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物流小镇黑龙江新站镇

擅长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新站镇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稳增长的根本之策,全力推动产业向集群化发展、中高端迈进,重点培植玉米生化产业、优质稻米和杂粮加工产业,打造粮食物流加工产业集群,争取建成为黑龙江西部粮食物流、加工、交易、结算中心。

1

概况

新站镇位于哈、大、吉“金三角”中心地带,通让铁路、林肇公路穿境而过,全县唯一的新肇火车站已升级为二级站,开辟了新肇内陆港暨沈铁物流基地,开通了五个方向的货运专列和五个港口联检业务。

新站镇为大庆市南部产业重镇,肇源县县域副中心,是以粮食精加工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建材生资产业和商业贸易为主的肇西工业大镇和东北物流名镇。

镇域面积.00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人。年,镇GDP为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1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百名知名乡镇、黑龙江省百镇建设试点镇等称号。

2

特点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站镇依托全国铁路系统标准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沈铁内陆港物流基地,引进了昊坤物流、东方集团、顺德米业、雀巢米粉等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社会贡献大、拉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园区规上企业发展到8家,粮食仓储物流加工企业发展到家。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新站镇建成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产能、节水增粮等项目,投资多万元,打造高标准新站大泡底区域水田示范区和旱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成了批次催芽能力吨的智能化催芽车间3个、标准化育秧大棚栋,提档升级水田5万亩,发展水稻育秧研发基地亩,配套了农业可追溯(可视)系统。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新站镇统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村与城市对接,改善人居环境,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基本达到同等享受水平,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新站镇宜居工程建设不断实施,园林绿地面积不断加大,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发展品味显著提高。拥有站前广场1.5万平方米,人民广场3万平方米,街角广场00平方米,园林公园1平方米,镇文化活动中心1个,村级文化广场10个,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商住小区,新建了新站中心幼儿园和新站镇中心小学。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新站镇,原名“乌兰诺尔站”。“乌兰诺尔”,蒙古语,意为“红色泡子”。清初开辟茂兴至瑷珲驿路后,为解决“茂兴”至“古鲁”两站之间相距过远之弊,年(清雍正五年)于此增设乌兰诺尔站,称“新站”。

建站已有近年的历史,流传至今的站人文化,已经成为新站镇的文化瑰宝。丰富的站人文化孕育了新站人灵活的经商意识,历来就是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经济活跃之地。

新站镇是文物遗址保护大镇,共有省级文物遗址24处,特别是古城村残存的辽金时期皇帝行宫遗址仍然清晰可见。

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新站镇始终秉持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办好民生实事。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机制体制创新改革,在原有民政、新农合、新农保等功能基础上,在便民服务中心新设置办理窗口,进一步方便群众便民事项办理,切实办好利民实事。

辟建了全县首家乡镇级全民创业服务中心,提供就业培训、劳务中介、法律援助、电子商务等服务。积极发展电商产业,建成农村“淘宝”服务站9个,“每天惠”服务站7家。

体制机制探索

规划建设管理创新

成立综合执法队,城管队、城建办、土地所、安全办、派出所,联合定期巡查,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成立专职消防队,有效及时处理火灾火情,同时兼顾周边乡镇消防任务;结合全镇总体规划,确定四个卫星村规划,完成11个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镇区主要干道安装交通标牌、街道牌、门号牌,实现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推进市级互联网小镇试点建设,完善光纤传输网络,提高运行速度。

政策支持

新站镇是肇源县强镇扩权试点镇,赋予与新站镇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县级管理权限,提高新站集聚人口、发展经济、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能力,建立适应发展需求的“小政府、大服务”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新站镇争创“全国特色小城镇”提供政策保障。

4

发展目标

新站镇将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稳增长的根本之策,全力推动产业向集群化发展、中高端迈进,重点培植玉米生化产业、优质稻米和杂粮加工产业,打造粮食物流加工产业集群,争取将新站建成为黑龙江西部粮食物流、加工、交易、结算中心。

5

近期工作安排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放大铁路过境优势,实施大通道战略,拓宽铁路上跨桥,建设镇南铁路下穿桥,消除铁路屏障,促进铁路东西均衡发展。

整合县派驻机构执法部门和基层站所人员,成立综合执法大队,依法行使安全、城建规划、物业管理等行政执法权,消除基层执法的漏洞和死角。

启动文化广场、公园、体育场馆和镇村两级图书馆建设;推广示范“医养结合”养老院和幸福大院建设项目,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产业。

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推进秸秆生物质发电,引进秸秆生物质发电企业。

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建设,推进巴彦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扩大月苋草种植面积,引进加工企业,建设月苋草加工产业园;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旅游、开辟乡村旅游线路。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致力于小城镇规划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行业优秀期刊《小城镇建设》是小城镇规划学委会的会刊。优秀案例和信息分享请发邮件:town

planning.org.c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ly/8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