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寺一村位于铁城镇驻地东南3.8公里,地势高洼不平,自然沟多。全村人,均为汉族,村北有40株树龄在年以上的侧柏一片。村内有古槐一棵。
据查,该村原名碌碡村。明永乐二年(公元年),该村姓彭者建一大寺院,故取村名彭家寺,后分成一村、二村。
在一村,姓蒲的人氏现有近人。祖籍山东淄博蒲家庄,这是个多人的大村,都姓蒲,无杂姓。蒲松龄的故居就在此。据一村蒲仁生、蒲仁喜介绍,他们姓蒲的年长者有时赶到“清明节”还要去那里祭祖。因他们的辈份大,在蒲家庄已找不到同辈,大都称他们“爷爷”。
原来,蒲仁喜在彭一村保存有唯一的一本《蒲氏家谱》。可惜,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抄走烧毁。
蒲氏是清雍正元年(年)迁来,至今已年。他们只知道,本村的蒲氏祖宗当时是兄弟两家赶着驴车、挑着担子来的,家在此落户后,艰苦创业、打井修渠,平整土地,种树种田,繁衍生息,日子越过越好。
家乡蒲家庄,村民爱松柏,把它看作是家业万古长青,老人健康长寿的象征,因此起名字,也喜欢取松字,象蒲松龄就是一例。来吴桥的蒲氏后人,同样爱松,在村北栽植松树林一片,现仍有40多棵郁郁葱葱,人们看到这些,便想起蒲松龄的名字。
正是:本家蒲松龄,《聊斋》而出名。家族离淄博,吴桥来务农。祖上出名人,蒲氏都光荣。作者:孙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