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们吴桥的历史名人

在历史长河中,吴桥县能人辈出,县志记载明清以来,进士就有二十余人。但要论其官职、历史影响及个人成就之高,当属范阁老。四百年间,在范阁老的家乡—吴桥,人们仍念念不忘怀念他,他的故事也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他的高尚品德更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

范景文(——),字梦章、号思仁,明代进士,吴桥城关镇范庄人。范景文4岁能文,14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历任文选郎中、河南巡抚、兵部侍郎、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宰相)等要职,他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刚直不阿、文武全才,而与他一生相伴的却是大明王朝的风雨飘摇。

范景文为官清正廉明,从不以权谋私。为表自己的清廉之心并杜绝亲朋好友的请托,特在衙门堂鼓边放置了一块牌子,上书“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以明心志,并声言:倘有人违犯,莫怪翻脸无情。老百姓交口称赞,尊称他“二不公”、“二不尚书”,民间传颂“二不风高”的来历也缘于此。同僚中的正直之士以范景文勤政廉政为内容撰成一联,上联是“不受嘱,不受馈,心底无私可放手”,下联是“勤为国,勤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

万历四十一年(),范景文在山东省东昌府任推官时,当地发生饥荒,旱蝗成灾,哀鸿遍野,他向上峰乞得赈济灾粮,并舍出家财,赈灾救民,范景文对百姓说:“没有你们,我的衣食从何而来?请放心收下。”百姓感恩不尽,事后又纷纷归还他财物,范景文一律不受,他诚恳地说:“我并非品德高尚,而是自知你们乃我衣食父母之故。我现在衣食无忧,实乃你们所赐,我施一点实在应该。”

天启五年(年),升任吏部主事,迁文选司郎中,此时正值宦官魏忠贤专权,他即不依附魏忠贤,亦不附东林党。许多人劝他投靠魏忠贤,范景文坚决拒绝,他对家人说:“如今奸人当道,与其同流合污只能使自己背负骂名,我知道自己难以立足朝廷了,不过这样正可保住我的清誉。”于是范景文以佯疯为韬晦之计,谢病归田。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魏忠贤缢死,帝召范回京,授太常寺卿。

崇祯二年(),他任右都佥御史,巡抚河南。是时,清兵南掠,京师戒严,范景文率部八千人勤王,北京围解。在多支勤王部队当中,独景文率所部属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在进入涿州的路上,有人给范景文送来了香茶。范景文接过香茶恭敬倒在了地上,说:将士们在冰雪风霜之中来赴国难,冻裂了嘴唇冻伤了指头,一勺水都喝不到嘴里头,我怎么能在这里喝香茶呢?感谢您的好意,我把这香茶祭献给大地吧!”将士们听了,无不感动落泪。

崇祯七年(),范景文任南京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在南京一带练兵布防。崇祯十五年(),范景文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后改任工部尚书。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打下太原,破宣化,明王朝大势已去,满朝文武大臣惶恐避之不及,为拯救社稷,范景文抱必死尽节之心临危受命,入阁拜相为—东阁大学士,署理全国军政大事。公元年三月,李自成率起义军围困京城,皇帝召集大臣们商议守京御敌良策,范景文力谏崇祯皇帝移驾山海关,先保全性命再图良策,怎奈崇祯皇帝坚持己见。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破北京,京城沦陷,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范景文绝食三日望阕自缢,家人解之,乃赋诗明志:

孤臣空洒泪,天步遂如斯。妖蚀三光暗,心盟九庙知。

翠华迷草露,淮水涨烟澌。故国千年恨,忠魂绕玉墀。

并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范景文誓死不投降,身赴国难,后前往双塔寺旁的古井下投井身亡。后赠太傅,谥文忠。文臣死国者,东阁大学士范景文而下,共二十一人。

“日日思归,而受上特简,谊不忍辞。在事不满五十日而大势已倾,力莫能挽,惟有尽节以明一生忠孝耳!为臣正道,死无所恨;留此字作别身后,凡事籍我骨肉不浅也!他无所言。”从他殉国前夕的家信中已看出他为国尽忠的坚定信念。后人编写《明史》时感叹:“向使任公以军事,或早命公为相,抱负经济,坦行而恢展,庶几可大厦之倾乎!”范景文只当了四十天宰相,如果崇祯皇帝能够早一点启用这位大贤,也许明朝的命运会改写。

范景文妹妹范景姒(--),天资聪颖,自幼受父兄熏陶教诲,好读书,通经史,能文善诗,尤工书、画。清文艺评论家王渔洋在《池北偶谈》中,称她“闺阁词宗”。所画大士像,与著名画家李公麟画的酷似。一生酷爱读史书,除每天攻读史书外,还吟诗作词,教子读书。

明崇祯十二年(年),范景姒因家乡迭遭兵乱,附南京投靠哥哥范景文。但此时的范景文正受排挤,削职为民,侨居南京,生活也不富裕。范景姒只得返乡,途中病重去世,年仅三十九。所著有《冰玉斋诗》。

为纪念范阁老(后人的尊称)的精忠报国,顺治皇帝表章前代忠臣,顺治十年开始建范公祠,地址选在吴桥城关镇南偏西,占地70亩,光绪元年()吴桥知县倪昌燮重修范公祠。墓四周围有院墙,内住看墓人看护,墓地大门座北朝南,进大门过牌坊,中间有南北甬道直至墓冢,甬道两旁有石人、石马,碑刻若干方。范公祠由照壁、大门、仪门、大殿、寝宫组成,祠西有客屋及重门,大殿内悬四块匾额,其一,“冰心玉节”由清世祖康熙皇帝御书;其二,“沧桑砥柱”由巡差使刘灏题;其三,“二不风高”由吴桥知县谭湘镜题;其四,“千古完人”由湖北布政使胡献徵题。让人痛心惋惜的是,年开挖漳卫新河岔河,范公祠被夷为平地。三百多年的建筑群如能保存至今,可谓旅游名胜,不由感叹那时人们不懂得保护文物古迹。他的所著有《战守全书》、《大臣谱》、《冰坚堂草》、《列朝诗选本录》。

我们家乡吴桥位于华北平原,河北与山东交界处,这里是举世闻名的杂技之乡,这里不但交通四通八达,县城的风景也很优美。

在这个杂技之乡开发区,有一个线装书印刷基地——金鼎古籍印刷厂。我们是排版,印刷、装订一条龙服务,欢迎各位朋友前来参观指导。

在历史长河中,吴桥能人辈出,我相信未来的家乡吴桥一定会更美,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更多精彩推荐,请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xw/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