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跨两省鸡叫三县鸣访京杭大运河山东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清明前夕,春寒乍暖,风和日丽,我和朋友相约,沿着犹如巨龙的运河大堤,一路北行,来到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最北端的终点--德州市德城区二屯镇第三店村(现改为永和社区)。

  站在京杭大运河山东、河北交界的界碑处,举目远望,大河上下的景象尽收眼底:高高的大堤两侧,挺拔的杨柳树、榆树粗细不一、密密麻麻,象列队的哨兵;那九曲十八弯、宽阔干涸的河床一览无余地裸露在那里,任春风戏弄,显得羞愧无奈;堤里堤外的田野里的麦苗象一块块碧绿的地毯整齐地铺在褐黄色的大地上;大堤南侧的第三店村在树木的掩映下显得那样平静安祥。

  第三店村历史悠久。据记载自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搬迁至此而建。明朝实行军屯制,第三店原名左所第三屯。清朝时期,德州到京津有一条官道穿村而过,当时村里人在官道两旁建起了很多旅店、饭馆、商铺,那时运河是南北交通主干线,第三店是运河边上的货运码头,南来北往的货船、客商络绎不绝,村庄依河堤而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里的生意异常火爆,经济十分发达。时间久了,人们不叫第三屯了,而改叫第三店了。时光荏苒,冬去春来,历经六百多年,第三店由几户发展壮大成如今有29个姓氏,户,人的大村。全村总面积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其中河圈地亩),人均2.7亩。

  第三店村地理位置优越独特。村子位于华北平原北部的海河平原,地处德州市德城区最北端的冀鲁交界处,村庄以运河为界,河对岸即是河北省,村西北方向是河北景县的老君堂、赵桥;村东北为河北吴桥县的第六屯、大兴庄;南面是德城区二屯镇的许庄、丰乐屯;东临京沪铁路、国道;北有正在建设中的石德高铁。三店村的位置真可谓“一河跨两省,鸡叫三县鸣”。

  流淌两千多年的京杭大运河,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村民的辛勤的耕作劳碌,第三店自古就是个富饶的村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村庄就象插上了翅膀,突飞猛进,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档次越来越高,现在村里农民吃饭讲营养、穿戴讲时尚,出行坐轿车,居住有楼房。现在村里有轿车近百辆,二层楼房40多座。为改变村庄面貌,从年起,在原村支书张本连的领导下,村里拆除旧土坯房,在村东南角建起新颖别致的二层住宅楼,至年达到连片40栋规模。此举惊动了区委和市委,市、区两级将第三店村树为“新农村建设典范”,定为“三店模式”。号召全市十三个县市区向第三店学习。原山东省委秘书长,时任德州市委书记的雷建国同志多次来第三店视察工作。报纸、电视台连篇累牍报道,前来参观的各县市区、乡村的人络绎不绝,就连江苏扬州、河北沧州、衡水各县的领导都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当时流传着“新农村建设全国学山东,山东学德州,德州学三店”的口号。

  第三店不仅经济繁荣,由于受运河文化的滋养、传承,运河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还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早在清朝嘉庆十一年(年)第三店村就出土了一块北魏高贞碑。督粮道孙渊如将此碑移置学宫并镌跋语及李斯篆29字于碑阴,年由学宫移德县民众教育馆,年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年调至省石刻艺术博物馆保存。清光绪二十三年,第三店又在运河出土了一块北魏正始五年刻的高庆碑。高庆碑比高贞碑早10多年,高庆碑亦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存在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展览馆。

  第三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名人辈出。明朝代宗景泰元年至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先后考出两名进士,一是赵汝南,二是赵维鼎,诰授资政大夫督察院右都御史。明景泰元年,时任校尉的赵端因退敌护驾有功,被代宗皇帝诰赠武略将军。自明清至民国,在朝廷及政府任职的达13人。

  第三店之所以名人辈出,人才济济与重视教育分不开。明清时村里曾设义学、办私塾。解放后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村里先后办过小学、高小和初中。

  由于重视基础教育,村里农民文化基础很好,文化氛围浓厚,文体活动活跃,在附近村庄很出名。

  解放前第三店就有很多戏曲爱好者,村里成立了业余河北梆子剧团和业余京剧团,自制了演员戏装道具。每到农闲季节就排演传统剧目,除在本村演,还应邀到邻村去演。演员具有专业水平,一人能饰演几个角色,一人能演奏几种乐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样板戏风靡一时,第三店于年成立了业余京剧团,演员40多人,排演了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春节过后在山东河北附近村庄演出,深受欢迎。

  改革开放后,村里建起了文艺宣传队,下设四个队,有秧歌队、演唱队、业余剧团和传统玩艺儿队(旱船、旱车、跑驴等)。秧歌队以家庭妇女为主,阵容庞大,有六七十人,农闲时就集中排练,她们统一着装,随着锣鼓节拍舞动彩绸扇子,很是壮观。秧歌队不仅丰富了本村群众的文艺生活,她们还多次代表二屯镇到德州市中心广场、五环体育馆参加汇演,还曾获得二等奖。

  演唱队以计生协会会员为主力,除演唱传统节目外,还自编自演宣传计划生育、家庭伦理、婆媳关系方面的节目。

  业余剧团由本村知名企业家谢兴华、赵海森、王福利等人出资购置锣鼓、月琴、二胡、京胡等乐器,以演唱京剧选段为主,农闲季节巡回到附近村庄串演。

  传统玩艺队主要在春节前后排练演出,主要演出划旱船、跑驴、老汉推车等节目,演员男扮女装,夸张的扮相,滑稽幽默的动作,让人捧腹大笑,拍手叫好。第三店人不仅酷爱文艺活动,对书画艺术更是情有独钟。

  书法是第三店人的骄傲。村里人从老到少写得象模象样的人有几十个人,知名度高的有几人,最有名气的要数王遵武了。他自幼研习颜、柳,笔耕不辍。用笔沉实考究,落纸圆润流畅,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国际大型书法展览,多次获奖,在省、市报刊经常登载作品。他的传略入编《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他获得《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证书》。王遵武现为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艺术委员会学术会员。另外,孙瑞喜、张书田、苏兰香、叶永顺、苏学军、赵海信等人的作品各有千秋,都曾获奖。为进一步弘扬书法艺术,相互切磋,第三店于年由王遵武发起建起了“群贤书屋”。由党支部、村委会组织举办了“三店人爱三店,更爱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书法展”。吴桥县委书记,德州市书协主席及二屯镇领导到场致贺。德州电视台、报社进行了报道。

  绘画也是第三店村的亮点。解放前,村里就出了几个“土画家”,苏振东画的鸡,苏兰亭的山水人物画,苏兰山的人物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方圆几十里慕名前来求画。现在,村里出了个漫画家苏学兵。他受父亲熏陶,自幼酷爱绘画,年开始学漫画,现在闻名遐迩,现为山东省漫画家协会理事,德州市漫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新闻网注册漫画师。他共发表作品五千多幅,参加各类漫画大赛多次,获奖60多次,曾获省级大奖多次、全国三等奖两次。

  第三店不仅书画艺术名人辈出,体育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村里建起了文体中心,建有文体大院、建有健身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室等,文体中心同时可容纳多人活动。健身广场天天人满为患,图书室里座无虚席,篮球场、乒乓球室经常举办比赛。

  第三店人不但物质生活富足,文化体育、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幸福获得感越来越多,人们为生活在大运河岸边,过着健康快乐、文明富裕的美好生活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德州市德城区俞泽斌

  年4月1日

(图文提供:李建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xw/8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