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分享一篇由上海一位退休教授撰写的爆红网络的文章《牛蛙之殇》。文章中的此“牛蛙”可非彼“牛蛙”,文中的牛蛙指的是那些能考上类似于上海四大民办小学等优质小学的孩子,而其他那些落选的则被称为“青蛙”……
这篇文章文风真诚,观点犀利,大胆炮轰“幼升小牛蛙战争”,字字扎心!
1
牛蛙之殇
我今年68岁。
在国家级研究所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奋斗了一辈子,也倔强了一辈子,素不服老!
但刚刚,在我6岁外孙身上,全家人一场耗费3年的“牛蛙战争”,以失败告终。
现在,我觉得不止我的脸上、心上,连这些文字的样子,都长满了苔藓与皱纹。
医院回来,看着才6岁大的外孙,仿佛天真的眼里也长满了褶皱的血丝。
他患上了抽动症,全名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虽不严重,却很难治愈。这次去复查,孩子没有明显好转,依然不由自主地挑眉毛、眨眼、乱蹬腿。医生说只能从心理着手,开点药便让回了。
作为家长,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中,总告诉他不要乱动,要乖乖的坐好写字、看书……现在他这样的抽动,岂不是潜意识里的反抗?
……
“家里都是高知,孩子的智商和学习能力都不差,怎么会变成这样?”
2
有一本书叫《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作者张文质在书中提到,有不少教师教育自己的子女很失败。作为教师子女,除非极有天分,要不然普遍比较压抑。
道理很简单:
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所有的学生都要出色。
作为教师,总是会对自己的孩子要求更加严格。
作为教师,更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只是一只丑小鸭。
作为教师,面对自己孩子的落后与不足,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到有失面子。
很多所谓成功家庭,往往也会对孩子更为严苛。
有一种隐形压力叫“背景压力”,可能把孩子逼得厌学、自卑、叛逆。而且,越是精英家庭,越是拥有优质资源、提前起跑的孩子,越容易承受“背景压力”。
台湾综艺天王胡瓜的女儿小祯出道多年,虽然跨足综艺、戏剧等领域,却一直不温不火,因此很多媒体在介绍她时都会习惯性的在名字前面加上“胡瓜的女儿”,对此,小祯曾在脸书上表示:“胡瓜的女儿、胡瓜的女儿…我是没名字吗?真的是!”言语中对外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