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在背的弟子规,就是个屁

大街上摆摊算卦的老仙儿,最会与时俱进,之前崇尚科技,他们就弄个电脑搞高科技测字,现在国学大热,他们就号称精研《易经》和《梅花易数》。其实,你要是把他抓过来,让他摆一副最简单的、标准的九宫格给你看,估计会得到顾左右而言他的对待,因为,他们根本不会。

挂羊头卖狗肉从来不是老仙儿的专长,打着国学旗号忽悠孩子学封建糟粕的也大有人在,有时候是家长、有时候是校长,有时候是教师、有时候是官员,与算卦先生不同的,是他们的身份更加见得了光、更加具有迷惑性。其实本质都一样:一群学问不通又别有用心的人在误人子弟。

好吧,今天,蜗牛就对着糟粕里的扛把子《弟子规》开火,可能会得罪一些官老爷,不管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头条

乐陵频道作者:蜗牛

01

《弟子规》,是个什么鬼?

“国学课”要教授《弟子规》,用的最普遍的理由是:古代出现了那么多贤人君子,写下那么多唐诗宋词,都是因为古人从小读《弟子规》。

呵呵,敢这么说的所谓“国学”机构或者老师,基本上就两个字:欠抽。想忽悠人,先花点时间把功课做足了好不好?《弟子规》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所著,成书于康熙年间,我特别想知道,李白杜甫欧阳修苏东坡,是怎么读到这本书的?难道是特么的穿越了吗?

再来看李毓秀其人,这个山西秀才,读了一辈子书,连个举人都没中,在政治上和学术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建树,是个死读书的呆子,老了老了,攒出一本《弟子规》,也并未受到清代学问大家的重视。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唯成功论者,不会因为人家没中举就贬低。可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只需要对照现代教育系统,就能知道李毓秀在学术上的地位。冲刺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只要想走这条路,而且非常勤奋的人,最终都能挤过这座独木桥,如果过不去,只有一个原因:他比较笨,学问不通(特别聪明却不想参加高考的人不在此列)。

李毓秀放在现在,只能算他拿到了高中毕业证。做学问好比去古刹拜佛,有登堂入室之说,李秀才,也就才望到山门,连真佛的影子都没见到。《弟子规》全文非常教条呆板,基本上就是一本奴性教育手册,即使是有清一代,也从未成为孩童启蒙的读本。

《四库大系系列数据库》收录的种书里,涉及到《弟子规》的,只有可怜的两条,就足以说明它在学术界、教育界根本没有广泛流行过。而且,其中的一条最能说明问题:劳乃宣,字玉初,浙江桐乡人。同治十年进士,……任吴桥,创里塾,农事毕,令民入塾,授以弟子规、小学内篇、圣谕广训诸书,岁尽始罢。

看到了没?劳乃宣是在农民伯伯农闲的时候,让他们进入书孰,接受乡村文明教育的。其中的读本确有《弟子规》,可是教授的对象却是成年人。目的是想在农闲的时候约束他们,让他们别搞事情,有利于统治。哦,对了,采用这本书来达到类似目的的,还有日本人:

这就解释了两个疑惑:第一,为什么清代学者的自传里,谈及开蒙都是《论语》、《诗经》、《唐诗》,从未有过《弟子规》?因为这本书的对象是不识字的底层成年人;第二,为什么《弟子规》如此教条刻板,毫无童真童趣?因为这本书就不是写给孩子们看的。

这就好比有个县级文明办工作人员,在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时候,写了一篇顺口溜,当作标语并刷在墙上,过了两百年后,人们突然把这标语当作我们这个时代的学问精华追捧。这不是太荒谬了吗?

02

《弟子规》是怎么流行的?

这是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省,名字叫净空的法师鼓捣出来的事情。年,这个和尚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在江西庐江汤池奠基,年开始对外招生,时人称之为“汤池实验”。这个机构大肆宣扬,读很多遍《弟子规》,就可以减少犯罪率、降低离婚率、外出打工的人回归故土、婆媳不吵架、夜不闭户。在当时,这个理想确实吸引了大量寻求心灵寄托的现代人,06—08年间,很多北上广白领纷纷辞职,赶赴汤池。

蜗牛并未研究过佛学,对净空也不了解,他的佛学造诣我们暂且不谈。净空红遍网络的时候,我还在学校读书,几个穷学生凑钱买了一套名为《和谐拯救危机》的光碟,主要就是对净空和“汤池实验”的系列采访。看到一半,我就发现,净空真的就是一个佛门中人,因为他毫无治世经验。

举个例子:他在那个采访中公开宣扬,如果一个国家取缔军队,那么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不敢动你,因为我们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呵呵,亲,你的意思就是谁打我我骂谁就可以了吗?这特么不是印度那个甘地的做派?当代印度的底层社会是个什么鬼样子,你心里没点逼数吗?今天你能坐在摄像机前岁月静好、胡说八道,是因为有人在边疆战场,为你负重前行。

这也难怪,人家来自台湾省,他们的省长换了这么多,施政方针变了又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培养台湾人的奴性。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蔡英文,一丘之貉,没一个好货。九十年代,台湾迎来解严后的教育自由化时代,儒家经典被请下独尊的神坛,社会上实行“教育观念松绑”,在技术上推崇“在家上学”、“弹性学习”。一些喜欢儒家经典的人,在政府减少供应后,只能自发地在民间结社。与此同时,该省各宗教团体也希望借着儒家庞大的读者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年—年之间,台湾天帝教、一贯道、佛教的各种组织大量捐印了经典手册和书籍,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简单无脑、不涉及形而上学的《弟子规》。

估计净空是想把台湾省的玩法,复制到其他省份去,跟别的宗教团体抢地盘吧。蜗牛知道的是,年,耗资两个亿的“汤池实验”关张大吉。

也幸亏关得早,要不然我们这里也遭殃了。因为该法师在《和谐拯救危机》里讲,庆云正在跟他们接触,想在我们隔壁也搞一个“汤池实验”。

真是吓得我冷汗都出来了,谢天谢地,他没搞成。

“汤池实验”黄了,具体什么原因不知道,可能是背后金主洗钱结束、也可能是金主出事,具体原因我们就不揣测了,不过《弟子规》,却因此名声大噪。这个打着圣人旗号的毒瘤,真要把孔孟和释迦牟尼气炸了肺,先贤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怪不得佛祖说:“毁我佛法者,著我佛衣人”。

03

《弟子规》,是个别人的私货

在建国后,有一段众所周知的特殊岁月,孔子及其门徒被定义为“孔家店”,处于被打倒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批判对象。其实,共和国的领袖清楚,那场文化运动,要打倒的根本就不是孔子,而是像《弟子规》作者李毓秀这样的孔家店不合格员工。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山西秀才都讲了些什么。

《弟子规》全文分“入则孝、出则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一共也就字。但这个字里却蕴含了巨大力量,仿佛一坛粘稠的酱缸。

通俗易懂,基本不需要翻译,总结一下,就是“生活中的一切要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

按照弟子规的说法,长辈让你考公务员你不听,那是不孝;长辈让你找个老实人嫁了你不听,也是不孝;长辈不让你在外地工作你不听,还是不孝。妈呀,看得蜗牛头皮有些发麻,要是弟子规真的成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我是要被捉回乐陵浸猪笼了吗?

李秀才在教育我们,你就是你爹妈的附属品,生下来首先就要学会听话。听话听久了,熬出了头,你再接着去祸害自己的儿女,如此循环往复。小的时候读《弟子规》,长大了就读《为首长服务的艺术》,你把“父母”换成“领导”,一样一样的。

这就是一条逼着人把膝盖曲下的不归路,更是一潭死水,越捂越臭。

名著的魅力,就在于常读常新,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好书会与你当下的人生经验高度契合起来,并给予你思想得以进步的启发,是真正让你进步的阶梯。而弟子规这种呆板的读物,读的次数越多,人离“死皮”的境界就越近。

死皮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相信乐陵人都懂。

王小波说,口香糖最多只能嚼三个钟,你嚼一辈子也嚼不出牛肉干的味道。现在好像有人在倡导反复读弟子规,真是作孽。

肯定有人会讲,弟子规里也有很多精华啊,比如“父母呼,应勿缓”之类的话,就很好啊。呵呵,你觉得,屎里面有两颗玉米粒,会有人挑出来吃掉吗?

听蜗牛一句劝,看一本书的好坏,一定要看它的主旨思想,很多大人都会迷惑的事情、疑惑的道理,让自己的孩子去进行试错,这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04

还让你的孩子读吗?

这篇文章,蜗牛分别从弟子规的问世、用途、爆红的原因和对其内容地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批判,初步论证了该书并不适合孩子们的国学启蒙。最近听说,《弟子规》成了小学生必读书目,忧心之至,遂作此文。如果你觉得蜗牛分析得在理,请将此文转发,让更多被蒙在鼓里的家长看到。

多说一点猜测,有点阴谋论,大家看看就算了,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现在国学复兴,我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所热爱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回到大众视线,未来可以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思想、对谈学问。

忧的是:大家都知道,上了年纪的人接受不了新事物,他们也会下意识阻止自己的孩子去拥抱新时代。弟子规里所宣扬的愚孝,恰恰给这种故步自封的人一个“孝”的道德制高点,有了这种思想钳制,平民子弟的阶层上升之路,就会从源头被堵死,你的家族永远只能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弟子规在中国社会阶层固化即将到来之际,爆红于未启蒙之学童,不知道是不是某些人的别有用心之举。

蜗牛力弱,无法扭转乾坤,唯愿你能警醒。这篇文章是在断某些人的财路,我贴个护身符,与本文无关。

近期热文

乐陵小伙跳楼事件:总有那么一瞬间,你曾崩溃过

闪电汪

乐陵1起不实举报被澄清

扩散

乐陵城区预防接种服务区域调整

乐陵马路垃圾人图鉴

乐陵“理财去”非法集资爆雷案:人,要有不做韭菜的觉悟

蜗牛理事长

佛系做公号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是怎么回事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xw/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