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老革命rdquo武克明

——谨以此文,祭奠我们敬爱的老校长武克明

目录

1.武校长的政绩与轶闻

2.武校长在文革中

3.武校长的“托派”外围组织问题

4.结束语

早就该动笔写写黄河水利学校的老校长武克明了。

武克明是山东德县人,年参加革命,年入党,年起在黄河水利学校工作,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据说他是行政十级干部,与文革前的开封市委书记徐学龙平级。由于在年7月中央对河南文革表态后,他是黄校领导干部中第一个公开表态支持9.9队的,因而惨遭保守派迫害。《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志》(黄河水利出版社年9月第1版,第页)说他文革中“多次被批斗、劳改、扣发工资,有病得不到治疗,年含冤病死。”认识武克明的同志都知道,他身材魁伟,人高马大,居然在58岁的人生盛年就撒手人寰,含冤而去。在云南得悉他病逝的消息,多少他当年的学生为之扼腕。

1.武校长的政绩与轶闻

(1)夫人薛氏年9月,我考入水利电力部黄河水利学校,认识校长武克明的夫人,倒比认识校长还早。

记得那是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我们一群刚入校的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正在学校南大门口闲聊,忽见从学校里娉娉婷婷地走出一位三十多岁的少妇,身着天蓝色旗袍,皮肤白皙,面容姣好,并没有描眉画眼涂口红,那种本色的朴素的美,叫人震慑。我不想借话本儿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的陈词儿去描绘眼前的人,我只能说看到她后,脑海里刹那间涌出的是一句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我平生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第一个美女,没有之一。斯人早已飘然远去,可大家都还在痴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一个过路的高年级老大哥打趣我们说,看傻了吧!她就是我们黄校的第一大美女,薛老师,武校长夫人。

后来才知道,建国之初进城以后,武校长正是由于邂逅了薛老师,“英雄难过美人关”,才和当时的一些同仁一样,毅然决然地抛撇下待在老家乡下的小脚儿老婆和一个女儿,不顾组织上的反对,宁可受行政降两级的处分,也要和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弟弟有严重政治问题的薛老师结为夫妇。(2)治校有方在开学典礼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武校长。武校长一副山东大汉的好身板儿,讲话声音洪亮,给人的感觉是言谈思路清晰,但似乎是不太娴于辞令。我在学校待的时间久了,才发现武校长在教师中特别是在老教师中威望甚高。老师们谈起他的政绩来都是如数家珍,有口皆碑。

武校长是个实干家,干得多,说得少。自他主持黄校工作以来,他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办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学为主,教师为主,老教师为主”的“四为主”方针。

他精挑细选出德才兼备的老教师,树为典范,要求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他督促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年因经济困难,学校放两年长假期间,他派遣大批青年教师到高校对口专业进修学习。他重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多次聆听他们的课堂教学,课下和他们一起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他关心学生的成长,经常深入教室、学生宿舍与食堂,倾听同学们的心声。年我们入学时,冬天教学楼里都烧起了暖气,这在当年的开封市中专里应该是独一份儿,可校部一应办公室都没有安装暖气片。

武校长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困难时期他几次跑国家部委,使学生的助学金标准得以提高,国家无偿调拨给学校1万斤大豆。

他为了搞好学校的基本建设煞费苦心,多次到上级部门要求增加基建预算,加大投资力度,使黄校的各方面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他处处为人表率,在、年学校组织新分配来的青年教师到基层劳动锻炼时,他不顾个人工作繁忙,三个孩子年幼,动员本不在下放之列的妻子也一起去劳动锻炼两次,共计一年之久。

他严于律己,出差时经常放弃高干标准,和普通同志一样,从不享受特殊待遇。年,黄委会拨专款给黄校买小轿车,他却首先考虑的是广大师生的需要,只买了一辆旧华沙。

武校长处处模范带头,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培养出的“黄校牌儿”毕业生,以“能吃苦、听党话、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四大特点享誉于黄河水利系统。

要说武校长的致命弱点,就在于他不会弄权“玩”政治,不懂得利用工作调动、毕业生留校等渠道来精心培植自己的亲信,以至于他在文革中始终是形影相吊,孤立无援,最后被政治对手多年网罗的以留校生为主体的政工干部,用“软刀子”害死。

回想起来,当年武校长的一些逸闻趣事也叫人念念不忘。(3)排球场意外学校教学楼南面有个排球场。有一阵儿课外活动,我们班的男生老在那儿打排球。大家都是生手,打起球来没有一点儿章法。一次武校长正从排球场外走过,有个同学一不小心,把球扣出了界,正好重重地砸在了武校长的头上。霎时间,我们都傻眼了,不知道接下来武校长会怎样大发雷霆之怒。没想到武校长只是揉了揉脑袋,扭头对我们笑了笑,啥话也没说,就自顾自走去。见他一离开,“作案者”腿一软,一屁股坐到地上,揉着胸口呻吟道,我的天哪!

(4)胆大的出谜人有年过中秋节,学校工会在图书馆西侧的一间大房子里,开灯谜晚会。屋子高高地扯了好多道细绳子,上面挂满了红红绿绿写着谜语的纸条。从小爱猜谜语的我,发现其中一张上写着: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打我校一人名)。我的那个乖乖呀!连校长的名讳晚会主办者都敢编成谜语了,这算是学校的总体气氛太民主太和谐了呀,还是晚会主办者胆子太大,对武校长大不敬啊。我也没心思猜谜了,静静地待在那一片儿,等着看“戏”。有个老教师过来看到了这则谜语,略加思索,就露出若有所悟的样子,看到站在那儿的我,意味深长地递给我一个眼神儿,也留下这个谜条儿不撕,走开了。最后正主终于现身了,武校长也来与民同乐了,只见他在谜场里转了几圈,最后停在了这张谜条前面,似乎是想了想,又皱皱眉头,无奈地笑了笑,就走了出去。我心里说,这武校长可真是大度之人哪!

(5)游泳挨剋武校长多次强调共修课的内容安排要切合学生的专业需要,要求体育课增加游泳内容。为了让学生们都能学会游泳,他派人与学校附近的驻军协商,双方共用一个游泳池。学生们都太爱游泳了,有次国庆节后的一个下午,都过了晚饭的饭点儿了,施工班的几个同学才提着湿漉漉的泳衣泳裤回到学校,在校门口遇上了武校长,被他狠狠地熊了一顿,大意说,立秋了,天这么凉,还都连晚饭都不吃,一直泡在水里,万一冻病了怎么办!今后再敢这样,一定要严肃处理。学生们虽然挨了剋,但一个个心里热乎乎的。

2.武校长在文革中

(1)自戕未遂文革初起时,黄校群众斗争的矛头先是指向有历史问题的老师,最后对准了当权派。黄校文革的幕后操纵者,指使学生,将武校长关进了“牛棚”,百般折磨。武校长这“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回想起自己在“审干”中被五花大绑,年“反右倾”中被打成“反党集团”,文革中又备受凌辱,一时间万念俱灰,在“牛棚”里用重物猛击自己的额角,企图自杀,被看管“牛鬼蛇神”的红卫兵拦下。后来造反派群起批判校“临筹”所执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牛棚”最终解散,“牛鬼蛇神”们重获自由。

(2)毅然表态黄校的保守派受人操纵,文革中一直揪住武校长不放,斗来斗去,无止无休。我们9.9队在学校领导干部中扒拉过来,扒拉过去,觉得相比较而言,还是武校长人相对正派,有能力,有魄力,有人脉。我们也不说保他,但我们的斗争矛头指向的是学校里的另一个当权派,貌似雄厚、内藏奸诈的G某。

武校长是聪明人,大约也感觉出来我们9.9队对待他的态度了,年7月中央对河南文革问题表态后不久,他在事先与我们并无沟通的情况下,在校园内贴出了公开表态支持8.24和9.9队的声明。他是黄校里第一个亮相支持9.9队的领导干部。他的声明在校园内引起了轰动,他也因此深遭保守派的痛恨,开始一步步地走向深渊。

(3)破釜沉舟那时9.9队正酝酿成立革委会,好多9.9队的学生都希望武校长能作为领导干部代表,结合进革委会。

有天晚上,我约上几个同学去武校长家里拜访他,薛老师一见是我们到了,忙不迭地为我们沏茶倒水。大家落座后,我问武校长为啥要发表声明支持8.24和9.9队,难道就不怕老保将来的打击报复?武校长泰然自若地回答说,他这个人,就是一根儿筋,认准了的事儿就绝不回头。解放前他敢于提着脑袋跟着共产党,打鬼子,打蒋匪军。今天也一样,他既然认准了8.24和9.9队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就敢于表态支持9.9队,站到9.9这一边,早已经破釜沉舟,将生死置之度外。他要我们往他床下看,我俯下身子一看,床底下摆着两根四五十公分长的20个圆儿的螺纹钢筋。我不明就里地问他,床底下放着这两截儿钢筋干啥用啊。武校长斩钉截铁地说,真要有老保敢上门来欺负他,他和老薛绝不会逆来顺受,任人宰割。这钢筋就是他夫妻俩准备的自卫工具,就是鸡蛋碰石头,也要溅他一身血。听了武校长的这番话,我和在场的同学都感到强烈的震撼。

我接下来告诉武校长,好多同学都希望将来他能被结合进革委会,最大的障碍是他的历史问题。那时候他咋会想起来加入托派外围组织“读书会”呀。武校长听了我的话,原本热切的目光,马上黯淡下来。

他叹了口气,说,那时候他就和我们差不多大,也在上学,积极要求进步,爱看进步书籍,有回就是听了一个叫赵彦珠的进步老师的通知,去听了一次读书报告会。后来年前后山东边区党委大搞“肃托”,也就是肃清革命队伍内部的托洛斯基分子,许多干部被怀疑是“托派分子”,抓了起来,进行审查,受尽酷刑,有的还被杀害。武克明在“肃托”中也被审查,说他参加过托派外围“读书会”。武克明觉得既没有谁介绍过他入会,没有履行过任何填表登记手续,没有宣过誓,更没有交过什么会费,所以在审查中抵死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托派外围组织。为了这个问题胶东渤海公安局审查了武克明好长时间,把他五花大绑,反复折磨。因为一直没有发现他有不利于革命的行为,最后就把这个问题作为武克明一个历史问题疑点挂在了那儿,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他。(4)干部大辩论大约在年的11月份,为了搞清楚黄校成立以来党委内部的路线斗争情况,9.9队把曾经在学校工作过的党政负责干部一并请回学校,召开大会,彼此展开辩论,时称“干部大辩论”,旁听者经大会主持人许可,也可即席发言。

举行“干部大辩论”那天,学校偌大的礼堂里人满为患。辩论桌摆在了大礼堂中部。作为辩论会主角的武校长、年前后担任校党委书记的赵某等人,都是衣冠楚楚地闪亮登场。

我和9.9“武工十队”的队友王生在舞台上坐在一起,他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一份二七公社黄委会“东方红”编印的黄委会成立以来路线斗争史,铅印的大幅传单。我们俩一起入神地看了起来。原来在河南省年“大跃进”前后,省委领导班子中“潘、杨、王”和吴芝圃之流的斗争,也延伸到了黄委会,延伸到了黄校,就是这个赵某在“反右倾”中一手把把武校长打成了右倾反党集团。年河南省委改组,刘建勋同志取代吴芝圃担任省委第一书记,改组后的河南省委在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上,正式宣布为错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同志平反。尔后武校长才得到昭雪,赵某也被调离黄校。

看完了这份材料,我再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ys/1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