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合,一个杂耍艺人,却被前香港特首董建华誉为“鬼手”,还从霍英东手中为家乡赢得了3亿元的投资。
这么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如今年已古稀,却还坚持给观众表演,培养接班人,实在是可钦可佩!
王保合的绝活《三仙归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地位很低,唱戏、玩杂耍的人,都被列为下九流,遭人白眼,被人轻视。
如今虽然早就没有了职业歧视,但是也很少有人会选择去做这些行当。能坚持下来的,基本都不简单,其中还不乏功成名就的行业大咖。
王保合就是这么一个杂技行业的顶尖人物。
王保合还曾经感叹道:
“在旧时,唱戏的戏子、耍把式的艺人,都被人轻贱,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觉得这是上不了台面的低等人。
现在好了,民间文化越来越被重视,连带着我们这些玩杂耍的人都受到尊重。这是社会的进步,是人们思想的转变,是很好的事情。”
王保合出生于杂技世家,自小在杂技之乡——河北吴桥长大。
学习技艺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很多人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的。基本不是家里穷苦潦倒,走投无路,也不会有人甘心做这个行当。
于是,很多杂技都是以血脉为传承,像王保合的家里人,基本都从事杂技事业。
他的曾祖父在杂技界有很高的成就,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在京城占有一席之地,与当时在天桥名声响亮的七个民间艺人同称“天桥八大怪”。
他的父亲也毫不逊色,有很高的名望,各种高难度动作随手就来,经常搭档知名艺人孙福有一同演出。
孙福有王保合年幼丧母,甫六岁就被父亲抓着练功学艺。父亲对他期望很高,因此在训练时非常严格。
长辈珠玉在前,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够把技艺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最好能够胜过自己,走出自己的路。
为了提高技艺,从小到大,王保合吃了不少的苦头。寒天酷暑,他的训练都没有间断过。他始终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那是真的苦啊!”王保合曾经在一次采访的时候提起这些年的辛酸折磨,还隐隐后怕:“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这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就是发狠地训练。不管冬天雪下得多厚,夏天气温有多高,都必须要到露天的地方训练。弄得我这身体,一到下雨阴天就阴恻恻地疼得难受。”
意外走红,“鬼手”当之无愧!王保合最初走红,是在年,省慰问团组织到吴桥来进行考察。
吃饭的时候,王保合看大家伙兴致挺高,就壮着胆子,跟领导请示,表演一个杂技,为大家助助兴。
领导们自然应允,他就露了一手“三仙归洞”。
对当时的王保合来说,这样的技艺只是他养家糊口的本领,除了这个,他还会很多其他的技艺。之所以选择这个,是因为他觉得不是正式表演场合,随随便便地玩个小手法就算了,这对常年靠表演为生的他来说,是随手拈来的。
然而,万万没料到,对王保合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艺,却让一众领导看得瞠目结舌。
在满堂轰然的鼓掌声与欢呼声中,王保合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热血沸腾,在那一刻,他好像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由于得到省领导的青睐,王保合一炮而红,很多人慕名而来,就为了看他表演“三仙归洞”。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热情与欣赏,王保合开始更加地下苦功锻炼自己的技艺,终于一日比一日纯熟,一日比一日精湛,名气也一日比一日地高涨。
到了年,王保合得到一个更好的机会展示他的绝技。
他跟随河北省文化厅的人员,作为国家表演代表团成员之一,一起到香港演出。
当时那场表演的规格挺高的,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的董建华也应邀出席。
即便这次面对的观众并不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王保合也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他只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全神贯注地表演,又一次赢得了满堂喝彩。
看得眼花缭乱的香港民众都大叹实在是太神奇了,就连特首董建华也看得拍案叫绝,对他出神入化的技艺大加赞赏,还笑称这可是“鬼手”才能做得到。
由此,第二天的报纸杂志上纷纷刊登这场表演,大大的标题写着“鬼手”王保合,“鬼影变换球”。
从此,王保合的名字前面,就被冠上了“鬼手”这个荣誉称号。
之后,王保合应邀参加央视“欢聚一堂”节目的录制,更是展示了一次神级表演。
那次的表演,王保合稳稳当当地演出,依旧是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但是,制片人为了节目效果,请王保合透露一下他手法的秘密。王保合自然是不愿意的。
于是,摄像组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安排了三台摄像机,在他表演的时候一同拍摄,在他表演之后,进行慢放。
让大家都震惊的是,即使这样做,王保合的动作还是毫无破绽,无人看得出其中的玄机。
整个节目组的人都拍案叫绝,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实,王保合的拿手绝技“三仙归洞”,表演的道具就只有三个碗,两个小球。
三个碗倒扣在桌子上,不依靠任何机关,就靠他精湛高超的手法,让小球在碗与碗之间来回变换。
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把戏,其实内有乾坤,不是下狠心训练过,根本不能成事,这都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世纪豪赌,赢得三亿的投资!不过越是简单但天衣无缝的小把戏,吸引的观众越多,因为很多人往往都不信邪,自以为自己可以看穿里面的玄机。
曾经有观众故意挑衅,拿了一个小球,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里,让王保合把球变回去。
王保合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是十分淡定地说:“你以为我只能自己拿碗来表演吗?球在你手上,你可拿好了,我不会变走它,但我能一个给你变两个出来!”
接下来确实是见证奇迹的时候,观众手里的球,真的是一个变两个。关键是,观众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手里的球是怎么变出来的,只能大声赞叹王保合的速度实在是太惊人,太神奇了。
要说对王保合的挑衅,这个观众还仅仅只是他日常面对的诸多小挑战之一。
王保合最大的一次挑战,是年,为全国人大政协会议表演的那一次。
香港的大富豪霍英东,也出席了这一次的会议。
为了表示对与会人员的欢迎,会议期间安排了演出。
由于王保合的技艺当时红遍全国,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领导们也喜闻乐见,因此有幸出席表演。
表演开始后,会场内气氛热烈,掌声欢呼声不断。
轮到王保合上台了,面对一众政协委员,他一派坦然。
表演还没有开始前,王保合先是说了几句场面话,随后话锋一转,说道:“各位领导参加会议辛苦了,我的‘三仙归洞’大家也看了很多遍,来来去去拿小球表演,可能大家觉得没什么新意。不如,今天我们就小小地赌一次,筹码是白酒一杯,大家觉得如何?”
说完,王保合就拿三个很小的酒杯,装满了三杯白酒,代替他惯常表演的三个小球。
这么新奇的玩法,自然就得到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欢迎。
“不过,”王保合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别有意味地笑着说:“说到赌,自然不能就只有我一个人。不知道哪位领导愿意跟我来玩一玩?”
霍英东对王保合的拿手绝活早就有所耳闻,当时他的座位刚好安排在台前,听到王保合的话,自然就举手配合了。
王保合感谢了霍英东的配合,然后就开始了表演。
霍英东第一次看王保合的表演,而且还是近距离观察,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看到王保合露出一个破绽的时候,他激动不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这么轻易就能看出其中的玄机。
答案揭晓,霍英东确实猜对了。
王保合哈哈大笑,说着:“霍先生果然是火眼金睛,我愿赌服输。”
然后就痛痛快快地把酒喝了个一干二净。
就这么一轮,自然是不够尽兴的。难得看到王保合输一次,台下的观众们都起哄,再来一轮,并且,怂恿着换上大一点的杯子。
首战告捷的霍英东自然就想乘胜追击,于是主动提议再比试一次,而且换上大一点的酒杯。
王保合依旧笑得十分淡定,依言换上了大的酒杯,倒满了白酒。
第二轮开始,求胜心切的霍英东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王保合的双手,可惜,这次他输了。
一口闷了一杯白酒的霍英东不服输,叫着再来一次。
第三次,他还是输了。
其实,从一开始,王保合就以霍英东为目标,第一轮故意地给他卖了一个破绽。
接下来的两轮,王保合都没有再放水,霍英东自然就输了。
连喝两大杯白酒的霍英东连连摆手,表示放弃了。
王保合见时机成熟,就笑道:“霍先生,这才三轮,大家都还没有尽兴啊。不过,酒是不能再赌了。咱们赌点别的。这样吧,要玩就玩个大的,就赌我俩!我输了,往后就全凭您做主,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是您输了……”
说到这里,王保合还故意停了下来,环顾一圈会场,胸有成竹地说:“趁着今天我们市长也在场,霍先生,要是您输了,不如您就投资到我家乡怎么样?咱也不玩虚的,一个球一亿,您看怎么样?”
喝得有点微醺的霍英东看他价码开得这么高,不但没有拒绝,反而微笑着点头答应了。
王保合见计谋得逞,丝毫不给他反悔的机会,说来就来,马上摆好道具,卯足了劲,聚精会神地表演起来。
三台摄像机也没办法拍到王保合的破绽,霍英东靠着一双眼,自然就没办法看出来王保合出神入化的手法。
他们连赌三局,霍英东足足输掉了三个亿。
这场豪赌,让当时的人们都惊掉了下巴。很多媒体都添油加醋地描绘这场世纪豪赌,“鬼手”王保合的名声更加的响亮。
不过,说到底,这场豪赌,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但,王保合给家乡赢得的三个亿的投资,却是货真价实的。在一众领导面前谈笑风生,从容表演,王保合也确实是不简单。
王保合的拿手绝技,除了“三仙归洞”,还有“缩骨软功”和“深喉纫针术”。
不过,后两个技艺实在是太过残忍,训练的时候,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纵使是王保合这么能吃苦的人,也觉得害怕。
所以,给后代传授技艺的时候,王保合只给他们传授了“三仙归洞”。他说:
“缩骨功这些技艺,就是自虐。旧时艺人们在街边摆摊,赚一声吆喝,不得不研究出来这么一些千奇百怪的刁钻技艺,博取同情怜悯,目的就是拿多点赏钱。
现在不忍心再让孩子们去学这些残忍的技艺了。”
说起技艺传承,王保合还是挺自豪的。虽然他的子孙亲人也加入了杂技行业,但最深得他真传的还是他的儿子,很多时候都可以代替他为观众表演。
对技艺的传承,王保合格外谨慎。他一直担心自己的“三仙归洞”被有心的人学去,用在不正当的地方,所以对弟子的考核十分严格,着重对人品的考验。
如今,王保合已年迈,虽然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是一直都没有骄傲自满,还是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
参考文献1、中国网:《河北:“鬼手”王保合将亮相张家口市春晚》
2、光明数字报:《王保合:生活甜了,练杂技仍然要下苦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