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惠河传说
宣惠河叫王八(莽)河,这是为什么呢?
一条河共有三个名儿,这就是王莽河、王霸河、宣惠河。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曾诏令浚通屯氏河,依刘堤走向,由吴桥吴指挥庄起,经东光、南皮在沧县入石碑河,于黄骅歧口入海,疏浚后,上游称王莽河,所以宣惠河又有王莽河的称谓。另有传说修这条河的总头目是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他叫王霸,所以后人把这条河叫作王莽河或者王霸河。
宣惠河这个名要比前两个名儿晚。这里头有个传说,《东光县志》上也有一段记载。从前有婆媳两个过王莽河,婆婆在前头慢慢地走,儿媳妇抱着孩子在后边紧跟着。走到河当央的时候,婆婆一不小心就滑倒了。当时水流挺大。儿媳妇一看婆婆倒在水里起不来了,也顾不得孩子了,就使着横劲地往上拽婆婆,等把婆婆救上来以后,孩子早就被水冲走了。婆婆一看孩子淹死了,就训斥媳妇:“你说说你这是做的吗事哎,你这不是活要我的命吗?我这么大岁数,死了儿,又死了孙子,我这还有吗活头……”说着就投河寻死了。
儿媳妇看见婆婆死了,心里更难受。她在岸边一直哭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最后就在河边跪着死了。后来人们为了宣扬这个贤惠孝顺的儿媳妇,于是就把王莽河叫成了宣惠河。
这个故事非常悲惨,却很有哲理,被历代人们讲谈,更有意味的是,还被东光的女婿、清代才子纪昀写成了故事,收录在《阅微草堂笔记》中。
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
东光王莽河,即胡苏河也,旱则涸,水则涨,每病涉焉。外舅马公周箓言雍正末,有丐妇一手抱儿,一手扶病姑,涉此水,至中流,姑蹶而仆,妇弃儿于水,努力负姑出,姑大诟曰:我七十老妪,死何害,张氏数世,待此儿延香火,尔胡弃儿以拯我,斩祖宗之祀者尔也。妇泣不敢语,长跪而已。越两日,姑竟以哭孙不食死,妇呜咽不成声,痴坐数日亦立槁。不知其何许人,但于其姑詈妇时,知为姓张耳。有著论者,谓儿与姑较,则姑重,姑与祖宗较,则祖宗重,使妇或有夫,或尚有兄弟,则弃儿是。既两世穷嫠,止一线之孤子,则姑所责者是。妇虽死有余悔焉。姚安公曰:讲学家责人无已时。夫急流汹涌,少纵即逝,此岂能深思长计时哉。势不两全,弃儿救姑,此天理之正,而人心之所安也。使姑死而儿存,终身宁不耿耿耶?不又有责以爱儿弃姑者耶?且儿方提抱,育不育未可知,使姑死而儿又不育,悔更何如耶?此妇所为,超出恒情已万万,不幸而其姑自殒,以死殉之,其亦可哀矣。犹沾沾焉而动其喙,以为精义之学,毋乃白骨衔冤,黄泉赍恨乎?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二百四十年内,有贬无褒。胡致堂作读史管见,三代以下无完人。辨则辨矣,非吾之所欲闻也。
(此文转自微东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