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百戏搬进百盛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题记:在吴桥县的百盛庄园假日酒店,杂技俨然一景。刚刚,这里三项出自杂技之乡的传统美食入选市级非遗。第二期“魔法学院”正式开班,“鬼手”王保和继续在这里广收门徒。杂技老艺人现场为你表演独台戏,教你捏面人。服务员本来给你端上来一盘馒头,一转眼却成了面包......真是酒店处处有杂技,人人会一手。

走进百盛假日酒店,窗花、墙画,都是精巧美观的杂技图案。一股杂技之乡的气息扑面而来。“百盛要有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杂技。”酒店总经理郜爱军介绍,从年开始,这里就开始探索打造杂技主题酒店,经过一年努力,有了很大变化。

三项当地美食入选市级非遗

作为杂技之乡,吴桥的花馍祖辈相传。以前多数是母亲的孩子有了下一代后,满月时自己亲手蒸制,咬一口,劲道暄香,满满母亲的味道。至今是逢年过节的馈赠佳品。百盛酒店制作花馍的师傅,是37岁的梁红君,她从事面点制作已经十六年之久,曾被沧州市评为最美厨师。但做杂技花馍,还是受郜经理的启发。如何把杂技文化融入饮食文化,一直是郜爱军思考的问题,“能不能做杂技花馍?”有一天他问梁红君。

与普通花馍相比,杂技花馍制作更精巧,造型更美观,色彩也更艳丽,栩栩如生。为了突破自己,梁红君找到村里的老人学手艺,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马戏老虎、兔子、杂技娃等各种杂技造型的花馍,其中的沧州铁狮子花馍更让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杂技花馍的成功让梁红君信心倍增。在郜爱军的鼓励下,她又将祖辈相传的粉饹馇、饸烙面手艺加以推广,与杂技花馍一同申报了沧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全部入选。来吴桥吃地道的杂技花馍、饸烙面,尝糖醋粉饹馇、醋溜粉饹馇、饹馇汤,成为游客一乐。

全市第一家魔法学院广招门徒

在杂技行,“鬼手”王保和声名远播。他是文化部公开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人称中国魔术"第一快手"。他表演的“三仙归洞”、“缩骨功”令人称绝。但近些年他同其他杂技老艺人一样,也遭遇了绝活几近失传的困局。为了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不带进棺材”,74岁的王保和决定和百盛合作。

在年9月,第一期“魔术学院”在百盛开班了,来自全国的50余名学员热烈报名,王保和倾囊相授。“第二期即将开班,随到随学,至少能学到包括‘三仙归洞’在内六手绝活。”王保和承诺。除了王保和之外,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典魔术的传承人张钰军等老杂技艺人也加入到老师团队,为学员传授绝活。

捏面人、独台戏成为酒店一景

一边品吴桥美食,一边看独台戏,是入住百盛客人的非常享受。来自于集镇窦庄村的老艺人窦玉华随马戏大王于金生走南闯北30余年表演马戏,后来辞去马戏团表演任务回到家乡务农。“不演杂技真是可惜了一身本事”,听说了窦玉华的事情,郜爱军盛情邀请老艺人再度出山,来到百盛。

在餐厅一角或者餐桌跟前,窦玉华身着长袍,能教捏面人,能演独台戏,给宾客带来无数欢乐。“有能力和机会,我想将村里的老艺人们都请到百盛来,让他们继续自己喜欢的表演,在这里安度晚年。”

服务员骑独轮车上菜还会变脸

在百盛年会上,百盛员工们变身杂技演员,表演起一场场精彩的杂技节目。餐饮部的黄淑梅、张宁表演的杂技小丑令人忍俊不禁,她俩的几手小魔术更令人惊奇不已。领班尚春霞往盘子里打了一个鸡蛋,一秒钟就成了炒鸡蛋。还有服务员上台表演起杂技老节目“罗圈献彩”,一招一式,颇有杂技范儿。

“我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客房部经理李海森说,她们向王保和、张钰军还有窦玉华等老艺人拜师,得空就学两手,“艺不压身嘛。”每到下午四点,在宾馆院子里,百盛员工们有的骑独轮车,有的练杂技草帽,乐趣横生。“连我都会几手呢!”郜爱军笑着说,“我们的员工很棒,给客人们露一手杂技,比如白纸变钞票了,馒头变面包了,都不在话下,信手拈来。”

“来到百盛,不枉吴桥一行。”看完杂技表演,一位客人感叹道,“我感觉这里的经理不是在开酒店,而是在经营文化,他把杂技百戏搬进了百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ly/7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