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技术教授用砒霜治白血病,这是传说中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m.39.net/disease/a_6113726.html

年度“求是奖”19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颁发,哈尔滨医院教授张亭栋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厦门大学原核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研究团队获得“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马明明、焦雷等10人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求是奖”是香港求是基金会年创立的华人科学技术奖项,创始人为实业家查济民先生,秉持“雪中送炭”的宗旨,倡导“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核心理念,22年来奖励与发掘了一批杰出科技人才。

  获本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张亭栋,是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他从上世纪70年代基于中医药方开始探索研究,并于90年代与上海血液病学研究所等单位进一步开展研究,确认三氧化二砷是药剂中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成分,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效果最好。他的发现通过与合作者的研究推广后,成为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之一。

张亭栋,年出生于河北省吴桥县,血液病专家,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他的成就是中国在单体化学药物方面得到世界公认的屈指可数的成就之一。

  他的发明通过与合作者的研究在年代后推广全国,其后推广到全世界,成为当今全球治疗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的标准药物之一。

  “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在连续三年空缺后,今年颁给厦门大学原核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研究团队。该团队年由夏宁邵教授创建,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应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研制出重组类病毒颗粒(VLP)疫苗,开辟了疫苗研制的新途径。

  “为了鼓励更多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回国,在中国参与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基金会年启动了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已经奖励了30名回国发展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求是科技基金会顾问、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在颁奖仪式上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明明、清华大学焦雷、北京大学孙栩、浙江大学柏浩等10位青年学者,获得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杨振宁、孙家栋、施一公等学者为获奖者颁奖并致辞。

年7月1日,张亭栋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

八旬教授张亭栋的治癌经历

年11月生于河北省吴桥县,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任哈尔滨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教授。

张亭栋教授是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重点研究血液病,承担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疗效的机理研究,曾发表有关癌灵1号治疗M3型白血病及其它学术论文篇,著书三册。

砒霜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用砒霜治病,中药有传统,西方也曾用过。含砷的中药有砒霜、砒石、雄黄、雌黄等。北宋的《开宝详定本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记载了砒霜的药性。西方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曾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接受。

在巡回医疗过程中,哈尔滨医院的药师韩太云从民间中医得知用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年3月,韩太云将它们改制水针剂,称或癌灵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对某些肿瘤病例见效,曾在当地风行一时,但因毒性太大而放弃。

哈尔滨医院中医科的张亭栋与韩太云合作继续此工作。年后,张亭栋等一方面主要集中做白血病,而不是无选择地应用于很多疾病,另一方面他们分别检测“癌灵”的组分,发现只要有砒霜就有效,而轻粉带来肾脏毒性、蟾酥带来升高血压的副作用,后两者无治疗作用。

张亭栋和“癌灵一号”

他们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年。张亭栋、张鹏飞、王守仁、韩太云在《黑龙江医药》报道他们用“癌灵注射液”(以后也称“癌灵1号”)治疗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他们明确知道主要用了砒霜的化学成分“亚砷酸(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轻粉(氯化低汞)”。经过治疗,6例病人症状都有改善,其中一例为慢性白血病发生急性变的患者也有效。该文还提到还在研究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年,他们以哈医大一院中医科和哈医大一院检验科署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发表“癌灵1号注射液与辨证论治对17例白血病的疗效观察”,总结从年1月至年4月对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发现“癌灵1号”对多种白血病有效、对急性白血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年哈医大一院中医科曾撰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五例临床纪实”,介绍5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的诊治过程及各种临床表。

年,荣福祥和张亭栋在《新医药杂志》报道“癌灵1号”治疗后存活4年半和3年的两例病人,皆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年张亭栋和荣福祥发表他们当年的第二篇论文,在《黑龙江医药》,题为“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辩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总结他们从年至年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共55例。其中年至年单用“癌灵一号”治疗23例,年至年用“癌灵一号”加其他中药和少量化疗药物治疗20例,年至年用“癌灵一号”加其他中药和加少量化疗治12例。对每一个病例,他们都根据血象分型,有明确的疗效观察。全部5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缓解率70%,12例完全缓解,对病人的毒副作用小。他们还用十倍于成人的剂量,给12只家兔注射“癌灵一号”,未见心、肝、脾、肾毒性作用。如果说,年的论文是他们发现“癌灵一号”的开创性论文,年这篇就是张亭栋等有关“癌灵一号”的代表性论文。

有三个重要问题值得讨论:1)张亭栋等是否确切知道治疗癌症的作用来源于“癌灵一号”,而不是同时使用的其他中药和化疗西药;2)他们是否意识到“癌灵一号”的作用来源于三氧化二砷,而无需汞;3)他们是否知道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

这三个问题,在年《黑龙江医药》杂志中可以看到张亭栋和荣福祥有明确答案:1)有三例病人(一位成人、两位儿童),单纯使用“癌灵一号”,不用其他中药、不用化疗西药,也显示疗效,其中当时儿童存活已经4年,成人已存活9个月。在使用其他中药时,他们也指出其他中药并非治疗白血病、而用来支撑病人身体状况;2)在第11页,他们指出“癌灵一号”之有效成分为三氧化二砷;3)在第10页和第11页,他们两次明确指出对早幼粒型白血病效果最好。

可以说,到年,张亭栋和不同的同事合作发表的论文,清晰地奠定了我们今天的认识: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法国-美国-英国FAB分型的M3型白血病,也即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

年哈尔滨医院中医科(文章最后注脚标明指导:张亭栋;执笔:李元善,胡晓晨;参加人:李明祥,张鹏飞,荣福祥,孙洪德,李会荣,吴云霞,检验科血研究室)在《黑龙江中医药》发表“癌灵1号结合辨证施治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73例临床小结”,报道“癌灵一号”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24%、总缓解率达86%。年的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座谈会上,张亭栋、李元善交流了“癌灵1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实验研究—附22例完全缓解分析”和“98例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与临床疗效探讨”。

年,张亭栋和李元善在《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癌灵1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总结他们年以来治疗的8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析其中完全缓解的22例。他们指出,完全缓解的22例中,7例为M2型,15例为M3型白血病。他们也再次指出“以M3型效果尤为显著”。年张亭栋等撰写“癌灵1号()注射液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年在《中医药信息》杂志,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荣福祥、王钦华、李金梅、冯秀芹发表“癌灵1号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长期存活16例报告”,应该是延伸年张亭栋和李元善的文章。他们报道从年到年以“癌灵一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19例完全缓解,16例存活超过五年。

年,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癌灵1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作为“经验交流”,实质相同于年论文。比较奇怪的是,英文文献基本都引用这篇文章。该文同年论文一样都是中文,内容不过是年论文的简介,而实际发现最早发表于年,到年已明确了对APL的作用最好。而的论文在本质上与年的文章无差别,既没有改变所用的药物成分、也没有改变适应症。可见国际同行对于此一重要发现的年代毫不知情。

获得荣誉与担任的职务

荣获有关白血病治疗科技成果进步省及部级二等奖。

年09月19日在在中科大先研院举行的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上,张亭栋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药学会理事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顾问。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综合自新华网、百度百科、

觉得有用,请ZAN

v优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xw/10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