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杂家之父孙凤山,河北省吴桥县孙龙庄人

控制白癜风发展的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kyy/130930/4266128.html

孙凤山(艺名孙盛,1893年—1959年)。河北省吴桥县孙龙庄人。在他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里,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自幼孙凤山便随父亲和本县艺人李长太插伙搭帮到东北各地演出。1910年,17岁的孙凤山就练就了武术、碟子、水流星、软杆子、空竹、杠子、飞去来器等技艺,与其兄孙凤林组班,名为“孙凤林杂技班”,先到东北各省,后经西伯利亚到俄国莫斯科大戏院演出,由于节目精彩,深受俄国观众欢迎,轰动了莫斯科。

孙凤山1920年邀集了吴桥艺人孙凤鸣、史德俊、孙振声和外地艺人韩恩玉、刘君魁、杨开荣、王新乔组成八人杂技班,为了怀念祖国而命名为“北京班”,尤其是为出国演出而特制了有民族特色的,既近似戏剧服装又类似清朝帝王皇家礼服的杂技表演服装。这种服装鲜艳夺目,富丽堂皇,更增强了艺术色彩和表演效果。“北京班”曾到德国的冬季花园、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丹麦的皇家剧院、瑞士的伯尔尼、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挪威的皇家剧院、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美国的华盛顿等十八个国家一流的剧院献艺。

每到一地,观众爆满,演出经久不衰,所到之处都给其技艺以很高的评价,曾被誉为“中国北京皇家杂技班”,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显示了中国人的能力。由于“北京班”的阵容整齐,节目技艺精湛,因此经常参加国际性会演,孙凤山还加入了“旅美中国国技研究会”,是惟一加入此会的吴桥杂技艺人。孙凤山本人在国内外也是很有名望的杂技艺人。

他自幼酷爱杂技,勇于创新,他创作的杂技节目“拐子”(即飞去来器),堪称当世一绝。孙凤山规定,“北京班”每三年在国外演出,一年回国休整,如此前后达十多年,直到1933年,他才结束了出国演出活动。1933年夏,孙凤山率“北京班”回国休整。回国后,由于东北被日军占领,拒绝为日伪演出,就解散了团体,弃艺从商,直到解放后又重登舞台献艺。1951年至1958年在中南文工团(后改中南人民艺术剧院,武汉市人民艺术剧院)任教练,培养了一批文艺工作者。孙凤山以技艺高超、品德高尚享誉杂技界,他对同行虚心热情,对学生关心爱护。在艺术剧院被誉为“有一颗善良慈爱心的老人”。他为中国杂技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做了很大贡献。孙凤山先生于1959年逝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ly/12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