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打卡第六屯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年6月5日的早上,刚起床还没洗漱,就接到陈铁江老师的电话,吴桥那边来信了:让咱们马上出发去第六屯走访运河人家,倾听运河故事。来不及多问,马上收拾行囊(摄像设备)和陈老师汇合,途中又接上刘宝锁、赵金刚两位老师,驱车一路南下。为什么叫第六屯?这名字和驻军屯兵有关系吗?有没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屯、第五屯?一路上,我们讨论着、想象着、期待着……车内,刘宝锁老师多次提起,这次没来得及通知青县的王庆安老师,不能同去,深表遗憾。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行程,9点钟左右我们到达到了第六屯。这是一个南运河进入沧州境内的第一个自然村。村庄西邻运河,一座水泥桥连通对岸,村内两条东西路、配以南北道,将第六屯分为四个村:六一村、六二村、六三村和六四村。据了解,这四个村是近几年的新叫法,其前身就是第六屯的四个大队。在六一村和六三村,村民的热情令我们感动。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于冬红主动帮我们找到了86岁的魏德峰老人,韩宝银不仅找来了97岁高龄的韩连峰老人,还主动赠书(刘宝锁老师也回赠《沧州段大运河文化志》一书)。两位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记忆力却好的惊人。特别是97岁的老人,身子骨非常硬朗,还经常独自骑自行车去桑园镇,让我们深感惊奇。不知不觉间,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去了。我们了解到,村民们的记忆并不遥远,他们对上个世纪运河边的庙像、松树上的大钟、运河边挖坑阻击日本兵等故事十分熟悉,闭着眼都能讲得活灵活现。六十多岁的刘金花大姐告诉我们,这个村子是因为得运河的福,是附近闻名的好村:每年春秋两次大庙会、平常十天两个大集,生活比较安逸、幸福,村里的女孩都不愿意外嫁,而外村的女孩都愿意嫁到这个村里来。今天,我们看到,新修好的堤顶路上人来车往,运河里的水多了,村民们也乐了。于冬红说,茶余饭后,村民们都愿意到顶堤路上活动活动。前不久运河里刚来了水,等过些日子有鱼了,人们就会到河中撒网捕鱼,到那时候,大人小孩都会围着看,这是他们夏天的生活里最常见的乐呵事。临近结束,村民们都主动围上来合影,那场景十分惬意。第六屯的风景,虽然没有沧州市区段运河景观带的壮观、漂亮,但是却透着一股浓浓的乡土芬芳的气息,别有一番风景。返回的路上,我在想:如果在堤顶路旁开设一个茶馆,人们在此小憩的同时再听上一段村里的百姓故事,也许会是一件令人非常惬意的事情……返回的路上,我们感叹时间太短,我们遗憾计划不周,我们也欣慰,今天既是一次探访,也是一次倾听,更是一次学习,称得上是一次难得的寻访乡村文化之旅。这正是:运河岸边麦又黄,芒种相逢六屯西;盛世老人有真趣,岁月如风伴蝶飞!最后,将此次第六屯的行程浓缩成一个视频片段,以此记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xw/11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