一书一叶蕴含天地世界
一针一线尽显工匠精神
今天小微带大家去探访
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
赏针线之间的文化
品字句行间的墨香
线装书工艺是一种传统手工装裱技艺,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不断演进的标志和形式。“线装书”装订技艺在经历五百多年的沿袭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变革与完善。
吴桥金鼎古籍线装书工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一本精美的古籍线装书的装订制作需要经过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等一系列环节。金鼎古籍线装图书与众不同的一大特点是:印刷采用宣纸手工印刷,纸页折好后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
线装书一般打四孔,称为“四眼装”。精装及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根据需要还有八眼装、十眼装等。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保护线装书。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高贵。
谷秋生
谷秋生是河北省线装书工艺“非遗”传承人,于年创办长江以北第一家古籍印刷厂——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谷秋生建厂第一年就接了个大单——雍正铜活字本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该书是齐鲁出版社和国家图书馆合作的一部图书,每套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原版原样影印图书。由于古籍书中古文没有断句,繁体字难以辨认,查漏补缺的难度很大,加之印刷量超常,任务十分艰巨,当年印刷厂只接了这一个单。
年5月,该厂印制了中国最大的一套佛学巨著——线装古籍版《乾隆大藏经》,每套余册。如今金鼎古籍印刷厂已加工各种古籍图书万册,产值万元。除了印制《四库精编》《中国历代碑刻书法全集》等多部国家级重点图书外,还承印家谱、方志等。
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的车间里,7台老式印刷机紧张忙碌。每台印刷机旁都有两人,一人在印刷机入口处一张张续纸,一人在印刷机出口处收纸。“线装书用的是宣纸,重量不足印刷纸的一半,在现代印刷机上‘站不住’,只能用手工续纸的老式印刷机。”印刷厂负责人谷秋生说。与可机械化生产的现代书相比,线装书印刷工序多,效率慢,出活少。现代印刷机1小时能印1万张,而手续胶印机1小时只能印张。宣纸容易掉毛,沾到油辊上,影响印刷质量,所以古籍印刷不仅慢,还需要频繁地清理机器。由于线装书的这些特点,出版社在委托印刷时,通常要提前至少一两个月。
年谷秋生投资并兴建完成了中国首家线装书博物馆。博物馆面积约平方米,分为印刷馆和古籍馆两部分。印刷馆由古籍印刷的起源、古籍印刷的工艺流程、古籍印刷与古代中国社会、古籍印刷与现代印刷、古籍印刷的世界传播、古籍印刷演示互动区六部分组成;古籍馆将全方位反映中国木刻版印刷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世界印刷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将成为方志学、家谱学、国学图书的开放学习、资料研讨基地。
年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将合作投资兴建古籍雕版印刷实习大楼和雕版古籍影印线装传习所。该项目正在规划进行中。另外和北京印刷学院合作开办的古籍体验馆——北京“崇贤馆”东三环SOHU店已于去年5月试运营。其西安、广州、上海体验店将陆续开业。
全域旅游,小微为您导航:
1、开篇,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