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河北沧州。吴桥县一名女子在微博上发求助文章,称自己和母亲被父亲家暴,其用手机录家暴过程取证时,父亲将手机打落后猛踹。
向上滑动阅览
目前当地警方已到现场调解,事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澎湃新闻记者:闫海龙编辑:林蓉视频来源:网络责任编辑:周宽玮此前,微博主“宇芽YUYAMIKA”(何某某,女,28岁)曾在网上反映被其前男友微博主“沱沱的风魔教”(陈某,男,44岁)家暴。11月28日,“江北政法连线”通报,宇芽前男友因故意伤害等被行拘20日。澎湃新闻记者:李蕊编辑:张琳实习生张媛媛视频来源:综合网络责任编辑:周宽玮澎湃评论
澎湃评论员西坡我国的《反家庭暴力法》年已开始实施。但立法是一回事,普法是另一回事,社会观念的更新与个体行为模式的改变则是更缓慢的进程。女性常是家暴的受害者,但反家暴绝不是女性议题。家暴是文明社会的疤痕,抵制家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弥补线上与线下的认知差距便是一项当前的任务。在网络上,“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是人尽皆知的名言,家暴事件曝光后有些网友甚至会表达出食肉寝皮般的恨意。但是在现实中,情况却变得暧昧起来了。当你听说身边的亲戚、朋友家里出现家暴时,你还会义愤填膺吗,还是只摇摇头叹息一声?即便你在线下和线上一样义愤填膺,如何行动又是一个难题。劝受害者分手、离婚?带受害者报警?把情况反馈给哪个部门、哪个机构?你不仅要衡量自己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更会考虑报警之后会有怎样的后续,相关部门、机构里有没有尽职负责的专业人员。推动这一切非一日之功。只有当面对家暴我们不仅知道该怎么说,而且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进步才真的实现了。本期编辑周玉华推荐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