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委员门头沟科普植保知识
4月18日,九三学社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门头沟支社在门头沟区清水镇政府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植保知识科普会。我校理学院教授、九三学社社员、黄安坨科技示范小院负责人吴学民与他的三位博士研究生佟雨佳、徐勇、郭鑫宇向村民宣讲植保科技知识。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科技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我校九三学社委员会主委高振江,九三学社门头沟支社主委安长生、委员安德水、王莉莉,清水镇果树种植户及各村的农业技术人员40余人参加科普会。
此次科普讲座是精准扶贫的一次尝试,它是在北京市各民主党派重点支持门头沟区发展“8+1”行动科技示范小院近三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门头沟清水镇果树病虫害发病和农药使用情况,旨在宣传绿色植保的理念,在保证病虫害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更高效地使用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引导农民对新型农药的使用。
吴学民教授以“清水镇科技助农科普讲座”为题重点介绍了国际、国内农药的发展情况,北京西部山区果园病虫害发生情况,病虫害的药剂选择及科学防治,果品贮藏及保鲜等内容。他的讲授从观念上扭转了农民们对农药的认识,即由“谈农药色变”到接受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施药行为由盲目性变为科学性。吴教授还与现场的农民进行了互动,解答了他们的问题并赠送了部分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
民建农大支部考察吴桥实验站
4月17-18日,民建农大支部考察学校吴桥实验站。此次考察,旨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的运行机制,探索支部如何利用校外基地加强不同学科专业教师间的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京津冀现代农业发展。
民建支部成员:农业部原副部长、民建中央原副主席路明,吴桥实验站副站长、我校农学院副院长曾昭海,李国辉、伍建平、张莉琴、钟玲、鞠荣华和孙桂凤等一行考察了实验站的冬小麦贮墒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参观了实验站的老站和新站,并召开了座谈会。路明表示,实验站是地方政府和中国农大通力合作的结果,大学和地方相互渗透,中国农大以办好实验站为己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县技术局派人在实验站担任副站长和技术员,同时联系地方、农民和合作社,这种相互融合、互利共赢的模式,值得其他实验站借鉴。曾昭海介绍说,实验站现在进行的职业农机手定期培训卓有成效,各地都争相邀请这些受过培训的职业农机手,北京市农业局为此连续三年来吴桥实验站学习取经。
实验站简介:吴桥实验站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始建于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农科为支撑的综合教学科研基地,以高产与节水为核心、以新型农作制构建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校外研究平台,是作物高产高效和区域农业发展理论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园地。实验站自成立以来共取得各项科技奖励4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2项。实验站的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如吨粮田技术、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计划、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紫花苜蓿产业化生产技术、四维治水技术等,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稿件来源: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浩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