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ldquo亲兄弟俩rdquo

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在《北吴歌小引》中写道:“我吴固有八胜:曰月潭、曰秋冢、曰照台、曰晨阁、曰黄河、曰烟柳、曰春城、曰甘泉。”其中的“甘泉”说的就是此处的“苦井甘泉”。

“苦井甘泉”位于吴桥县铁城镇,该镇有一村庄名曰“双井王”,村有两井,一东一西相距三尺,因东为甘泉、西为苦水而远近闻名,双井亦被人们称为“苦井甘泉”。

据传,明正德二年冬,王氏由山东即墨迁此定居,取名王家庄,第二年春在村内打井,打至7米多便见一泉眼向上泛水,砌好井后提水品味,可惜井水又苦又涩无法食用。这时只见一老者骑着毛驴从南边而来,他指了指井东2米多远的地方说:“在此再打一井,保正井水赛过甘泉。”说完便悠闲离去。王氏一家半信半疑,但看老者仙风道骨,说话掷地有声,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老者所指之处又打一井,提水一尝,的确甘甜无比。自此“苦井甘泉”如同大地母亲的乳汁,经年累月喂养着乡村的老老少少,“王家庄”也因此改名为“双井王”。

在漫长的岁月里,苦井甘泉是乡村中的一道靓丽风景,水桶叮咚,扁担吱嘎,水溅小径,人挑晨曦。夏日里,人们总是围井乘凉,老人们蒲扇一摇,嘴里讲的都是关于井的故事,语气里透露着敬畏与崇拜。

村里老人们说:“咱这井叫龙眼,大约年以前,燕王朱棣从南京向北京迁都,途径此处安营下寨,夜间燕王做梦,梦中一条巨龙在此盘旋,落地后用两支前爪交替刨地。燕王传来道士问其缘由,道士称,按梦像所示此地应为龙地,龙爪所刨之处必有宝物。燕王一听,随即派人在两只龙爪之处同时开挖,没想到宝物没找到,却打出了两眼水井,巧合的是一水极苦一水极甜。燕王一瞧,觉得神奇,称此地必为宝地,便想着在此建都。可道士却说,在此常驻恐怕不妥,地方虽好但有水无山,不利于国家安定,燕王采纳了道士的建议从此地迁出,不过他走了以后,这苦井甘泉便成了御用之水,御封此井为“井王”,因是双井,故称其“双井王”。

燕王朱棣

传说只是传说,苦井甘泉当初究竟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相隔如此之近打出了两眼水井?是经过考证刻意为之,还是歪打正着的无意收获?这些我们已经无从考证,根据《吴桥志料》和《吴桥县志》的记载,我们只能知道苦井甘泉是明正德三年人工挖掘的砖井,年被沧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的是,在工农业生产大干快上的影响下,苦井甘泉也难逃厄运,生命的夕阳匆匆落山,由当初的充盈日渐枯竭。

双井展示的是未经科学考证解释的自然之谜,信步走在双井王村的休闲广场,听着有关苦井甘泉的传说故事,时间仿佛定格在历史的时空,一甘一苦的胜景为这一人文景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素材来源:吴桥电视台生活频道《话说吴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ly/6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