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泉林岛韵之二道泉村

泉林岛韵之二道泉村

作者

周洪生

二道泉村因水而得名,由二道泉自然村与砖窑屯合并组成。村中老辈人讲,二道泉村最初由王、窦、郭三大姓组成。王家均来自安徽,都是亲兄弟或叔伯兄弟;窦姓家族来自河北吴桥,基本都是文化人;郭家是最早来到关外的关里人,是叔侄关系,多是能工巧匠。其他还有几户杂姓,都是关里投亲靠友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这里泉景迷人,松林苍翠,知青插队,人丁愈加兴旺,已成为满汉共融的民族村。

“庚子俄难”中,沙俄军队烧杀掠夺,瑷珲百姓流离失所。年,沙俄军队退回江东,瑷珲新城得以在一片瓦砾废墟上重建。

二道泉眼和古窑岛的传说

据民间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二道泉村落的西边,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水塘,水塘中有两处泉水常年喷涌,径流不息。有幸的人们,还会时不时地看到两位仙女飞落池塘,村里人奉其为仙女神池,喜爱有加。可是后来某一日,这个神池的水流竟然漫过河套,淹没了村子周围的田地,给农户的生存带来了灾祸。恰在此时,镇守黑龙江的黑龙在素有“十里长江”美誉的瑷珲江面巡游,闻讯江畔附近发生水灾,十分震怒,便跃出江面,奔赴于二道泉村西仙女池上空,将终日集聚的大量池水吸转到黑龙江。农田得救了,农户得到了黑龙的福佑,但却得罪了以仙女池为乐的仙女。这两位仙女飞回天宫,向玉皇大帝状告黑龙,致使黑龙获罪,一度被贬谪到小兴安岭的小黑山。经此变故,仙女神池已不复存在,仙女也不见了踪影。但是,源于村西西邻岗小树林前的两处泉水依然喷溢不绝,终年流淌,被人们称为二道泉眼。并说这里有一条伏卧的龙脉,西邻岗就是龙头,而这两道泉眼则是龙的双眼,其身在二道泉村,其尾在临江的南砖窑屯。

二道泉眼的泉水清澈透明,流经村头,蜿蜒南下,过兰旗屯,注入黑龙江支流公别拉河。观其流水淙淙,颇有龙行之气势。五十年前在这个村插队的上海知青周启准曾回忆说“两股从西邻岗流出的泉水,终年不断地流向生产队,形成一条小河沟和一大片泡子,把我们生产队分成了沟东和沟西,河沟上有一座简易的土木桥相连接。我们知青宿舍就建造在沟西,这流淌的泉水就是我们每天的饮用水,喝了七八年,食堂大师傅也每天到食堂后面的泉水沟去挑水做饭。”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这里已俨然成为当年42位上海知青的第二故乡。

砖窑屯在二道泉自然村东北两公里,依江而建。在砖窑屯相对的黑龙江中方一侧,有座古窑岛,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经瑷珲民间文学作者刘嘉瑞搜集整理的神奇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个村遇到严重干旱,庄稼都要枯死时,村中一位老者对大伙说,他做了个梦,龙王爷要找村里最漂亮的姑娘给其孙子当媳妇,则可消除旱灾。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月丽闻听后,既伤心落泪,又决意拯救全村的人。

月丽姑娘的泪水流成了河,流到了远在他乡的未婚夫朗格身边。他预感心上人或有不测,骑马昼夜兼程奔黑龙江而来。没多久,月丽跳入江中,天上随即下起了瓢泼大雨。她的壮举,救活了田里的庄稼,也救助了村里的农户。人们把采来的美丽鲜花投到江里,祈愿她穿上花儿一样的彩色嫁衣。当朗格赶到黑龙江边时,只见江面上还飘着五颜六色的花朵。他怀念月丽,就一个劲儿的往江里投石块。投着投着,江面就像鼓包一样,长出一个小山,后来就变成了一座小岛。久坐江边不吃不喝的朗格死后,他坐着的地方就变成了砖窑的窑洞。

月丽和朗格的爱恋故事感动了世人,也感动了龙王爷。龙王爷特准已经成了他孙子媳妇的月丽每年上岛一次祭祀朗格,这一天恰逢农历四月十八。为了怀念月丽姑娘,打那时起,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这一天,瑷珲城的人们都到庙里祭祀娘娘神。

将军墓

瑷珲作为清代历时三百多年的黑水重镇,向有“十里长江出将军”之传说。果不其然,清代瑷珲共出了九个将军。其中,吉林将军富明阿死于瑷珲,葬于瑷珲,杭州将军善庆、伊犁将军德宁阿、乌里雅苏台将军托克端回葬原籍瑷珲。他们的墓地就在二道泉村北面的大树林(俗称瑷珲南树林)。

大树林为国家级特别保护区。南北长约米,最宽处约米,中间有一条南北路,将树林分为东西两片,东片为人工林,西片为自然林。树种以樟子松为主,兼有少数落叶松。林中最大直径的松树,需两三人合抱。在这片林子里,不但可闻松涛悲吼,更觉墓歌壮怀。

在大树林子的北端,围着一处木栅栏,木栅栏内有几块木板拼起来的木牌,上面的墨迹还隐约可见:“清代瑷珲籍将军陵地”。下面的文字为:“清代自道光年间以来,瑷珲籍人士德宁阿、布尔沙、富明阿、善庆、德兴阿、克蒙额、托克湍、绰哈布、寿山九位先后出任各地将军。此处为其中部分将军的陵墓。”其实,确切地说,只有善庆将军、托克湍将军与其家族葬在这片林子内。善庆墓前原有石龟碑座的双碑,做工非常精细,碑文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托克湍墓碑也是双碑,碑座为方形花岗岩,碑前有石供桌。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两座将军墓的石碑、碑座和供桌都在年文革“破四旧”时损毁。

据二道泉村老村民郭德亮介绍,村里东南角米处,也有一座墓葬,疑为将军墓,但不知道是哪位将军的。墓朝向西南,墓前有两座黑色石头的龟身碑座,花岗岩石碑,碑文上的汉字看不清。坟前摆有供桌、香炉、石碗、石筷子。文革中,此墓碑与善庆、托克湍墓碑同时被毁。另据瑷珲史料搜集研究者肖岐证实,此墓为清廷头等侍卫、帮办伊犁将军的副都统衔索伦领队大臣额尔根巴图(陶姓),年(光绪二年)五月在新疆病逝后回葬瑷珲。

追索这些历史文化的缺憾,瑷珲人深感拯救遗迹与开发旅游势在必行。诚如黑河地方史学者祁学俊、刘城所倡导:瑷珲籍清代将军为维护清廷的有效统治和祖国的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代表着瑷珲人的气节和精神,作为历史人物,我们应该进行深度整理研究。

二道泉村北的松林里,曾埋葬着张善庆、托克湍等三个将军,可惜文革期间石碑及石龟碑驮被炸毁,碎石填埋地基。如今修建将军园,寄托哀思,表达敬仰。

泉水兴村

二道泉村因水而致富。这里二道泉眼的水质,已检验为优质泉水。在爱辉区民族宗教局和二道泉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扶持下,瑷珲镇后欢洞村村民张振忠审时度势,投资多万元,在二道泉村兴办了黑龙江兴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主打产品为泉水酱油、泉水豆腐、泉水白酒、矿泉大米、山珍特产。目前,平方米厂房、平方米库房已经建成,并于六月末开始生产泉水白酒、泉水豆腐、泉水酱油。同时,这个公司还投资60万元,在二道泉村西北30米处,拓建水面为亩的泉水鱼塘,一期工程已投放2.7斤至4斤重的鲤鱼、鲢鱼0斤。随后,以观光旅游为主旨的休闲旅游垂钓、立体农业采摘、旅游民宿农家乐等项目也将陆续启动。

这片松林曾是年清军抗击沙俄的古战场。穿越时空,你可曾看见战场上火光冲天,箭如飞蝗?你可曾听见战场上炮声轰鸣,杀声震天?

二道泉满族村简介

二道泉村是由砖窑和二道泉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有农户户多人。村域内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草原面积亩。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村内水泥路,通畅率%。自来水入户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固定电话入户率%、砖瓦化率98%。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标兵”“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本文摘自《国境线上的美丽乡村》一书

照片由赵恭民提供编辑:于、瑶监制:张立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wh/7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