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八仙桌middot纸媒驿路花明

网络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826.html
◆总策划:张徽贞周红红◆主讲:万迪宏东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增岗东光县文联主席陈金平《大运河历史文化名镇:连镇》主编匡淑梅省作协会员、记者徐孟茹省民俗文化协会会员◆主持:祁凌霄◆执行:刘伟高海涛主持人:连镇,是大运河上重要的驿站、渡口、古战场、商业繁华地。作为大运河上的重要枢纽,连镇曾产生哪些重要作用?留下哪些与驿路相关的遗迹?万迪宏:连镇,古称连窝镇、莲窝镇,也称连儿窝,始建于隋,形成于宋,兴起于明,繁荣于清。因运河两岸村落地势低洼并连成一个整体得名“连窝镇”,也有低洼积水处盛长莲花而得名“莲窝镇”的说法。连镇处于吴桥、阜城、景县、东光四县交界,是一座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名镇。张增岗:连窝驿是古代运河上的重要水驿,有重要的军事作用和商业价值。清末,津浦铁路穿连镇而过,运河的水运功能逐渐淡化,连镇的水驿功能开始降低,但陆驿功能增强。铁路运输给水所就在连镇运河边,由德国工程师设计、日本人施工,年还在使用,目前保存完好,是珍贵的遗存。与交通、商业等有关的遗存,如明开街碑、明宁公处士碑、晋商会馆碑、吴桥北界碑等相继出土并被保存研究,见证了连镇作为驿路的繁华。陈金平:明朝南京至北京的水路沿途置水驿41处,设驿丞专管,连窝水驿为其一,位于连窝镇运河西岸。主要任务是“递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洪武八年(公元年)置连窝递运所,位于运河西岸,连窝驿北,是河间府仅有的3处递运所之一。递运所专司运送军需物资及贡物。嘉靖《河间府志》载:“连窝递运所红船34只,水夫名,防夫20名,铺陈如船只之数,支应过关米银两2钱。”驿站和递运所,既巩固了国家政权,也带动了沿岸市镇发展。泊于驿站的文人墨客留下很多诗作,这些诗行幻化成大运河画卷中有关连镇的美丽音符。如明朝国子助教瞿祐在《泊吴桥连窝驿》中赞道:“官船来往泊官河,凤有高梧鹊有柯。久客羁栖嫌寂寞,喜闻水驿是连窝。”瞿祐偶泊连镇,寂寞之情一扫而空,可以想见当时连窝水驿的盛景。驿站的历史遗迹现在已不多。铁路兴起后,津浦路上的列车多在连镇站停留。给水所印证了连镇作为铁路站点的历史。另外,保留至今的一些实寄封,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如年从连窝镇寄出经东光、天津中转到达北京的红条封和年9月19日从天津寄出,经泊头中转寄至连窝镇的实寄封等。徐孟茹:连镇还是军事重镇。东汉黄巾军曾血战连镇。太平天国北伐军在连镇与清军对峙。此外,左宗棠也曾在连镇设行军大营平定西捻军。张之洞途经连镇时作诗:“此是名王旧战场,连村青草上颓墙。野狐争冢抛残骨,官马眠坡带烙伤。”另云:“饥鸟窥残骨,耕人拾断戈。存留完舍少,燐聚废营多。”可见当时战事之惨烈。在革命岁月里,夜袭连镇夺伪钞、奇袭连镇警察所、解放连镇的红色事迹,至今歌咏。连镇的繁荣还体现在棉花业上。万历商书《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载:“北花衣轻而纱细,襄花衣重而纱粗,北花好纺,因性长,襄花难纺,因性急。卫河里郑家口、连儿窝……北花第一。”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花纱布公司连镇支公司收购加工各地送来的棉花,纺成纱,织成布,运往全国各地,为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和巩固新生革命政权作出了很大贡献。东光县唯一一家省属重点企业省供销社油棉加工厂在连镇建成,逢收购季节,运棉车涌入连镇,热闹非凡,给连镇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搬运业带来生机。匡淑梅:在驿站及漕运方面,明代谢肇制《北河纪》:七十里至吴桥县之连窝驿,在县东五十里。明代黄训《名臣经济录》:新桥驿至吴桥县连窝驿七十里,连窝驿至德州良店驿七十里。嘉庆《大清一统志》:连窝镇在吴桥县西北四十,卫河东岸,西南去景州四十里,东北去东光县十八里,为三州县接界处。明樊深《嘉靖河间府志》:连窝驿,站船16只,土民10名,水夫80名,粮佥6名,水夫54名。铺陈,如船只数。支应馆夫银两……以上是水运的记载,而铁路给水所则是水运转陆运难得的见证。连镇商业繁荣,催生了很多大户,如民间老话连镇“黄百万,还有谢家也不善!”当年的大户庄家,墓地曾被标入《大清皇舆图》,是连镇一胜景,石构件至今犹存。驿路带来小吃的兴盛,让人称道。现存庆祥油坊大门,则是油棉产业的见证,连镇棉还叫御河棉,与大运河密不可分。万迪宏主持人:谢家坝是大运河河北段的世界文化遗产点之一,它的建成和存在有哪些故事和意义?张增岗: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地域文化有三个特点,一是源远流长;二是独具特色;三是传承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谢家坝有以上特点。谢家坝位于南运河东岸连镇五街、六街交界处,是南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处夯土坝之一,被列入首批世界遗产名录。谢家坝筑成后再无决堤,至今完好。这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大运河上的明珠,更是蕴含“仁义礼智信”精神的丰碑,体现了东光人精益求精、质量为先的工匠精神,求新求变、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坚持打基础立长远的担当精神,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传承家风、造福乡里的奉献精神。陈金平:整理连镇历史文化时,由连镇镇党委政府牵头,我们进行了研究寻访。据老人谢汝庚和谢氏族人说,谢家坝为谢宗枋出资所建。康熙四十八年(公元年),云南禄劝知州谢宗枋任满告归,因爱连镇风土地势而定居。当时运河多次决口,为治水患,他从南方购进大量糯米,带领乡邻熬汁和灰土泥土,修成糯米大堤,后人称之为“谢家坝”。匡淑梅:运河流经连镇拐了两个大弯,一在南边谢家大院,一在北边庄家坟。洪水来时,这两处受冲击最大,连镇多次遭受洪灾,与这两处决口有关。清代,连镇南边拐弯处建起防洪大坝,宽3.6米、高5米、长米。由谢姓大户出人、出力、出钱,贡献最大,因此人称谢家坝子。谢家坝是运河防洪史上的奇迹,固若金汤,是连镇的骄傲、象征、代表性景观。张增岗主持人:连镇的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厚,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还有哪些?现状如何?张增岗: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旅游的重要文化支撑。老话说,看景不如听景。看的是实景,听的是文化,景点解说就是地域文化的解读。比如谢家坝,人们慕名而来,一看是段土墙,难免失望。但经过讲解,了解了形成背景、结构和作用,就会心生感叹,为古人的情怀、勤劳智慧所折服。不断挖掘区域文化,提炼升华,赋予时代内涵,会使历史遗存富有生命力。我们要对连镇的文物史料、传说故事、革命事迹进行抢救性挖掘,用不同形式展现鲜活的生命力,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营造文化氛围。陈金平:连镇的一砖一瓦间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大运河文化浸润中、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汇集下,运河商埠重镇连镇的历史印记随处可见。现存还有给水所、水塔、人民大戏院门楼、庆祥油坊大门、古槐等历史文化遗存,还有十几通重要碑刻。连镇烧鸡、东光六合拳、雷家烧饼、赵家烧饼、王记五香花生米、李家烧鸡、吊炉烧饼、葫芦烙画、民间文学《长毛战连镇》《毕家园的蛤蟆不会叫》、民族习俗等非遗项目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ly/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