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正式开通。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刘凤敏
大运河承载着太多回忆和期盼。6月24日,在北运河廊坊香河段与北京同步旅游通航一周年之际,又迎来了京冀北运河旅游航道实现互联互通的历史时刻。河北人坐船去北京、北京人泛舟游河北成为现实。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存留下的许多历史遗存,诉说着它昔日的辉煌。曾经,民众依航运谋生,运河两岸景点星布,文人墨客书画诗咏……而今,大运河京冀通航,桨声再次扬起,连通的不仅是水路航道,更是畅通了千年的运河文脉。昔日运河繁华盛景,正在一步步穿越千年时空,眼前再现,更多地让我们感受到“渔唱樵讴听不辨,人声半在水声中”的文化盛景。
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这是百年来京杭大运河首次全线贯通。
一船通京冀,一脉传千年。千年大运河贯穿吴越、两淮、齐鲁、燕赵等多个文化区域,带动了大半个中国的文化交流,织就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纽带,而大运河河北段全长公里,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遗址完整、遗产资源丰富,是大运河中颇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如今,大运河京冀段通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体现,更有利于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千年航道华丽转身,风光更胜从前。
水波动,文化兴。曾经,漕船停靠渔灯初起,宵鼓声声中,运河夜市开启。一时间唱斗声、报斤两声,拨打算盘声,渔郎的叫卖声,声声入耳,而运河文化,也在岸边纤夫一声声的号子中铿锵前行。如今,随着大运河与旅游不断融合发展,特别是京冀北运河旅游航道又实现互联互通,京冀游客乘坐游船循着历史的河道,去聆听大运河故事,一览大运河的旖旎风光。
杨洼船闸是一座双线船闸,10米宽、65米长,南北各有两扇人字形的闸门。
碧波微澜,惠风和畅。文化和生态密不可分,更和产业、旅游等紧密相连,不同地域呈现出“和而不同”的文化风貌。近年来,河北省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其中沧州吴桥大运河园区借助杂技大世界的资源开发新兴旅游模式,衡水开展“漕运印象、非遗表演、码头名人”等主题活动,在魏圈村建成全国首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村级博物馆,更多地让观众进入大运河旅游文化体验,深切感受到大运河“风景这边独好”。
游客乘船游览北运河。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原标题:《刘凤敏:大运河京冀通航,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