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的四次搬迁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25/7168769.html
新华社石家庄11月3日电(记者陈忠华、白明山、范世辉)看到有人进屋,正在打盹的唐荣福老人一下子来了精神,眼睛里透出了光亮,摸索着手边的香烟招呼客人,四五寸长的灰白胡须随着说话气息抖动着。年出生的唐荣福今年虚岁了。这位饱经沧桑的百岁老人,有生以来搬了四次家,如今住在龙泉关新区,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日子。龙泉关新区是河北省阜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建在龙泉关镇中心。年7月,唐荣福和儿子唐俊有从太行山深处的黑林沟村搬下来,住进了一套50平方米的安置房。唐荣福耳朵有点背,加上口音重,唐俊有在旁边当起了“翻译”。他第一次搬家是“跨省搬迁”:20岁时,他从黑林沟村搬到一山之隔的山西省五台县铁堡村。唐荣福18岁那年到地主家当长工。“玉米棒子芯磨了,加点野菜蒸了吃,一年下来,总填不饱个肚子,逃荒到山西的舅舅家。”“舅舅给了一间房,租了点地,一年租金是两斗燕麦。”说着,他伸出了两个手指。年,因为媳妇生病,唐荣福搬了第二次家:从五台县搬到阜平县小胡卜村,这是黑林沟的一个自然村。“为啥不回原来的黑林沟呢?”记者问。唐荣福回答:“这是不同的生产队,黑林沟人多地少,小胡卜村人少地多,在那儿盖了三间房。”7个孩子越长越大,小胡卜村磨面不方便,吃饭又成了大问题。于是,唐荣福决定第三次搬家:从小胡卜村搬回最初的黑林沟。在黑林沟村,唐荣福一家一直住到年。说起以前的黑林沟,5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罗四清很感慨:“土地望天收,穷得很,十里八乡都说‘有女不嫁黑林沟’。”住在村里,取暖、做饭都得用柴火。“冬天上山砍柴,手上裂开一道道口子。平日里伸出手来,指甲缝都是黑的。”唐俊有插话说。阜平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村庄分散、住房条件差。年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先后建了39个集中搬迁安置区,龙泉关新区就是其中之一。谈起现在的生活,唐俊有掰着手指说:“流转出5亩多地,一年多元;当生态护林员一年收入元。父亲有养老保险、低保,还有高龄补贴。”聊到这里,唐荣福有点困了,蜷在沙发上,头越埋越低。唐俊有忙起身,带记者参观他们的新家。“新房子冻不着、热不着,做饭方便,还能洗上热水澡。”唐俊有笑着说。见记者起身要走,唐荣福又来了精神:“中午别走了,在家吃饭呀!”老人热情地挽留。素材来源:新华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xw/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