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奋斗之歌丨大运河畔的非遗传承人

得了白癜风要怎么治 https://m.39.net/pf/a_4302821.html
沧州,是最能展现河北省大运河特点和精华的城市。如果没有此次的沧州之行,对于我来说,这个地名恐怕就是地图上普通的方块字,一晃而过了。大运河沧州段属于南运河,是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最为集中的河段。在位于沧州园博园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一座巨大的大运河浮雕气势恢宏,详细展示了运河沿线城市的航运风貌、代表性建筑景观和非遗项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运河畔的沧州人吃苦耐劳,诚实淳朴,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各具特色。我接触的几位非遗传承人,包括“80后”杂技演员李亮、新凤霞的关门弟子咸红杰、年逾古稀的武术名家郭贵增等。他们身上有个共同点,就是对所从事的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念,把非遗文化视作生命一样爱护,并为其传承发展倾尽全力,令非遗文化在他们的传承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一李亮瘦高,憨厚,甚至有些腼腆。这个生于年的青年,从5岁开始就跟着父亲练杂技,现在是吴桥杂技大世界的演员。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有八位身怀绝技的艺人被称为“江湖八怪”,李亮便是其中之一。他的绝技是“刀山爬到云霄外”。刀山总高18米,每次演出,李亮都要将17把刀像梯子一样叠加上去,然后双脚踏在刀刃上一级级爬上去,中途会有表演:单脚独立在刀刃上……这些表演又惊又险,常常让观众捏着把汗。最后有惊无险,全场掌声雷动。“八怪”的节目,是吴桥杂技大世界的保留节目。但凡来的观众,没有不想一睹“江湖八怪”风采的。李亮的父亲李印怀也是“八怪”之一,其绝技是“眼里扎出骨针来”。杂技讲究惊、险、奇、绝、美。绝技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辛劳和汗水。在李亮看来,杂技就是能为常人所不能为。每天凌晨五六时,李亮就起床练功:气运丹田、钢筋锁喉、气断钢丝、单掌开砖、推小车、拿大顶……别的小孩子假期可以睡懒觉、到处玩,他的“游乐场”只有自家的院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跑步、压腿、踢腿、下叉、下腰,从来没叫过苦、喊过累。和李亮同龄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经商。李亮却没有动摇,他牢记着父亲的一句话:祖传的杂技,不能在你这一代失传。父子二人练功过程中受伤的情况不在少数。那时李亮年龄还小,气力不足,铁板拍在肋骨上,没有把铁板打弯,肋骨倒疼了好多天。还有一次在台上表演上刀山,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脚底一滑,被刀刃划了个大口子,瞬间血流了下来。演出没有中断,旁边的父亲看到后,更加用力地敲锣鼓劲,因为他知道,干这一行受伤免不了,李印怀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13岁开始,每年学校一放寒假,李亮就跟着父亲到各地演出。看到父亲的表演赢得观众的欢呼和掌声,他暗下决心要成为父亲那样的杂技演员。二十多年过去,李亮长成了自己希望的样子。此时,父亲已年逾七旬,仍坚持上台表演。当台下观众响起掌声的时候,李亮心里不再是小时候的羡慕,他想,只有更好地传承杂技,父亲才可以安度晚年。祖传的杂技表演在今天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光彩。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上刀山节目历经百余年的传承流变,由以前的传统动作转化为今天的丰富内容和高难动作,展现出顽强而蓬勃的生命力。旧时演出杂技,不光要会表演,还要“卖口”。“卖口”或可理解为热场,先敲锣打鼓吆喝行人,通过表演魔术等留住观众。比如,扣一个钢球在碗里,告诉大家钢球会变成鸡蛋,但是要等一会儿。这么一来,观众就好奇地停下脚步,在等的过程中观赏杂技。当年的“卖口”行话,李亮虽已背得滚瓜烂熟,如今却用不上了。相比于以前打把式卖艺的江湖艺人,如今杂技演员的社会地位已经显著提高。二十年前,李亮就被誉为“怪腿李”。后来,他还成为吴桥杂技“江湖八怪”之第七怪,并获得“沧州能人”称号,成为吴桥杂技省级非遗传承人。在这期间,他也练就了父亲李印怀的绝活。见到李亮的时候正是夏天。我常常想,这样的热天,哪怕只有一名游客,李亮也会毫不犹豫地踩着刀刃登上18米的高台去表演。炽热的阳光下,刀刃会被晒到多少度?李亮若登上去表演,会不会被烫伤?又想,或许这些对李亮来说都是小事,他心里惦记的大事,是杂技的传承。为了弘扬杂技文化,近年来,吴桥县全力实施“杂技兴县”战略,重视杂技发展和传承,打造杂技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杂技艺术创新研发基地、杂技文化交流基地、杂技魔术道具研发制造基地等,提高了杂技人的文化素质,提升了杂技文化的内涵,擦亮了“中国杂技之乡”的金字招牌。此外,高难度的杂技传承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毕竟练杂技太辛苦了。每一代非遗传承人都会遇到新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也是当下杂技发展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wh/1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