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美食美酒走江湖吴桥绝艺惊中呼■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这一天,由市旅游局和《商务周刊》组织的“我带大家游沧州?运河之旅”首站——吴桥杂技之旅正式启航。49名读者现场见证活动启动的同时,还参观了国家4A级景区吴桥杂技大世界,品尝了传承千年的程氏传统手工宫面,体验了华生酒业一般不外宣的“烧酒”工艺。
“整个行程看似紧锣密鼓,却充满了轻松、惬意,我们一车老年人都没感觉到累,真想再转转!”参与的读者们对吴桥之旅纷纷点赞,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临走时,“游沧州”一次没落的孙女士还再三叮嘱记者,下次“运河之旅”一定要提前告诉她,她将继续跟随旅游局和《商务周刊》走完运河沿线!吴桥杂技大世界:惊险奇绝读者直呼没看够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来到被世人誉为“世界杂技艺术的摇篮”的吴桥,杂技大世界是必去之地。
江湖文化城是吴桥杂技保留的最原汁原味的地方,鼻奏唢呐、耳抽香烟的“吹破天”,眼里扎出骨针来的李印怀,上刀山、吞钢球的李亮,千斤大缸蹬得快的魏春华,双手挥笔左右齐画的廖鹏等艺人,身着传统服饰,说着当年卖艺求生的语言,把过去艺人四海为家的生活情景展示得淋漓尽致,精彩的传统技艺更是引来读者们齐声称赞。
滑稽动物园集中了动物王国的特殊“公民”,骑单车的猴子、憨态可掬的狗熊、富有灵性的狼犬、会跳舞的大象……一帮出色的另类杂技演员,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欢笑;《红牡丹剧场》中,单杆漫步、空中秋千、高难度的空竹、平地跃环等节目轮番上演,释放着杂技的新奇特、高精美,掌声此起彼伏;鬼手居内,“鬼手”王宝合表演传统节目“三仙归洞”,三球两碗一小棍,配合着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让观众输得乐此不疲,也让大家对赌博产生畏惧之心。
“太精彩了,传统杂技艺术的惊、险、奇、绝在这里被完美呈现。没看够,不过瘾,还想再看!”游客张世英女士的话语,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程式宫面:“御用食材”不虚此名
人们一提吴桥,第一是杂技,第二那就必属宫面了。跟着旅游局和《商务周刊》游沧州,逛的是特色,当然中午吃的也必须是当地特色——获“省非遗”称号的程式宫面。
程氏宫面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西汉末期,遭到王莽追杀的刘秀逃到吴桥,身体虚弱病倒在路旁,程氏祖先为他煮了手工面补充营养。刘秀平定天下后,为感谢程氏的救命之恩,召程氏进宫,其手工面成了御膳品,始称宫面。
读者们本想体验一下宫面传统工艺,可一到车间,就被那一排排抻好的宫面勾起了馋虫,不得不立即“移驾”餐厅。在餐厅内,一碗碗洁白光亮、条细如丝的宫面或凉、或热被摆在桌前,配上鸡肉、西红柿鸡蛋等13种卤和齐全的菜码,让人还没吃,就有一股流口水的感觉。当宫面上齐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埋下头,细细品味着这“御用食材”的独到之处,赞美声不绝于耳。
“这宫面真不错,光滑细腻,感觉入口就化了似的,独具风味,比想象中的还要好吃。”游客张荣华女士谈起午餐赞不绝口,听说宫面要经过13道工序纯手工制成,遇到恶劣天气还要停产,这两千年传承不虚此名。华生酒业:酒不醉人人自“醉”
吴桥华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吴桥曹洼乡,厂门不算大,但大门旁边的古风建筑却十分惹眼。“酒章文化体验创作庄园”的招牌似乎在昭示着,这并不是一家普通酒厂。
刚一进入厂区,一股醇厚的酒香就扑面而来。“不错,是原酿的味道,得70度。”一位懂行的老爷子自语,得到华生酒业讲解员连声称赞。
说着,讲解员将大家领到了酿酒车间外,指着地上平铺的酒糟说:“我们家的酒全部都是纯粮酿的,利用咱传统老工艺,整个工程需要蒸熟、加曲、堆积发酵、入池发酵等10多道工序,出成品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到卖还得等三年,绝对纯天然。”
接着,讲解员带领游客按照酿酒的工序进行参观,让游客对整个酿酒的过程有个充分了解。为了勾起游客对酿酒的兴趣,现场还专门展示了传统的烧酒工艺,把酒醅放入一个大蒸屉中蒸馏出酒。“十分钟后,大家就可以尝尝这头一遭70度的原浆‘酒头’,这可是我们这酒中精品。”
趁等原浆的时间,讲解员也解答了大家对“酒章文化体验创作庄园”的疑惑,酒章文化源于唐朝,“酒催诗兴”便是最直观的体现。把酒厂办成文人墨客集中品酒创作的地方,让文化在酒中浸染,把酒类产品做成文化,是我们总经理卢志华的毕生追求。重兴酒章文化,必须保持酒的原汁原味,因此,只有这原浆酒才能匹配,这也是卢总多年来宁可赔钱也要做的坚持所在。
十分钟后,品一口原浆“酒头”,入口甜、落口绵、下咽顺,还有淡淡的玉米香气。“就是这种老味道,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品尝着原浆“酒头酒”,似乎勾起了年轻时的记忆,边喝边聊,不亦乐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xw/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