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年河北省与山东省之间行政区划调整的问题。当时,河北省把自己的5个县,划入了山东省。山东省则把自己的6个县,划入了河北省。从而确定了河北省、山东省交界地区的区划,但这个模式并不固定,进入60年代以后,两个省份再次出现行政区划的问题。双方总计交换了4个县,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今天聊聊这个故事。
首先,我们需要聊一个现实情况,河北省与山东省交界地区,前后两次出现大规模的区域划分调整。第一次出现在年,第二次则是出现在年。两个省份先后两次调整行政区划,最终原因都是因为治理大运河的需要。我们从头聊聊大运河与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之间的渊源。公元年,隋朝大举南下,消灭了盘踞江南的南陈政权,天下再次统一。当时,隋朝对于江南地区并不信任,因为江南的豪强们并不满足隋朝的统治。
此外,隋朝的首都在长安,陪都在洛阳。无论是关中地区还是中原地区,粮食产量都很有限,需要来自江南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大米等各种生活用品。如果通过陆地运输,毕竟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消耗量大、运量反而小。综合了各方面的原因以后,隋炀帝调动全国的力量,开凿了著名的大运河。请注意,隋朝的大运河与现在的大运河不同。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各种物资在洛阳或者开封进行转运。
北方的军队、战马,通过大运河,能够迅速开赴江南地区。虽然大运河给百姓们造成了很大的灾难,但是却被后代王朝沿用了多年。在唐宋时期,大运河仍旧是朝廷重要的转运物资通道。由于洛阳段水位下降,开封成为了全国的水运中心,号称“四水绕城。”但众所知周,水源存在很大的变数,在宋朝统治的末期,大运河的水源已经出现了问题。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定大都为帝国的首都,但仍需要从江南转运物资。
当时,大运河需要绕道河南,然后才能进入河北等地,等于绕了一个大圈。随着首都的变化,转运模式也在变化。元朝改变了大运河的航线,大运河不再经过河南省,而是直接进入山东省、河北省等地。由于大运河航线的变化,水运中心开封的地位迅速下降,不复往日的风采。与此同时,在河北、山东的大运河沿岸地区,迅速繁荣起来,出现了好几个新兴城市。例如山东省的临清州,堪称北方的第二大城市,号称“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南有苏杭、北有临张。”
元朝灭亡以后,明清两朝都沿用了大运河转运物资的模式。漕运总督、漕帮等名称,逐步应运而生。到了清朝统治的后期,大运河出现了河道年久失修、河内淤泥增多等问题。当时的清朝已经是百病缠身,根本没有精力治理大运河。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随后又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在建国以后,随着全国局势的稳定和恢复生产的需要,我国开始修建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认真地说,治理和建设水利工程,属于利国利民的好事。
鉴于黄河的重要性,我国优先治理黄河泛滥决口的问题。在治理黄河第一阶段的工作结束以后,我国开始治理大运河、洪泽湖、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年,我国开始全力治理京杭大运河,让大运河恢复往日的生机。当时,大运河从河北省、山东省穿过。在两省交界地区,出现了犬牙交错的情况,这对于治理大运河非常不利。为了更好的治理大运河,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河北省的馆陶县、临清县、恩县、武城县和夏津县,被划入了山东省。请注意,这5个县都属于大运河沿岸的地区。
河北省等于损失了5个县,这是很大的损失。作为交换,山东省把自己的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庆云县、宁津县等6个县,划分给了河北省。就这样,河北省与山东省完成了第一次换地,稳定了双方的行政区划。进入60年代以后,大运河的治理工作,进入了第二阶段,两省交界地区的行政区划,再次发生了变化。当时,山东省的馆陶县、临西县,重新换分给了河北省。作为回报,河北省把庆云县和宁津县换给了山东省。
请注意,年划入山东省的馆陶县,与年重新划入河北省的馆陶县,并不是一回事。老馆陶县面积很大、人口众多,馆陶县被一分为二,部分地区分给了山东省的其他县,另一部分地区划入河北省,建立了新的馆陶县。至于临西县,情况更特殊。临清州当年赫赫有名,临清的部分地区被划入了河北省,由于在临清的西边,所以被称为临西县。在河北省有临西县,在山东省还有临清这个县级市,其实,原本是一家人。
随着大运河的治理,山东省与河北省交界地区的行政区划,前后出现了两次划分,并且最终确定下来。我们聊聊临西县和馆陶县,临西县位于两省交界地区,隶属于邢台市管理,但是前往邢台市区比较远。对于临西当地的人们来说,更喜欢前往临清市区或者聊城市区。由于曾经隶属于山东,很多亲戚都在周围,虽然大家不属于同一个省,但确实经常来往,口音和风俗也比较接近。馆陶县的情况更是如此,当年划分馆陶县的时候,馆陶县的老县城留在了山东省境内,现在的馆陶县城是后来重新建设的。
其实,对于省份交界地区的人们来说,省份差别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作者出生在河北省的最南部,但从小听着河南豫剧长大的。五六十年代,我国各个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行政区划调整,例如四川省、广东省、甘肃省等等。关于这一类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