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桥的故事
吴桥镇西南方有个庄子叫王松桥。那里居民多为杂姓,并不以王姓为主,也没有古老的松树,那么为什么叫王松桥呢?传说明朝初年,有于、田、王、顾、石、文等氏族从江南移民来此安居。村落渐渐形成一南一北,中间隔一条东西向小河。到明朝嘉靖年间,后庄中间文家出了个文二太爷,是个武秀才,他凭自己的财力武功,想一手遮天,称霸一方。他家在前庄东南方开垦了十几亩地,为了行走方便,欲将门口小河上打造一土坝。庄西头百姓大为震惊,他们抗议说:“门口小河东通南接长江的焦家荡大河,我们可以饮用活水,打了土坝,我们就饮用死水了。”文二太爷昂着头说:“我在自己家门口打坝,谁敢说个‘不’字,吃不到活水你们打井去!”他一意孤行,命家中长工动手打坝。西庄居民揭竿而起,纷纷拿起锄头前来阻拦,一场武斗快一触即发。这时一位名为王松的老者出面劝解协调说:“请大家不必动火,为了便利大家行走,我家有两块大木板,愿意献出来担在河上便利大家行走。”群众一听,鼓掌欢迎。文二太爷见此情形,便缩到书房休息去了。又过了多少年,河道渐宽。群众集资造了一座木板桥,为纪念王松老人的善举,故取名叫王松桥。作者:陆宝心编辑:张大宝子
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