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光影,年的味道

买一对红灯笼,买一份红红火火的好心情、好兆头。摄影/王铁

每年的春节被号称为地球上最大的年度人口迁徙,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口会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参与几十亿人次的出行,举办各式各样的狂欢与聚会,而在此之前,准备这个节日的时间或许已经持续了一、两个月。也有很多人说,年味淡了,带着一年的疲惫,担心过节的纷扰,疑惑这趟旅途或者这半个月的意义所在。然而春节,仍旧让整个中国都在动。人们仍旧在乎赶个大集、贴个福字、写个对联,还要讨讨红包、搞搞联欢、参加聚餐……有着不同愿望和梦想的人们,过年的时候仍然在乎对传统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期许,还有与家人的团聚和餐桌上的欢乐。即便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今年春节,不少华润人也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春节经历和感悟,留下了对这个春节的美好回忆。本期读城将他们的照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呈现华润人与工作伙伴守望新年的到来,下篇记录他们自己或与家人感受到的年味儿。不论他们的拍摄地方在哪里,都因为有了一群华润人的守望,让所有华润人的年味更浓。

一群人的守望

新的一年又到了,每一个年龄、每一个群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守望:对孩子来说,过年就是鞭炮糖果压岁钱;对老人来说,过年就是儿孙满堂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对过年回到家的人来说,便是尽情享受家的温暖;对年富力强仍在工作岗位的华润人来说,过年是卖场人气更旺,销售再创新高,生产安全稳定运行。个人的年味儿可能淡了,但因为他们的守望,使更多人的春节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有声有色。遍布五湖四海“留守”的华润人,你有南国的温暖如春,看不尽百花妖娆,我有北方的千里冰封,感怀江山如此多娇;你与众多姐妹并肩奋战之余,说学逗唱、共庆佳节,我与一帮兄弟巡山归来,也有热情的篝火、美酒佳肴。这是一线同事们才能品味的风景,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乐观,也是华润人骨子里的浪漫。

为了让每位同事都能参加到新年的晚宴,华润万家广州客村店今年举办了两场晚宴。在后勤部的开场扇子舞结束、店领导致辞后,穿插着歌舞、小品的晚宴便正式开始,最激动人心的当然还是抽奖环节,不少同事都小有收获。摄影/洪仕伦华润万家广州天河北店,新春晚宴开始前,前台、食品部等五位同事参加自由组合拍照,他们今年分别带来了舞蹈、小品、合唱等节目。他们中有在这里工作超过五年、七年、十年的老同事,短的也已工作超过了两、三年。他们手中的对联,晚宴后将贴在员工宿舍。第二天,他们还要一大早赶到各自工作岗位,迎战春节前的购物高峰。摄影/崔展超除夕夜,五间房西一矿的20多名留守员工和家属,按照北方牧民的风俗,燃起篝火祈福新年。今年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同样遭受了罕见的寒潮侵袭,矿区周围有些路段的积雪厚达两米。天气如此恶劣,还是有5名员工的家属来到矿上与亲人团聚。因为妈妈要在锡盟家里照顾生病的奶奶,11岁的宁梓卓选择陪爸爸在矿上过年。而综合部部长郁恩军已经是连续5年在矿上过春节了。摄影/余云龙大年初一,留守值班的兄弟们换上干净的工作服在大堂前集体拜年。平时40人的风电场在春节期间依然有近20人坚守在工作岗位。摄影/郭昕晨风电场的厨师老白是本地人,为了让大家吃上丰盛的年夜饭,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他说不能回去过年的兄弟们都不容易,一定要全心全意做好这顿年夜饭。摄影/郭昕晨值班长于志利(右一)的家人特意从家里赶过来陪伴他过年。他已经好几年没在家过春节了,于是大家特地为他拍摄了这张全家福,而他上一张团圆照还是三年之前的。摄影/郭昕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即使室外已经零下40度也要马上到现场处理。对4期4B18号箱式变压器的维修持续了一整天,夜幕降临时,设备终于正常运行。摄影/郭昕晨

深山年味“别样”浓风电场通常远在深山,虽然离城里的欢声笑语远了些,但有了我们“能文能武”、富有“自娱自乐”精神的风车卫士,时常能享受到城里人享受不到的一线风光。文的,我们自己写对联、贴窗花,就着简陋的卡拉OK设备搞“我是歌手”,还能凑出一桌年夜饭,浓浓的年味儿一点不比城里少;武的,风车卫士们无惧严寒,穿行在崎岖陡峭的山路间,只身爬上70多米高、结了冰的风机进行日常检修。远离喧嚣,琼枝玉树和一览众山小的美景,何尝不是对风车卫士最好的犒赏?

“华润普光照华东,华东祥云笼东宏”,自编自写春联,是李高兴的拿手活儿。待横批“安全第一”最后一个字收笔,冷清的东宏风电场顿时喜庆了起来。摄影/丁洋透过望远镜,检查风机叶片结冰情况。摄影/胡海波琼枝玉树将一径山路点缀得如同仙境,使上山检修的风车卫士忘记了严寒和孤独。摄影/胡海波山高天地寒,黔程风电场风机的风向标和风速仪上都裹了一层冰。摄影/胡海波广东人过年最讲究“意头”,在春节期间见面一定要说声“恭喜发财”,家里一定要买株桃花,寓意“桃花运”、“大展宏(红)图(桃)”。所有的食物与物品也有讲究,年糕意味着“步步高升”,煎鱼就是“年年有余”。春节醒狮舞龙迎财神,更是传统意味浓郁的春节民俗,寄托着人们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大年初一,财神喜临深圳万象城,给各大租户拜年。正月初八,深圳万象城的狮子们击鼓跳舞,让大家在开工第一天鼓足了士气、打起了精神!员工们喜迎财神爷,祝愿万象城的财气一年比一年旺!摄影/华润(深圳)有限公司推广部每逢春节,华润石梅湾沙滩就成了最受欢迎的海滩,石梅湾房产也迎来了难得的销售旺季,许多购房者春节度假之余顺便实地考察。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抓住了春节这个营销黄金期,来年的压力就小多了。大年初一,华润石梅湾举办了红红火火的“开门大吉?猴年大卖”舞狮庆祝活动,连“财神”都应邀为大家送财气,为春季热卖开了个好兆头。业主们也忍不住提锤上阵,敲锣打鼓,一同助兴享受快乐幸福年。摄影/姬可周

一座城的年味

华润那么大,每一座城都有华润人的家。每一座城有每一座城的年味儿,每一家又有每一家的年味儿。也许,每天都能大鱼大肉,随时都可以穿上新衣,让人们在物质上不再有小时候那种对过年的期盼。但也因物质上的淡化,让过年的情感价值更浓,回家团圆的意义更重。不论各地年俗年味儿有何不同,年味儿就是我们仍有着可以陪着长辈和晚辈一同去感受的传统,可以一起去准备、享受的一次团聚。这便是庙会、赶集、年夜饭、走亲访友……所承载的意义。

每年春节,北京都有数十场上规模的庙会,天坛、地坛、大观园、龙潭湖、莲花池公园……但凡有名一点儿的去处,都有热闹的民俗庙会上演。地坛庙会算得上是京城恢复最早的庙会,以地道民俗、传统民间特色闻名,每届庙会都要吸引上百万游客。古坛的红墙碧瓦、苍松翠柏、坛台殿堂之间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特色迥异的各地小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等市井元素,绘就了一幅绝无仅有的现代民俗画卷。摄影/姜昊庙会上,镜头前,美好的一瞬。正应了那句诗——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摄影/李泽光前唐古刹含云寺,坐落于我的家乡县城北边的含云山顶。此地长林古木,平素里鸟雀不惊,幽雅静谧。逢到大年初一却香火鼎盛,前来祈福的人数众多,比肩接踵。燃烛、焚香,民众在这里对新年作出新的期许。今年正月里,我陪父母登高访寺,听闻寺庙里的斋堂仅一天就消化了斤素面,好不热闹。摄影/何叙之金寨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和贫困县。入冬后家家户户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手工挂面是当地特色,已成为年节待客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热情的老人常常会在午饭时邀请金寨华润希望小镇项目组的成员吃一碗羊肉挂面解馋,而当地外出务工的游子最怀念的也莫过于吃上这样一碗热腾腾的油挂面。摄影/漆威

杂技之乡的年俗记忆

小时候的年,是阳台上姥爷储存的白菜,是姥姥掀开蒸馒头的锅盖时,一瞬间冒出的腾腾热气,是爸爸蹲在阳台上擦得窗明几净的玻璃,是妈妈夜以继日赶制的紫红色光片毛衣,是我头上的花、小伙伴手里的爆竹……如今,年是爸爸皱纹里溢出的慈祥,是妈妈电话里何时回家的追问,是孩子清澈的眼眸和我们肩上的重任,也是古老文化的传承。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过年到“杂技之乡”沧州吴桥一游,漫步城中,尽情欣赏各具特色的杂技、马戏、戏法、气功、曲艺、独台戏、拉洋片、驯白鼠表演,领略吴桥杂技艺人的奇招绝活,好不热闹。身着清朝服饰的吴桥艺人们,说着当年卖艺求生的言语,展示着过去艺人四海为家的生活情景,一派清末民初的市井社会百相,记忆中浓浓的年味儿又回来了。摄影/高君年味

一副对联,两盏灯笼,几串中国结,一个大大的“福”字,成挂儿的腊味儿……城市各不相同,但只要这些代表着“年味”的物件一出现,空气中就开始若有若无地飘起年的味道。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大街小巷、角角落落都开始盛装打扮,期盼着新年的到来。每到这个时候,各地总会有相似的风俗,比如储物的袋子要贴上红纸,年前一定要“掸檐尘”。在中国人心里,不贴春联、不挂灯笼、不好好置办一次年货、不道声“新年好”,过年也就失去了味道。

城子古村是位于云南泸西的一个小村落,因为彝汉结合的独特的土掌房而出名。这些土掌房起源于明朝成化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一幢幢房屋依山而建,层层而上,形成一级级的台阶,每座房屋上下相通,左右连贯,层层叠起,下家屋顶是上家的庭院,只要进入一家,就可以从平台进入另一家,直至走通。城子古村的村民就像这上下相通的房屋一样不设防备,淳朴热情。每当家家户户的土墙外挂起了红彤彤灯笼和金灿灿的玉米棒,把整个村落照得一片喜气洋洋的时候,新年也就不远了。摄影/凌建华如果给南京人的年货用味道来评价的话,那基本没什么争议,就是“咸”——咸肉、咸鹅、咸鱼、腌菜……这些南京人过年饭桌上的家常菜,不用吃听起来就咸,不过确是老南京人置办年货必不可少的。摄影/凌建华大年初四的成都商业街,夜色中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显得有些冷清,树枝上满挂的灯笼,给新年增添了一抹红。摄影/凌建华

“傻柱子”又回来了

舞狮子、耍大龙、踩高跷、背杆、唱大戏、民间小吃……这些传统的年俗文化已经渐渐远离现代人的视线,为了找回久违的“年味”,承德热河庙会时隔19年再次与大家见面了。花会演出中,大家伙儿喜闻乐见的大秧歌“傻柱子迎亲”逗得男女老少们笑得前仰后合。好些老承德人都在感慨:“这才是儿时的年味!小朋友们也能感受到从前过年的氛围!”摄影/白云飞

春节的时候,承德农村都会有戏班子搭台唱戏,许多老人都是君发河北梆子艺团的忠实“票友”。在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因为林业畜牧业发达,大型货车是当地大多数农户家中必备的工具。春节到了,人们给大货车贴上“福”字,求个好兆头。

红红火火的李村大集

沙子口的大个鲅鱼、金钩虾米、会场螃蟹、泊里红席、平度木板年画、王哥庄大个的开花馒头、红彤彤的鞭炮……似乎从儿时起和过年有关的记忆都离不开家乡青岛的李村大集。集日逢农历初二、初七为露天集市,早在明朝就已属乡间十二大集之一。每年腊月的几个年集,人山人海,赶集的人群摩肩接踵,热闹非凡。集市上包罗了所有置办年货所需物品,写满新年吉言的大红对联、大红福字,五颜六色的门贴一排接一排,连成一条条长龙,格外显眼。远处眺望,红红火火,自成一景,年味十足。各地的风味土产杂货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行人穿行其间,将辛苦劳作兑换成各色年货,即使舟车劳顿也定要赶在年前回到家,待到新岁,就把这喜悦和思念彼此分享,一家人有酒有肉有天伦,就是老百姓心中最好的年景。

李村集上包罗了所有置办年货所需物品,写满新年吉言的大红对联、大红福字,五颜六色的门贴一排接一排,连成一条条长龙,格外显眼。摄影/李澎过年蒸馒头的“卡子”,李村集市上的花样最全。摄影/李澎年前挑选五种谷物,打成混合粉,期待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摄影/李澎

“湘”气四溢的年夜饭

湖南的年夜饭,相比而言,没有太繁杂的讲究,在数量上,一般是根据自己家的人数选择四个、六个、八个菜,寓意好事成双;讲究一点的家庭,更喜欢选择十个、十二个,寓意十全十美,期待来年万事如意。

小时候去公园玩,最喜欢的就是去转糖,总想着转到一条龙——对很多市民来说,过年吃糖画,有一种象征意义。这种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古老民间艺术,湘潭俗称“八坨”。摄影/蒋慕川除夕夜,灯光下,年夜饭的食材已经准备好,在案板上发出诱人的色泽。摄影/蒋慕川冬至晒制的腊肠,是湖南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年味儿。摄影/蒋慕川腊豆腐炖腊肉是湖南的一道名菜,单说这腊豆腐,色香味俱全,细嚼起来有无穷的回味,再配上鲜香入味的腊肉,顿时让人垂涎三尺。摄影/蒋慕川充满家乡记忆的菜肴,一勺下肚,浓浓的乡情让人热泪盈眶。摄影/蒋慕川

家在哪儿,年就在哪儿

腊月的胶东半岛乡村大集总能让人感觉到浓浓的年味儿。今年回老家过年,去乡下赶了一趟大集,这些浓郁的乡土人情味一股脑地钻进鼻端。这就是我的家乡,家乡的年,家乡的大集。大集在镇上。一大早,周边乡村的人们便纷至沓来,购买自己心仪的年货。虽然寒风料峭,但是人们脸上是迎新年的笑容,整个集市上洋溢着乡亲们过年的喜悦。一年的收成在这里化作新衣、食材,还有心里满满的幸福感。小摊上卖衣服的大叔满怀喜悦,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儿了,今天是最后的一趟大集,奔波忙碌了一季,年就在眼前。家里,是操办年饭盼他早归的亲人……对于孩子们来说,跟着父母赶大集,买几件新衣,尝几口家乡的美味特产,年的滋味一下子甜蜜起来。经过了春夏秋的忙碌和收获,经过了冬仨月的发酵和期盼,人们被节日的欢愉环绕。买一对红灯笼,买一份红红火火的好心情好兆头,胶东乡亲们的幸福感来得如此简单如此实在……中国年,胶东年,胶东腊月赶大集,胶东的大集永远少不了海鲜味儿,想必饱经海风洗礼的渔民们此刻也已在怀揣新一年的梦想,筹备自己的大年。丰收,喜悦,日复一日……很多年前,赶大集的人们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如今,摩托车、汽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于是,大集经常堵车,可是堵车没有堵住心情,人们依然喜气洋洋。是啊,这就是年,驱赶严寒驱赶郁闷,迎春纳福……不知道以后还能有多少机会回到家乡赶大集,我想,对于每一个游子来说,家乡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家在哪儿,年就在哪儿,娘在哪儿,年就在哪儿,故土和亲人在的地方便是我们永远的归属。

骑在大人肩上的孩子,穿戴一新,满眼新奇地加入赶集大潮。摄影/王铁奔波忙碌了一年,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儿,赚好钱回家团聚。摄影/王铁跟着父母赶大集,买几件新衣。摄影/王铁胶东人的年夜饭桌上,海货是不能少的。摄影/王铁大集上的小吃芳香馥郁,煎包、猪头肉、羊汤、苞米酒,香气沁人心脾。摄影/王铁

排版:刘崇疆

华润纺织棉纺销售部阿里店铺







































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xw/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