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口的历史在哪里

点击上方“微故城”→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为微故城加上星标,以后找小编就方便啦!

郑家口的历史在哪里?

作者:王琪鹏

是运河重镇,却没有历史痕迹,恐怕是郑口人谈论运河时最大的尴尬。

要说有,各种新楼盘鳞次栉比,百年以上的物件可能只有几棵树;要说一点儿没有,也不确切,至少运河还在,挑水坝也有年头了。而且,一二三道街还在,前香坊还有杜锡钧故居,虽然已经破破烂烂了,但至少是真东西。

可话说回来,就这些能叫有历史吗?不但游客(如果有的话)不会买账,本地人自己也不会满意。梁思成说过,建筑是历史的载体。郑家口历史的载体又在哪儿呢?

杜锡钧故居的保护状况令人堪忧

说起历史,郑家口的确比较尴尬。因为它最初并不是县城,而是一个镇店。明清历代的“故城八景”,只有“南埠商舻”是郑家口的景象。雍正《故城县志》中说,“郑镇商船云集,朝帆暮火,风景可观。”可如今运河断航多年,朝帆暮火的风景也就不复存在了。

再说郑家口的名字,这是一个典型的与水有关的名字。运河沿岸,类似的地名不少,比如故城的果子口、曹口、许口,景县的华家口。于是有人编出来一个说法,说明初时有一郑氏在此摆渡,人称“郑家渡口”,郑家口之名即由此而来。可查阅史料,无论是《河防一览》《江北运程》,还是明清两代的县志,都没有这个说法。也是,如果是渡口的话,那古时夏津县的赵货郎口、吴桥县的桑园口又该作何解释?

成化年间,郑家口就已发展成为市镇

郑家口的身世成谜,目前所能查到的资料,郑家口一名最早出现在正统十四年(年)。这一年,市民王纪等人在郑家口镇市之中施地兴建玄真观,这可能是郑家口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历史记录。

有意思的是,同时代的故城人马中锡却没有一句诗文提到过郑家口。也许,它真的是太小了。

可能最早的时候,郑家口只是运河上的一个浅铺。弘治元年(年)三月十七日,朝鲜人崔溥沿运河北上,对郑家口只一笔带过:“十七日晴,过郑家口河口铺。”倘若仅是如此,今天的郑家口也许和曹口、许口一样,只是运河边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

真正让郑家口成为运河重镇的,是商业。在成化六年(年)河间知府贾忠为郑家口玄真观撰写的碑记中,提到“观南百步远有卫河,通南北两京要津,河之浒常集客船数干,航客货日多,水陆云集,人民杂沓,交易不绝。”这段文字,可能就交代了郑家口的雏形。

山西会馆是清代郑家口的地标性建筑

又过了几十年,到了孙绪的时代,郑家口已经成了“居民富殷,商贾丛集,四方货利及远地难致诸珍异,舟涉舆载率于此驻泊”的地方。孙绪还提到,郑家口居民比故城其他地方居民富裕,而且还有许多外地居民在此谋生。

说到郑家口的商业,不能不提晋商的贡献。嘉靖二年(年),一位名叫王现的商人在郑家口去世。根据文学家李梦阳撰写的墓志,他是山西蒲州人,经商四十余年,足迹遍布敦煌、巴蜀、吴越等地,却把郑家口当作了人生的终点站。到了清代,晋商已成为郑家口的头号商帮。仅山西平定州商人在郑家口开设的“合裕店”染坊,铺房就达到了余间。道光二十四年(年),名士张文虎南下路过故城时,便提到郑家口“尤多晋商”。运河边上的山西会馆,更是成为了郑家口的标志性建筑。

民国初年,郑家口已是“河间属之第一商场”。在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郑家口成立商会,发起反对“二十一条”的救国储金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各商号又慷慨解囊,支援马占山将军的抗日斗争。到年,全镇商店已达户。

一道街的胡同里,还藏着这样的老房子

商业的繁荣,加之交通的便利,让郑家口声名远扬。在明末结社的风气下,郑家口人沈嘉客创办席社,成为复社在北方的重要分支。因为这层关系,复社的重要人物阎尔梅经常在郑家口活动,并留下了“高楼临卫水,帆影接江南”等诗句。清末,故城训导贺锡璜退休后举家迁至郑家口,成为郑家口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贺锡璜的儿子贺涛是桐城派宗师,另一个儿子贺沅也是进士。民国教育家贺翊新、金石家贺培新,都是从郑家口走出的巨子。他们的故居,就在今天的一道街附近。

老房子的建筑细节(摄于年)

“来往常经郑家口,当时同伴共来稀。”归有光的一句感叹,如今已成为郑家口的文化遗产。明清两代,有关郑家口的诗词少说也有数十首。数量虽然可观,可终归是看得到、摸不着。且不说明代的玄真观、清代的山西会馆,就连一百年前的贺氏故居都无迹可寻。这也难怪今天的郑口人没有历史感。

郑家口历史最悠久的一二三道街,至今仍是县城里最古老的地方。在这里,你至多能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但这些并不是运河重镇的样子。只有几间老房子,还藏身于这三条街的角落里。也许再过上几年,就连这些也看不到了。

这座石狮子也许见证过郑家口的朝帆暮火

既缺乏历史遗迹,又缺乏研究和保护,空谈文化,谈何容易?

“不识郑家口,遗踪何处寻。”清代学者翁方纲的这句诗,正是郑家口今日之尴尬。

参考资料

[万历]《故城县志》卷之二

孙绪《沙溪集》卷一

李梦阳《空同集》卷四十六

归有光《震川别集》卷十

阎尔梅《白耷山人诗集》卷七

翁方纲《复初斋集外诗》卷第一

张文虎《舒艺室杂著甲编·梦因录》

[朝鲜]崔溥《漂海录》

作者:王琪鹏

来源:家在故城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

发布便民信息

喜欢此文请点赞+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wh/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