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诗话辛振年字长联勾勒吴桥8

吴桥文学大儒辛振年先生

凭着对吴桥这片土地的热爱

在上世纪90年代

挥毫泼墨写下字的

《吴桥今昔》长联

诉说着吴桥从古到今

从无到有的年岁月更迭

想必大家还不了解这幅长联吧

这就给大家看看

辛振年先生所做并亲笔所书长联

辛振年何许人也?

辛振年(-),号若苦,吴桥县桑园镇杜辛村人。生于天津市,后因父亲病逝随母迁回原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本村午学教师、初级社社长。年任金星人民公社秘书。年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回村务农,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0余年。

辛振年涉猎广博,不仅擅长行书、精通小楷,对中国古代史、古典文学、格律诗词也造诣颇深。晚年仍坚持创作,佳作迭出。常做诗词散文,再现乡情世风。

如今,这幅长联

以一种文化符号的形式

被题写在杂技大世界景区

杂技民俗风情园

杂技民俗风情园

大家有印象吗

啥?没啥印象

今天小协就带领大家

了解一番

咳咳,先从右边上联开始

啥意思呢?

小协不才还请雅正

吴桥县从最北端的五里杨到最南端的小天罡村,约七十华里(1华里为米)。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了千千万万的吴桥人,也造就了这美丽的吴桥。

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泥沙南下至中原地区,到达地势平缓泥沙沉积的华北平原,又因下游地区多次改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千里平畴的吴桥。

看,我们这个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小城,东边与渤海临近,北边仰望北京,西与太行山山脉遥遥相望,南与齐鲁大地接壤。

国道、铁路以及高速公路同时穿过我县,南运河与漳卫新河从吴桥东西南三面挟持过境,提供了水利之便。

正逢安定兴盛的时代,吴桥一片繁荣景象,习得杂技艺术的孩子们成了这个时代的宠儿;乡亲们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庆祝丰收喜悦。

你看到了吗?那川流不息的河流灌溉着一望无垠充满希望的田野,万家灯火般红火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上联90字主要描写了

吴桥的地理风貌与繁华胜景

再来看看左边的下联

讲的又是什么呢

有八百年历史的吴桥老城,今已不复存在。日月穿梭,千年过去,只留下无限酸辛悲苦。

吴桥,宋代被金族入侵,元朝被蒙古占领。(金戈与银弩指代兵器)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有称燕王扫北)使吴桥百里无人烟。清代八旗兵入关,统治中国二百余年。及至八国联军进北京,使中国裂土分疆。

再后来,日本侵占中国。遇到荒年,百姓把耕牛变卖,四处逃荒,牵着猴子到东北卖艺。为躲避战乱(燹:战火)老人教小孩子学技艺(这里指吴桥杂技)闯荡江南(潮湿,时有瘴气)。

你听说过吗?吴桥的艺人、亲人死在外地的很多,以至于大多数的杂技人,祖籍都是吴桥啊。

下联90字主要讲述了

吴桥历史沧桑变化与杂技艺人的悲辛经历

字长联诗韵

载岁月更迭

道不尽对家乡的沧桑变化的感慨

因为这更是

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是辛振年眼中的吴桥

对吴桥后人而言

这是留给我们的文化大礼

值得每一个吴桥人铭记

不仅如此,辛振年先生

还创作了许多接地气儿的诗词呢

《草帽歌》

草帽虽小,用处却不少

《鹧鸪天·观电视剧渴望》

《渴望》这部影视巨作深得辛先生喜爱

但又对女主刘慧芳的飞来横祸却深感悲痛

《念奴娇·游农贸市场》

辛先生在癸亥之秋逛大集后感

人生如歌,岁月如诗

三五好友,作诗为乐

足矣

为何辛先生能写出如此有灵魂

有温度的诗词

或许与其人生经历有关

又或者用他特有的方式爱着这片土地

因为家乡是

冷寂时,可以寻得温暖的阳光

孤单时,可以停泊靠岸的港湾

由此便衍生出了无数

千古动人的诗章

在汩汩流淌的华夏文化长河中

卷起层层浪波

29年前

辛先生挥毫泼墨写下了他眼中的吴桥

29年后的今天

您眼中的老家吴桥又是怎样的

欢迎留言分享

编辑:刘广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jj/7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