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样的观点,几乎又一次引发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舆论。
不可否认,这样的观点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可以把自己从泥淖中扯出来。
比如,这两天刷屏的河北男孩——
庞众望,出生在一个极为不普通的农民家庭,出生前,他的“命运”似乎就已经被安排好: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下肢残疾,常年瘫痪在床。但他却在今年的高考中,获得了分(理科),除此以外,他还通过了清华的“自强计划”,清华分数线将为他降60分,可以说他被清华录取,已经基本没有悬念。
团长并不想给你们讲看过即忘的纯励志鸡汤,而是想理性而清醒地和你们一起思考,这些人,到底是如何超越藩篱的。
他的故事,绝不仅仅是高考的分
有人说,不就是个高考的分么?这能代表什么,这就能代表成为“贵子”了?且让我们依然带着祝福对他的未来抱有期待,但这个18岁男孩身上的故事,显然不仅仅是一个分数这么简单。
庞众望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了。当其他家庭正在两代人照顾一个孩子的时候,年幼的他却扛起了一个家。早早地学会了扫地烧水做饭……帮妈妈打理起家里的一切。
▲从左往右:庞众望、母亲、姥姥、姥爷
他所经历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贫困,还有更严峻的考验。
七岁那年,庞众望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而所需的治疗费对于这个家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村里的乡亲劝众望的母亲放弃,可坚强的母亲,从来没有犹豫过给孩子治病。她请人帮忙推着轮椅,挨家挨户求助,村里的父老乡亲含着泪给她凑上了为孩子看病的钱。
众望要去外地做手术了,母亲却自己都需要人照顾,无法陪伴,只能把孩子搂在怀里,不停地祈祷。众望住院的那些天,母亲根本合不上眼。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
但之后的一大笔外债,虽然并没有人来催,可众望和妈妈都希望能尽快把钱还清。而已到上学年龄的众望,又有了杂费的负担。眼看着妈妈起早贪黑地做着针线活,七岁的孩子一样急在心上。
于是,庞众望放学后开始捡废品、打零工、捡菜叶……每天拿出积攒的零钱交给妈妈,妈妈脸上带着笑,背地里却悄悄抹泪。即便是这样,也没有让他放松学业。
高中,庞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吴桥中学,学校离家远,每个月只放一次假。他想到的却首先是不能让妈妈寂寞,于是临开学前悄悄给妈妈写了三十封信,让妈妈每天读一封。
这些年里,一张张贴满墙壁的奖状大概是家中最具分量的装饰,也是他给妈妈最好的礼物。从小学到高中,它们见证着这个自强少年的成长历程。
高中期间,学校免了三年学费,也不断有公益组织和其他机构资助,生活很艰难,但也算是熬出了一些盼头。暑假里,他找了两份家教,希望能挣够学费,照顾家人。
最近,庞众望的事情被不少媒体报出来,也有不少人想要资助这个自强的孩子,他很感恩,却一一婉拒。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到学费,也相信自己能做到。
坚强的母亲造就最阳光自强的孩子
庞众望高中班主任李莹去过他家,而在班主任看来,最震撼内心的不完全是这个家的贫困,而是这个男孩一直表现出来的自信自强、阳光开朗。
这个贫困的家庭给不了庞众望充裕的物质,但母亲最宝贵的爱却毫不缺乏,而母亲的坚强,也造就了孩子的性格。
在庞众望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
▲给妈妈读书
母亲爱听庞众望读书,他便常给母亲读;母亲希望他能有学问有知识,他便常常和妈妈聊聊热点新闻,给妈妈背上几首古诗。看得出,他和母亲的感情非常好,而性格也受母亲的影响很大。
虽然目前我们所知的关于庞众望的信息依然很有限,但从中不难发现,在其成长经历中,母亲的影响十分大:
抵御住了一切阻力,母亲想方设法给庞众望看病,这是来源于一位母亲最深厚、最本能的爱。
纵然身体残疾,家境艰难,母亲依然在凭着自己的能力做针线,还债,不亢不卑,这样乐观而自强的精神,显然早已正面地浸润在庞众望的性格里。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自身的学识是门槛么?显然不是。爱听庞众望读书,爱和孩子聊天……这又何尝不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陪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