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之乡”——沧州
“镖不喊沧”指的是镖行的规矩。说的是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术的尊重,只要镖车经过沧州地面,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若在沧州喊镖,则有逞强之嫌。
镖
不
喊
沧
文化力量滋养城市灵魂
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州全境,自隋代开凿至明清,始终是交通命脉。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每年都有约万石漕粮经沧州运至北京,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融汇给沧州带来了经济繁荣。大运河还衍生出沿线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形成了沧州当地特有的运河文化,那就是名扬天下的武术和杂技。沧州是中国武术之乡,明清时期,沧州曾出过武进士、武举人名。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武术门类、拳械多达52种,占全国的40%。
所谓“一部水浒传天下,谁人不识古沧州”!这里自古就是落难英雄发配的地方,沧州武乡的形成,与其临河滨海、南北要冲、畿辅重镇的地理位置有关,也与这里侠义豪放、古道热肠、率真刚毅的地域品格密切相连,可谓自古就是尚义任侠地。沧州武术的代表性拳种有劈挂、燕青、六合、八极、八卦等,其中疯魔棍、苗刀、麒麟拳、阴手枪等拳械为沧州所特有,堪称武林圣地和中华武术百科全书。
年,沧州市被评为全国首批唯一的地级市武术之乡。而后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武术之乡段位制试点单位”。沧州地界,武风浩荡,影响在诸多方面。一个体现就是沧州的市徽,也是沧州的地标,叫“铁狮子”,别名“镇海吼”,推测是当地居民为镇海啸而建造的异兽,也是国内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镇海吼,武乡魂,威震苍茫响九霄。沧州杂技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它集世界性和民间性、江湖文化与庙堂文化于一体,雅俗共赏。在沧州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
吴桥县以其源远流长的杂技历史、丰富多彩的杂技民俗、惊险奇绝的杂技节目,被国内外誉为“天下杂技第一乡”。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杂技第一镇候选世界纪录。名人力量谱写城市传奇
沧州武术传承久远,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武林豪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你是否听说过?“大刀王五”王正谊、“大侠”霍元甲、“燕子李三”李凤山、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民国总统冯国璋、“民族英雄”马本斋,以及佟忠义、王子平、陈凤岐……
年,沧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在沪击败摆擂的美国、英国、法国拳王,国画大师齐白石特意书写“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蛟”赠送。
年,沧籍陆军上将张之江任中央国术馆馆长,大力提倡强身御侮,强技救国,沧州人入馆任教者近百人。
武健泱泱,武风浩荡,沧州武术不仅有“镖不喊沧”的江湖气,还为曾经积弱积贫的中国贡献了一种“尚武精神”。从王正谊发端,直到张之江、佟忠义、曹宴海等一众人全力推广,再到马凤图在部队推广大刀术,最终在喜峰口之战中大获全胜。几代沧州武者,在近半个世纪的长河中,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自己卓著的贡献。图片来源/《我们的大运河——沧州记忆》
产业力量支撑城市命脉
福布斯中国自年开始推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旨在通过人才指数、城市规模指数、消费力指数、客运指数、货运指数、私营经济活力指数、经营成本指数、创新指数这八项指标,从各个不同维度进行全方位考量,寻找适合商业发展与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城市。
沧州在“最佳商业城市榜”排名第五十三;在“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中名列第19位。沧州的独特区位优势,地域特征明显,具备诸多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积极因素。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一大批战略支撑项目的跟进及实施,沧州城市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后发优势逐步彰显。
近年来,沧州市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地区生产总值跃居河北省第三位,财政收入总量也保持在全省前三,经济实力已经跻身河北第一梯队。忆往昔峥嵘岁月,
镖不喊沧威名扬。
看今朝百舸争流,千年古城再起航。
来源:沧州文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