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非遗,魅力吴桥河北省级非遗项目独台戏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0/5833937.html
独台戏

独台戏,又称“嘟打戏”、“扁担戏”,又叫五指木偶戏,被誉为世界三大木偶剧种之一,是我国单人木偶戏中仅存的表演形式,是布袋木偶戏的活化石,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开发潜力。独台戏由一人挑着戏担子穿乡走村进行表演,是在吴桥流传很广、很久远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主要靠许多的木偶和一个人的口技来完成,是一个人连演带唱还要敲锣打鼓的小木偶戏。有一首儿歌唱道:“嘟打戏,搭戏台,一个扁担支起来”,形象的描绘了独台戏的外在形态。一副扁担一台戏,一人演戏百人看,说、唱、做浑为一体。清代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艺人遍布全县各乡镇。

独台戏集戏曲、坠子书、鼓词、口技、民间工艺泥塑、彩绘为一体,一人口噙蔑子说唱,五个手指控制各种人物,道具动作,脚踏锣鼓,手脚并用,一人一台戏。道具人物一箱载入,小小舞台可以拆合,一根扁担挑着全部家当,所以人们叫它为“扁担戏”。“扁担戏”题材较广,曲调多以戏曲、说唱艺术为主,唱腔、念白随着人物角色变化而变,表演者要有多变声腔,协调的动作等高超技艺。

独台戏演出的内容非常广泛,曲目多取材于《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等一些深受老百姓喜欢的传统故事,演绎这些故事时,道具主要是木偶,同时也是看这个艺人的口技,因为,戏的每一种声音都得有这个表演的人做出来。最多的时候需要同时出场多个木偶人物,而且这些人物不但要动要静,要大打出手,要翻筋斗、打旋子,还得有兵器的碰击声、雷声、雨声、风声和说唱对话声、锣鼓铿锵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得凭借表演者的十个手指,一张嘴和两只脚来完成。

■■■■■

吴桥的独台戏,可以追溯到唐代。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年幼时为解病中的母后心烦之乱,把大量歌女招进宫中,都没有奏效。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做了十个小木偶套在手指上,配上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简短的故事情节,终于博得了母后一笑。因此,有人认为“独台戏”是从唐朝的宫廷里兴盛起来的,称之为“宫廷戏”,后来传入民间。

独台戏在吴桥的盛行期是解放以前,遍布各个乡镇。那时艺人们表演,是为生活所迫,纯粹是为了混口饭吃,有的村家家都有独台戏挑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独台戏村。

解放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独台戏出外表演也逐渐冷淡下来。

现在独台戏表演艺人,已经为数不多。独台戏表演,不再是为糊口,而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走进吴桥杂技大世界,走进各地的景区,给人们带去享受,带去欢乐。

如果您也喜欢独台戏,请点亮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wh/7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