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话吴桥老牛王家庄与王氏宗祠

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正南有个金阳村,由原杨湾村和夏祝村合并而成。原杨湾村以一条南北大道为界(习惯称巷口),路东杨姓居多。路西王姓居多,含王庄、三义、东风三个村民小组。解放初期,路西称老王村,历史上一直称老牛王家庄。

老牛王家庄的传说

说起这个庄名,王氏族谱有所记载。在多年前,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战争余波尚存,王姓始祖王喜为避战乱,携带妻子和两个儿子牵着一条母牛从苏州阊门匆忙外出避难,但不知去什么地方好,于是试探地问牛:"我们到哪里去?如果你想到什么地方,我们就跟着你走。你走我们就走,你停我们就停。"老牛好像听懂了主人的意思,和主人家晓行夜宿,风尘仆仆走了将近一个月,来到一个芦苇、荆棘丛生的湖滩,老牛再也不走了。

王喜向附近村民打听,得知这个地方是扬州东乡的湖滩。王喜仰天叹道:“这是天意啊!”他率领家人开荒垦地、驱赶野兽。在这个地方安家立业,繁衍子孙。

在创业的过程中老牛死亡了,他们一家很悲痛,筑墓厚葬了老牛,并将所在地命为老牛王家庄,沿袭数百年。

王喜当年弃家逃亡时,抛弃家中许多杂物,唯一不舍的,随身带出一部王氏族谱,让其留传子孙,保住了王氏的根。如今已经有了23世孙。除了本地人丁旺盛外,还有不少王姓子孙,迁徙居住国内各地,甚至海外。

王氏宗祠的由来

清朝嘉庆年间,王氏子孙在老牛王家庄建有王氏宗祠。后因多种原因,王氏续谱工作中断,祠堂也一度废弃。

年2月,在部分王氏族人的倡导组织下,王氏族谱修撰工作重新启动。经过一年多的走访调查、电话信函联系,最终完成了新谱的编印工作。年春节期间,王氏族人举行了隆重的发谱仪式,并启动了在原地重修王氏宗祠的工作。年清明节前,一进两厢一门楼的王氏祠堂顺利建成。年清明节,王氏族人曾聚集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要求族人不忘祖先、报效桑梓、振兴家国。

王氏家训弘扬的是传统文化

王氏家训:崇孝道、睦宗族、重教养、齐家政、择交友、敬师长、励臣职、和乡邻、处世事。

江都区吴桥镇文化志愿者协会一位文史研究者认为,中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传统礼乐道德文化的特性所致,而礼乐文化的载体,则又与中华民族那源远流长的家族式文化承载体系密不可分的。中国人的特点是聚族而居,中国文化的传承除了国家的倡导外,主要是靠家族文化的力量,这也是地方文化传承的一个基本动力。

特别感谢钟冠尧先生为本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ly/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