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国际盛会这个杂技节不一般

长城新媒体见习记者许艳艳

“太震撼了!演员功底扎实,再加上舞台布景和灯光的变换,非常精彩!”前来观看杂技节开幕演出的刘先生激动地竖起两个大拇指。

10月25日,第十七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石家庄开幕,本届杂技节的参演国家首次囊括五大洲,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节目,角逐3个金狮奖、5个银狮奖和7个铜狮奖,其中国外节目25个,占比83%。

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式晚会,加拿大杂技演员带来的节目《滚环》。

“能近距离观看世界级杂技演出,特别开心!”

国际范也可以接地气。

相较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杂技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理解层面的文化差异更小,趣味性也更强。

马戏嘉年华、开幕演出、A/B场比赛、闭幕演出……50余场节目目不暇接,高空、地面、手技、滚环……杂技形式缤纷多彩。

除了票价低至29.9元的大型舞台表演,本届杂技节还举办了两场惠民演出,6个国家的表演艺术家把杂技带入观众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与观众现场互动,迅速拉近了观众与这一世界艺术的距离。

惠民演出中,埃塞俄比亚演员带来的蹬技表演吸引不少现场观众驻足观看。

“阿根廷演员表演的节目充满激情,现场看很震撼,孩子也能感受异域风情,开阔眼界!”“杂技节的活动新颖有趣,每年都有机会近距离看到世界各地的杂技演出,特别开心!”惠民演出现场,后排没有座位的观众把孩子高高举起,或者干脆让孩子骑在自己脖子上,孩子边看边高兴地拍着小手。

在杂技节的公益演出中,余名园林工人、环卫工人、城管基层执法人员、公安干警等一线工作人员齐聚一堂,现场感受世界杂技艺术的风采。从惠民演出到公益汇演,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经成为河北人民心中的“亲民品牌”。

杂技的未来大有可为

“是否可以通过艺术创作、节目编排,将历史文化以杂技等艺术表演的形式,让景区的文化内涵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在游客面前?”本届杂技节执委会主任、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妹芝在杂技节品牌活动国际马戏论坛中提出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杂技运营者的困惑。

杂技艺术如何实现长足发展?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余位杂技专家切磋交流,探讨发展思路,共商发展大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杂技早已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只有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杂技的未来才能越走越远。

“马戏表演已成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加利亚斯蒂尼艺术公司总经理瓦尼塔·斯蒂凡诺娃表示。加拿大滑稽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总监毅维斯·达葛耐也认为,马戏艺术已成为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合作领域。

交流,让先进的运营理念在不同国家间互通有无,交流,也让艺术创作实现创新发展。

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式晚会节目《淀上荷香》,将古筝、白洋淀荷花场景等中国元素与蒙古的柔术相结合。

杂技节开幕式中使用的LED、冰屏、投影纱等科技感十足的设计,节目“淀上荷香”将古筝、白洋淀荷花场景等中国元素与蒙古杂技演员的柔术相结合,让杂技告别了单一凭技艺取胜的创作理念,而是更注重美感与整体效果,这些都为杂技艺术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讲好中国故事的“吴桥杂技节范本”

本届杂技节由石家庄、吴桥、沧州三地联动举办。对于很多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外籍演员而言,热情的观众成为他们在这个陌生城市里最熟悉的人。

每个笑容、每次欢呼、每阵掌声都是这些演员未来回忆里的“中国印象”,也是他们回国后与同伴交流时口中的“中国人民”。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吴桥国际杂技节,能为中国观众表演杂技,我感到非常激动,观众给到我的反馈也是很激动的,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来自阿根廷的表演者埃斯特班一边向记者讲着感受,一边跟着记者学起了中国话。

“第一次来石家庄,感觉特别好,我们爱这里,我们爱中国!”两位德国手技表演者争相表达自己的感受。

记者刘梦妍与阿根廷杂技演员互动。

讲好中国故事,并不只是停留在作品里,更应鲜活地体现在生活中。在这场国际盛会中,石家庄、吴桥、沧州向全世界展现了活力与魅力、热情与包容、开放与古朴。让世界记住河北,让河北走向世界,共襄盛举,共筑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ys/13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