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终岁尾,我们都会带着敬意和期待,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凡人善举。近日由河北省文明办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燕赵都市报社共同主办的“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揭榜。
吴桥的“好儿子”维和英雄张楠荣登“感动河北”年度英雄榜。
其他当选的人还有:的哥张青彬、肃宁英烈薛永清袁帅、志愿者车小桥、爱心奶奶胡年祥、武邑小伙国二宝、白衣天使吴俊巧、大爱老人苏福林、轮椅女孩史怡杰、爱心医生崔树旺。并向抗战母亲群体特别致敬。
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英雄事迹历程——
维和英雄张楠:好男儿献身索马里颁奖辞:你年轻的生命之花凋谢在遥远的索马里,你为和平而死,你为祖国而死,你为人类而死,英勇而伟大的中国维和士兵,我们向你致敬!
张楠,吴桥人,生前是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上士班长、我国驻索马里使馆警卫小组成员。索马里当地时间7月26日16时30分许,中国驻索马里使馆所在酒店遭遇恐怖分子汽车炸弹袭击,正在使馆执行安保任务的张楠在袭击中颈部动脉破裂,最终失血过多,抢救无效牺牲。
一“错过这次机会,我会遗憾一辈子”
8月1日,建军节。当覆盖着国旗的张楠烈士灵柩被缓缓抬下飞机时,前来迎接的亲人和战友们早已泪水涟涟。他们没有想到,出发前那个与战友们一一拥抱、互道珍重的好小伙,如今却以这样的方式“归队”。
年9月,上级选拔赴索马里使馆执行警卫任务人员。作为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的一名特战骨干队员,张楠毫不犹豫报了名。
但大家都知道张楠的情况特殊。他家中姐弟俩人,就在一个月前,姐姐患乳腺癌去世,父母年事已高。第二天,支队政委就打来“张楠,申请参加警卫选拔是你自愿的吗?”
“政委,我好好想过了,错过这次机会,我会遗憾一辈子。”张楠语气坚定地说。
“可是你都28岁了还没找对象,父母能同意吗?”政委想劝张楠改变主意。
“父母的工作我会做好的,您放心吧。”政委从张楠的话里听出了决心。
两天后,他接到了参加索马里警卫选拔的通知。
今年2月,张楠通过层层选拔,最终以全优成绩从多名备选对象中脱颖而出,随队进驻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成为一名使馆警卫战士。
索马里执勤的日子异常辛苦。
作为警卫小组骨干,张楠经常带队护卫大使外出参加外事活动,不仅要充分预判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有时还要深入险地,勘察路线和地形。每天他都与战友汇总梳理当日任务信息,分析研判使馆安全形势,常常夜以继日。
今年4月14日17时,我驻索马里大使馆外两公里处遭受炸弹袭击,造成21人死亡。警卫队员听到爆炸和枪声后,迅速保卫使馆人员。张楠在透过窗口观察情况时,一颗流弹击中他的左胸。顿时,鲜血喷涌而出。张楠咬紧牙关,仍然持枪屹立,医院。经检查,他胸部受伤位置,距心脏只有1厘米。
“现在伤口恢复得怎样?我们都很惦记你!”武警山东总队司令员李苏鸣打去了慰问电话,“总队党委已经决定另派队员接替你的工作,请你回国治疗。”
司令员的话音刚落,张楠激动起来:“我的伤真的不算什么,我要继续留在这儿!”
令总队党委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们就收到了张楠躺在病床上写下的“请战书”:“我要继续和警卫小组全体战友生死与共、一起奋斗,完成党和组织交给我的这项光荣使命!”
说起这一幕,临沂支队一中队副中队长崔效才流着泪,数度哽咽。
就在一个多月前,他接到张楠的电话,“要半年总结了,我想汇报一下思想。”
直到张楠牺牲后的第二天,他才收到这封从异国他乡寄来的思想汇报,整整7页纸,全部用钢笔工工整整写就:“带着各级首长的亲切嘱托和殷切希望来到这陌生的国家,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愿意为祖国的外交事业贡献出一切,甚至甘愿奉献我的全部……”
二“既然来当兵,我就不准备再回去”
8月2日,张楠“回家”的日子,午时的吴桥,天空被雾气笼罩,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家乡的人们早已准备好一切,全程接力,接子回家……
11年前,当张楠走出故乡时,心里便种下了英雄的种子。
张楠的第一个偶像是他的父亲——一位有着11年兵龄的老军人。父亲认为,生在杂技之乡,不会一些功夫不叫男子汉。为了锻炼儿子的毅力,入伍前,父亲曾将他送进一所杂技学校,一年的杂技专业学习,让张楠懂得了怎样才能学到真功夫。这为他进入部队打下了基础。
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教导队大队长张广忠是张楠入伍时的新兵连排长。提起张楠,11年前的事清晰如昨。
他说,张楠入伍时,带着两样特殊物品:一把长剑和一条3米长的长鞭。听说张楠来自杂技之乡,每当训练间隙,大家总让他耍上几招。
虽然有一身好武艺,但张楠学习擒敌动作却很慢,很多时候理解有偏差,做的动作不到位。张广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想试探一下他来部队的打算。“排长,既然来当兵,我就不准备再回去!”听到张楠这样说,张广忠感到,这一定是个好“苗子”。
在临沂支队,说起张楠,战友们都会说:“张楠是一个连警犬都跑不过他的兵。”
有一次,担任训犬员的他带着警犬训练。跑步中,他和警犬较上了劲儿,看谁能坚持到最后。结果,张楠跑了70多圈,警犬却累得跑不动了,只好趴在地上伸着舌头喘粗气。
年5月,一次40公里武装越野的军事集训正在进行。在最后一段长达1公里的陡坡上,大家的腿都已经麻木了。只见张楠边冲刺边取下一根曲别针,不断用针尖刺着大腿往前冲。有战友看到后,劝他说:“一次比武,用不着这么拼命吧!”
就这样,张楠坚持到最后,结束后,他的大腿肿了一大片,渗出的血都已经风干了。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敢拼命的劲儿,在比武中,他获得狙击应用射击竞赛第一名、反恐分队军事比武中狙击专业个人第三名。目前他仍是山东武警总队狙击应用射击项目纪录保持者。
艰苦的日常训练使张楠积蓄起巨大的能量,当险境真正来临的时候,英勇和智慧就瞬间爆发出来。
几年前,蒙山森林公园突发山林大火,硕大的火苗映红了半边天。临沂支队受领灭火任务后,一中队作为尖刀力量迅速出动。官兵到达山脚下才发现,山路崎岖陡峻,而另一侧就是深达百米的悬崖。此时,张楠率先站了出来。他冒着生命危险探明路况、做好标识后,又孤身站到了悬崖边,不停提醒大家时刻小心。
到达扑火现场后,战士侯建虎丢了白毛巾。此时,一个火浪突然袭来,全体人员迅速转身卧倒,用白毛巾蘸着水捂嘴。张楠毫不犹豫地把毛巾塞给了侯建虎,自己扒开一个土窝,把脸放了进去。
经过三天两夜的努力,大火被扑灭。当他们返营时,战友们看到满脸是灰的张楠,手被烧得满是水泡。
三“大家对我的关心,我永远不会忘记”
张楠从索马里寄回来的最后那份思想汇报中,提到之前的一次受伤时,他说:“人的一生最不可缺少的是感恩,在我受伤期间,战友们不顾周边仍持续的枪声,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抢救我的生命。战友们在我出院后还很关心我,使我在拆线后第二十天就能参加勤务了,大家对我的关心我永远不会忘记……”
当骨灰将要安放在一片青松翠柏之下,两鬓斑白的母亲被搀扶着上前。
“儿子,妈妈爱你……”母亲轻声诉说着,声音颤抖低沉,泪水干了又流下来……
这是母亲送给儿子的最后一句话。
母亲辛苦养大的儿子,是一个孝子。
在即将奔赴索马里的前一天,张楠拉着好兄弟刘志心来到临沂一家超市,给妈妈买了一个水杯寄回了家。如今,那个水杯静静放在老家的茶几上。这是张楠送给母亲的最后一个礼物。
“张楠的QQ名叫‘平平淡淡才是真’,他的最后一条动态是在今年6月21日父亲节时发出的,‘爸爸我爱您,您辛苦了。’”战友井跃华的话刚出口,泪水就涌了出来。
“楠楠,兵妈妈想你了。”这是在济南市粟山殡仪馆告别厅前,一位捧着鲜花的老阿姨打出的条幅。
她今年60岁,名叫周呈镕,是张楠在临沂支队服役时结识的兵妈妈。
7年前,周阿姨到临沂支队参加拥军活动认识了张楠,成了他的兵妈妈。逢年过节,她就把张楠请到家里来,“楠楠在我家过了三个春节,每次来家里,都帮我干活。”周阿姨说,“他特别细心,帮我叠的衣服都是整整齐齐的。”
善行的约定
“我在索马里,因为工作原因很久没和大伙聚聚了,等回去了有机会找大家聊聊。”6月19日,张楠在吴桥县职教中心班的QQ群里对同学们这样说。
逢年过节送祝福,与同学们唠家常,毕业几年来,张楠一直是这个QQ群里发言的积极分子。可同学们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发言,竟成为他的最后一次。
同学中,有一个人身份特殊,她叫李芳,是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记者,也是张楠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同班同学。得知张楠遇难的消息后,李芳成为省内第一个采访报道张楠的记者。
“最早听到索马里有一名武警遇难时,心里一紧,不会是张楠吧!一晚上的心一直沉着,第二天一早看到新闻,真的是他!”李芳回忆,她赶紧打开QQ看到,张楠平时总是亮着的QQ头像已经变灰了……
这几天,从济南到沧州,再到吴桥,李芳全程护送老同学回家,一路上发布采访稿数篇,“用我的方式来怀念你,我的好朋友,我的老同学……”李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