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弘扬慈孝文化,培育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形成重德孝、重和谐的良好风尚,营造孝老爱亲、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推动吴桥县孝心养老扶贫工作,吴桥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百佳孝星”评选活动,经村级普选、乡级初选、县级审核选定,精选出百余名“百佳孝星”典型,现已进入公众评选阶段,今天展示的是第一批“百佳孝星”名单(共50人),快来为您喜欢的“百佳孝星”投上一票吧(多选)!
本期投票截止时间:年10月11日中午12时
1、庞永新,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导游,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婆婆脑癌期间,要照顾生病的婆婆,看管两周岁的孩子,还要上班。给婆婆喂饭、洗头、剪指甲、剪头发,每天翻身数次,经常给婆婆拆洗被褥,一直到老人去世。
2、刘宝恒,吴桥杂技大世界职工,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恪守“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岳父患脑血栓住院期间,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岳父出院后他将岳父接到自己家中照顾。每天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毫无怨言。
3、赵静,吴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药具站站长,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丈夫因交通事故意外去世后,她边工作边照顾孩子,每到周末、佳节便带孩子去看望公公婆婆。在婆婆去世后把患脑血栓的公公送到养老公寓,隔三差五在家做点好吃的、买些水果和衣物给老人送去。
4、王欣利,吴桥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结婚十几年,从未和婆婆发生过争执,公公婆婆一年四季衣物鞋袜都由她置办。自结婚后,像公婆生日、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等都要买上礼物和丈夫孩子回老家陪老人过节。特别是婆婆生病住院期间更是悉心照顾,从未有怨言。公公做截指手术住院期间,一边照顾,一边劝慰情绪不稳定的公公,出院后将公公婆婆接到自己家中照顾。
5、窦若琳,医院,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公公因病去世后她和婆婆住到一起,十年间从未和婆婆发生过争执。婆婆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她精心照顾老人起居,每年坚持两次全身体检,科学合理的控制疾病发展。顺应老人爱好,为婆婆订阅《家庭医生报》。
6、周淑艳,铁城学区教师,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父亲因意外去世后,既要照顾上初中的女儿又要照顾卧床的母亲,从桑园到城关每天往返四次为了照顾母亲,即使这样也没耽误一年级孩子的课程。后来,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带着母亲上下班,走到哪就带到哪。
7、马兰霞,第二初级中学老师,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老公在外地工作,她一人照顾妈妈、婆婆和女儿。一日三餐给老人做容易消化的食物,每天准备洗脚水,泡脚捶背。老人最大的问题是便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时她要用手一点点往外抠。只要有时间她就用轮椅推着老人到处转转,陪她们玩牌、唱歌。
8、李红彦,县第二幼儿园老师,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母亲去世后担负起照顾父亲的任务,工作再忙再累也要让老人吃好、穿暖,面对老人永远是微笑的面孔,经常陪老人聊天,变着花样给老人安排食谱。父亲患老年痴呆常拉裤子、尿裤子,她从不嫌弃,及时把衣服换洗干净,换洗被褥。
9、张娟,新兴路小学老师,最佳孝老儿媳。主要事迹:年,奶奶摔坏胯骨,她整夜陪奶奶,聊天、按摩、擦拭身体,一个月后奶奶康复出院。去年,婆婆腰间盘突出,手术后只能卧床,为了照顾婆婆将孩子交给亲戚照顾。每天帮婆婆翻身,做康复训练,喂饭。奶奶去世后又安慰爷爷,她和丈夫轮流开导,陪爷爷去公园散心,陪他下象棋。
10、金树红,新兴路小学教师,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她和公婆在一起生活二十多年,待公婆如同亲生父母。年,婆婆因脑梗住院,她悉心照顾,做老人爱吃且有利于身体康复的饭菜,为婆婆擦洗身体梳头按摩,给婆婆讲有趣的事情,婆婆身体日见好转。
11、魏秀环,马奇学区刘表小学教师,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每年都出钱让公公婆婆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公公婆婆医药费也全部负责。从结婚到现在,她和公公婆婆从未红过脸,把公婆当成亲生父母孝敬。
12、刘艳红,何庄中学教师,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从年结婚后一直与公婆住在一起,年公公得了癌症,她像亲生女儿一样喂药喂饭,直到老人去世。公公去世后为更好的照顾婆婆,她和丈夫搬到婆婆炕上一起睡。婆婆有时大小便失禁,她从不嫌弃,主动给老人换洗衣服擦拭身体。最近几年,丈夫和婆婆在县城住,由于路途较远她不能每天回家,但每周都给婆婆蒸爱吃的馒头、包子。
13、刘小妮,宋门中学教师,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朴实、平凡、诚实信用,讲文明、有教养、乐于助人。深知“百善孝为先”的含义。二十多年来关爱孝敬父母如一日,一直给于多种病魔缠身的父母最尽心、最贴心的照料和关爱。
14、祝正翊,东宋门小学学生,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爷爷常年有病生活不能自理,平日里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给爷爷倒水、拿药、盛饭,有时爸妈不在家,能够给爷爷做简单的饭菜。她讲文明,懂礼貌,与人为善,经常搀扶老爷爷老奶奶,帮他们拎东西,有时帮邻居照看小妹妹并可以辅导小朋友学习。
15、张洁,新华小学教师,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公公婆婆还有老公都是独生子,因为没有帮手,家里大小事务都是她和老公打理。婆婆的老父亲也和她同住,住院期间,她尽所能照顾,喂饭、擦拭身体直到去世。婆婆体弱多病,常大小便失禁,每次都是她和老公勤洗勤换。今年暑假公公摔伤,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都需要她和老公帮忙穿衣、洗脸、喂饭。
16、王玉梅,水波中学教师,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父亲脑出血住院,期医院守着。父亲出院后把父亲接到自己家中,下班后帮父亲锻炼、按摩,鼓励父亲锻炼。周末在家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洗衣服、洗头、洗脚,做好吃的。
17、周鑫浩,曹洼小学学生,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虽然失去父母,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变得更加坚强。爷爷出车祸把脚轧伤了,无法下地,生活不能自理。他忙里忙外照顾爷爷的起居,烧火做饭,打扫卫生,洗洗涮涮。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自强自立,乐于助人。
18、于宝娟,东街小学教师,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妈妈心脏病突发住院,家中还有脑血栓后遗症的父亲、年幼的女儿,学校里有面临小学毕业的四十多个学生。她白天上课晚上照顾母亲,医院和学校之间。因为努力在教学工作上也卓有成效,在全县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多次获一等奖。
19、李雪,前戚小学教师,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她拿到硕士学历,面对大城市诱惑,她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特岗教师。作为父母的独生女,她首先想到的是陪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她更坚信:父母在不远游。她不但孝敬父母还和睦邻里,谁家有事情她都会帮忙。
20、刘爱萍,运河小学教师,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父亲是糖尿病综合征患者,心、肾功能衰竭,生活不能自理。白天上班,下班后照顾父亲,床前守护,喂水喂药,洗衣洗脚,剪指甲,刮胡子,换洗粘上大便的衣服、被褥,虽然父亲有时因病痛折磨的耍脾气,但她从不计较。
21、高艳华,县工商银行职工,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早些年工资低,每月都会给公婆生活费。婆婆因车祸卧床期间,对婆婆精心照顾,经常给婆婆洗澡理发,端水喂饭。每到冬季将公婆接到自己家过冬,休闲时陪老人赶集逛街。在工作中对来办业务的老人也是尽力照顾,自己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2、张淑华,工信局科员,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结婚后一直跟母亲生活,每天陪母亲吃饭、聊天,二十年如一日照顾母亲。现在母亲已81岁,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因为母亲喜欢看电视,在母亲房间放了电视并陪她一起看喜欢的节目。母亲手术期间,在医院伺候直至出院。
23、杨春明,老年体协副主席,最佳孝老公仆。主要事迹:退休十几年来,自学太极拳、太极剑等,授课余次,教学员多人次。组织老年人大型文体活动60多次,参加省市老年健身比赛30多次,获奖50多项。个人多次获得荣誉称号。
24、牟青槐,老年体协副主席,最佳孝老公仆。主要事迹:自5年教授老年人太极拳,后又担任教授老年人四套健身气功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刻苦学习,认真教学。带领老年团队参加省市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比赛,并取得优胜奖。每年搞老年人骨干培训,编写《吴桥老年体协志》,多次获得市县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
25、申淑艳,社保所柔力球队队长,最佳敬老公仆。主要事迹:积极参与老年体协组织的各项展演和比赛活动。在她的指导下,大批中老年人喜欢上了柔力球,并带领队员参加省市比赛,取得了好成绩。本人获得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
26、李书文,吴桥县艺美太极百度活动站站长,最佳孝老公仆。主要事迹:0年成立太极队伍,十八年来先后义务教大家太极拳五百人次。艺美太极队在各级比赛中均获得好成绩并被省市县老年体协评为“十佳运动站”。
27、陈惠义,社保所活动站站长,最佳孝老公仆。主要事迹:组织带领社保所活动人员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活动,使社保活动站多次获得先进单位、优秀老年健身指导站、优秀组织等称号。
28、李桂霞,艺术中心活动站站长,最佳孝老公仆。主要事迹:退休十几年坚持带领大家跳广场舞、健身操,很多老人动作不到位,她都不厌其烦,反复纠正,直到规范为止。
29、张忠宇,百度社区舞蹈活动队队长,最佳孝老公仆。主要事迹:弘扬健身精神,加强管理队伍,由原来的几个人到近百人。坚持自编自导,推陈出新,节目精彩纷呈。责任心强,手把手的对队员进行技术动作辅导。不计个人得失,热心奉献。
30、蔡士文,杂技文化公园活动站站长,最佳敬老公仆。主要事迹:积极组织广场舞活动,带领队伍参加市县演出。为活动拉赞助、买音响、购买演出服装。
31、樊新霞,霞飞舞蹈活动站站长,最佳敬老公仆。主要事迹:成立霞飞舞蹈队,她带领舞蹈队每年参加省、市、县汇演,并被评为先进活动站。今年7月份代表老年体协参加香港举办的国际艺术节广场舞比赛并获得金奖。
32、李方荣,北园社区活动站站长,最佳敬老公仆。主要事迹:成立北园社区舞蹈队,经过努力使人数达到多人。有时拿自己的工资为舞蹈队购买演出服装、道具。定期组织各项比赛活动,舞蹈队展演的“太极扇”、“梅花赋”等多次获奖。
33、王俊会,夕阳红歌舞活动站站长,最佳敬老公仆。主要事迹:为夕阳红歌唱团无偿服务,想方设法让队伍中双目失明者、癌症患者等正常参加活动。自愿出资为歌唱队添置道具,累计出资近万元。年被沧州市推荐参加了河北省首届“家风家教文明贡献”大会。
34、刘世友,吴桥县喜庆祥鼓乐队队长,最佳敬老公仆。主要事迹:成立吴桥县大鼓队,他作为编导、教练,积极带头学习、创新,将鼓谱发展到10套。认真研究演奏技巧,带领队员参加各种活动做好宣传,并得到相邻县市的高度评价。
35、于晓明,吴桥县国土资源局科员,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她始终坚信“以顺为大”才是孝之根本。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为老人增添衣物、舍得花钱,更重要的在一个“顺”字。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尽可能用多一些的时间去陪伴。结婚十几年来,于晓明婆媳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从没有与公公、婆婆高声说过话,更没有跟他们红过脸,生活上细心照料,把作为儿女的温暖回馈给老人。
36、张晓玲,医院,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对待公婆和自己父母恪尽孝道,使四位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婆婆手术住院及康复期间,她细致入微的照料使病床上的婆婆常常被感动的留下眼泪,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逐渐好转。做为父母的女儿,是老父亲专职的理发师,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每年陪同两位老人外出旅游散心,参加各类集体娱乐活动,保证老人衣食住行舒心,医疗起居无忧。
37、焦群星,吴桥县税务局铁城分局,最佳孝老儿女。主要事迹:几十年如一日,他将自己的爱心倾注在年近90的老母亲的身上,母亲病了,他在床前喂饭喂药;母亲闷了,他搀着母亲散步聊天。他始终怀着感恩的心,默默承担家庭的这份责任与义务。他深知父母恩,行孝不辞劳。在他的照料下,母亲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依然硬朗,逢人必竖起大拇指夸夸自己的好儿子。
38、齐洪亮,吴桥供电公司,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在父母眼中,她是位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她的家庭和睦幸福,先后被评为社区文明户和五好家庭。她婚后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婆身体有病,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揉肩捶背,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从未落下过一次,也从未说过一句怨言。
39、崔延红,沟店铺乡村民,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丈夫在外打工,崔延红便担起了照顾公婆的担子,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今年5月,崔延红的公公突发重病,老人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治疗到出院回家照料,她对老人悉心照料,耐心细心地和医生护士学习如何照顾老人。“生命很脆弱,老人能多活一天是一天,咱就要仔细照顾,让老人舒服点,虽然不能说话,没有意识,但人真没了,再想见也见不到了。”从崔延红朴实的话语中,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好儿媳的善良与孝顺。
40、孙玉芳,曹洼乡郑庄人,最佳孝老媳婿。主要事迹:结婚30年传承了世代五好家庭的好品德,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家庭好媳妇。婚后一年多就开始照顾有病瘫在床上的老爷爷,对照顾一个异性病人是常人所不能接受的,且当时她还年轻。当时她什么都没想只想孝敬老人,就这样一照顾就是三年,接下来又照顾奶奶、婆婆,最后为他们养老送终。
41、孙建强,于集区域敬老院院长,最佳敬老公仆。主要事迹:自年以来,在于集敬老院六年多的工作中,孙建强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思想。为了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让这些孤寡老人生活得有滋有味,他带领大家对敬老院的卫生进行大清理,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鼓励老人们种菜、种庄稼、种果树和养鸡、养羊、养猪等等,各显其能,不但自给自足种出了蔬果,而且还锻炼身体,使老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投资20多万元对敬老院内环境进行的整改,环境的绿化、亮化、美化等各方面有了全面提升,为老人们创造了一个安度晚年的舒适环境。
42、卢际国,东宋门区域敬老院院长,最佳敬老公仆。主要事迹:七年来,他不分节假日,和老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节日。老人们思想不稳定,就和他们在一起谈心说笑,做好每个院民思想工作。和他们一起创作文艺节目,使他们有了家的感觉。院民们大事小情都愿意和卢际国交流,使敬老院真正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43、程希林,东宋门区域敬老院副院长,最佳敬老公仆。主要事迹:工作中以老人为本,心系老人,时刻牢记为老人服务的宗旨,不怕脏、不怕累,经常和老人谈心、交流,及时了解老人的需求,并帮助及时解决。积极配合院长和同事搞好院办经济,种植了苹果树、桃树以及各种蔬菜,养殖了猪、羊,丰富了院民的伙食。
44、邢浦振,梁集区域敬老院院长,最佳敬老公仆。主要事迹:邢蒲振本着“管理制度化、服务优质化、环境花园化”的理念,用细心、精心、用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修建了一个集体育健身、休闲凉亭、悠闲小路、休闲长椅、绿色草坪和应季花的微型小公园,为院民提供了舒适的活动场所,极大地丰富了老人们的生活。医院签定了医养协议,每半年一次体检,每月一次巡诊,为院民解除了医疗之忧。
45、陈明,铁城区域敬老院院长,最佳敬老公仆。主要事迹:从到敬老院工作以来,陈明就牢固树立以院为家的思想,不分节假日,院里无小事,院民无小事,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的为老人服务。他常常和老人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引导老人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老人不同特长组织开展菜园、养殖园、花园等活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他把老人们的小事都当作他自己的大事,认真做细致,换得老人们开心,献出一片爱心,赢得老人们认可,成为老人可以信赖的人。
46、李明双,吴桥中学教师,最佳孝老媳婿。婆婆瘫痪在床,公公体弱多病,做为儿媳的她在照顾婆婆期间每天六点起床为婆婆拍背按摩、换尿布、穿衣服、洗脸、刷牙、喂饭。晚上经常陪着婆婆一起睡,半夜里,还得帮老人翻身,接好几次大小便……婆婆去世后,让公公搬进新楼,自己掏钱给公公买药、看病,按时给老人体检,从来不跟哥哥姐姐摊派花钱,她说“我早已把公婆当成亲爸亲妈一样对待,只要家庭和睦,自己能做的都会努力做好。
47、杨晓云,吴桥县自来水公司工会主席兼出纳,最佳孝老媳婿。其丈夫忙于工作,整天在外奔走,没有时间照顾家庭,繁重的家务、孩子教育和照顾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在杨晓芸一个人肩上,每个周末无论再忙,他们一家人都要看望公婆,一起吃顿饭,陪老人聊聊天,每年都医院检查身体。她丈夫曾深有感触地说:“是妻子给了他家人的温暖和幸福,为家里付出得实在太多了!”而杨晓云总是乐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她总是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家作为一个主妇、长媳,家兴、人旺、工作顺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48、马秀枝,高田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最佳孝老媳婿。婆婆患有心脏病,她一直在身旁照顾,给婆婆捶背,守护着。老人今年已经90岁高龄了,身体越来越差,生活不能自理了,为了照顾好老人,她家的农田外包给了合作社。她和老人住的是穿心屋,结婚32年来从未拌过嘴吵过架,早上在老人屋里起床后就去做饭,然后给老人换尿不湿、穿衣服,打水洗脸收拾屋子,然后扶着婆婆去外屋吃饭。一日三餐,一天6次进进出出。晚上吃饱饭收拾好再给老人换尿不湿,脱衣服照顾她睡觉。就这般照顾婆婆九个年头,陪婆婆在一个炕上睡了9年。
49、吴桥县老年人体育协会,最佳敬老单位。主要事迹:认真贯彻执行《全民健身条例》,充分运用春节、元宵节、五一等节日组织老年体育展演。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全县参加健身的老年人达85%以上,活动项目项,活动队伍达个,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50、吴桥县夕阳红歌唱团,最佳敬老单位。主要事迹:现有人员60多名,平均年龄69.5岁,歌唱团集唱歌、舞蹈、腰鼓、伴奏于一体,是个讲团结,守法律的队伍。积极参加有关单位组织的活动并受到好评。
编辑:刘天奇
责编:李秀岭闫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