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情景杂技剧成功试演吸引两千名外地游客观看
4月2日至3日,由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推出的大型情景杂技剧《江湖》在吴桥成功试演,来自沧州及山东、京津等周边地区的近名游客观看了演出。耳目一新的立体效果、轻松活泼的音乐节奏、时尚现代的灯光舞美、娴熟自然的杂技表演,将观众带入了吴桥杂技艺术的历史故事中。
杂技历史贯《江湖》 4月2日19时许,从杂技大世界景区游玩尽兴的人们,陆续赶到吴桥杂技文化艺术中心,准备欣赏一台反映吴桥杂技艺术发展历史的情景剧——《江湖》。 19时30分,《江湖》缓缓拉开帷幕:混沌初开,星云缓转,银河倒挂,雷雨交加,一幅幅逼真的立体画面呈现。四大江湖(巾、汉、粒、抟)登场,以他们为主要串线的三幕情景剧陆续展开:清末吴桥市井生活,杂技艺人街头卖艺,杂耍、把戏、顶坛子、蹬大缸;国内战乱时期,吴桥杂技艺人漂洋过海下南洋,蹬水罐、抖空竹、玩魔术、肩上跳芭蕾、高空舞绸吊;步入现代,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成功举办,轻松活泼的扔草帽、激情四射的康康舞、气势壮观的盾牌阵、眼花缭乱的耍飞叉……三幕剧情讲述了吴桥杂技从无到有、从国内到国际、从谋生手段提升到艺术高度的蜕变,再现吴桥杂技艺人闯荡江湖、行侠仗义的人生百态和他们踏遍世界各地的风采。
舞台上,许多新奇的表演精彩呈现:幽默诙谐的斧头帮舞蹈,摩登女郎从观众席中穿梭,女子吊环在观众头顶旋转升空,七彩泡泡漫天飞舞飘落手中……高潮时,演员与观众互动,尖叫声、呐喊声,全场沸腾。
现场,绚丽的“四度空间”舞台效果令人震撼,雨雪雷电的实景、全场旋转的迷幻灯光、舞台与观众席上的激情互动,一次次将观众带向欢乐高潮。演员们用杂技、魔术、武术等艺术形式,表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用各种高难度的技巧抒发着情感,堪称吴桥杂技艺术表演的最高境界。
一年排练终亮相 看完整场演出,观众纷纷点赞。这台晚会既有宏观布局,也有微观呈现,在梳理整合吴桥杂技闪光点的同时,没有简单重复历史,而是取其精神、韵味,改变了以往演出中单一的、竞技的、杂耍式的表演模式。
“这台晚会,我们寻求到了以杂技艺术为核心,集其他姐妹艺术为一体,富有后现代意味层次的新型综合艺术模式。”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时金亮说。
而在这台精致演出的背后,是余名演职人员艰辛的排练和付出。
早在年吴桥杂技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时,吴桥县委、县政府就把“打造一台杂技主题晚会”做为吴桥杂技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多次亲临一线,同晚会编创人员进行探讨。年初,命名为《江湖》的情景杂技剧定型,由历年来获奖的20多个杂技节目串联或改编,结合吴桥杂技文化历史,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杂技大世界景区余名演职人员投入排练,由于白天景区有演出,他们只能利用晚上时间排练,经常排练到凌晨两三点钟,许多人家里老人、孩子病了,都顾不上照管。几个六七岁的孩子,深夜扛不住了直打盹,不愿意排练,教练边哄边讲道理,带他们克服困难坚持排练。
这台演出,加入了很多武术、舞蹈类的动作,而杂技演员对这些比较陌生,为了熟练这些动作,他们进行专业的武术和舞蹈训练。曾经获奖的杂技节目《蹬技》深受观众喜爱,根据这个节目改编的《蹬水罐》,由于剧情是印度风格,为了使节目更加形象逼真,演员所蹬鼓改为水罐,原来的鼓只有五六斤,而灌满水的水罐净重达20多斤,演员们必须调整双脚力量,重新适应道具,为此,几个小姑娘脚上都磨得起了泡,但她们从未抱怨。
做强产业好前景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悠悠的运河古道,孕育了千年的吴桥杂技文化,形成了杂技江湖精神,这是杂技人的梦想,是杂技人追求的理想和情怀,《江湖》的推出,让这一梦想得到升华。
在如今旅游景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一直在思考能留住游客的方法,多次派人到南方的旅游景区考察,最终借鉴《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等大型实景文化表演的成功经验,邀请国内专业旅游演艺策划团队,打造出一台常年演出、高品位、高质量、具备较强吸引力的演艺项目——《江湖》。
看完演出,来自北京的文化人士赵小明感触颇深,他说这台演出虽以杂技为主题,却是“跳出杂技说杂技”的创作思维,给人一种“想象之中,意料之外”的精神震撼,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犹如一篇唯美的散文“形散而意不散”,在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把吴桥杂技的传奇娓娓道来,堪称一部关于吴桥杂技的传奇史诗。
“《江湖》的推出标志着吴桥杂技在艺术创新和旅游产业发展道路上已实现新的跨越,填补了省内情景杂技剧的空白,将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和吴桥旅游的一大品牌。”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桂刚说,“这台演出能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在吴桥进行二次消费,这对延长吴桥旅游产业链条有极大的帮助。”
随着这台演出的推出,吴桥在餐饮、住宿、交通、商业及娱乐方面,也将紧跟步伐,完善配套,提升接待能力,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