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成5个部分写于大概7,8年前,其他部分在本条推送的下面几条哦~祝你阅读愉快!)
前言:
科技可以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但勇气才能改变你的人生。
将最新的IT技术与最出色的创意结合起来促进人际的沟通总是让我异常兴奋。我写这部短篇小说的动机就是希望把这种兴奋传递给我的读者。希望所有读到这个故事的人都能收获人生大创意。
PARTONE:
吴桥
身在上海,变化是常态。路在变,桥在变,房在变,人在变,心在变。吴桥却总有一种莫名的怀念感觉,他喜欢在回忆中思考。他最喜欢念叨的一句话是:多希望回到从前,在从前,秋天不叫做秋天,秋天叫做童话。
他选择居住的上海一角,是徐家汇区域里难得的被遗忘角落,这块地方似乎从未被地产开发商贪婪的眼睛看中过,而这正是吴桥想要的。对他来说,家的感觉是第一的,而只有一个多年几乎都没有变化的地方才会让他有家的感觉。的确,快10年了,他住的地方周围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也许这里是徐家汇最偏的地方,感谢上帝,吴桥总是这么想。
吴桥平时最喜欢的音乐是《柏林恋人》。在这首歌里,挪威素有玫瑰仙子之称的凯瑞·布莱妮丝(KariBremnes)以极具感染力的歌声婉婉叙述着一个让人惆怅不已的故事。吴桥感觉这个故事其实就时常发生在他的身边。吴桥最喜欢听的部分是曲子的一开始,吉他轻轻的一勾弦,是如此的突如其来却又那么的意料之中;随后鼓槌清晰地一敲击,每每让沉醉的灵魂一怔,Kari如月光般挥洒的声音瞬间就无拘无束铺洒开来,将吴桥淹没。吴桥特别喜欢被某种莫名的感觉瞬间充溢的感觉,一如同他第一次看到旅游系列丛书LonelyPlanet(寂寞的星球)书名时的感受。
要说清楚吴桥,就要了解一点吴桥的童年。吴桥这个人从小就不信权威,因而他从小内心中就比较“无法无天”,没有太多条条框框。也因此,吴桥并没有不良少年的任何坏毛病,因为他从小就不用通过反抗现有条条框框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其实太多的不良少年不是因为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太少而桀骜不驯的,而是因为受到了太多不得要领的约束而导致的。
追根溯源下,吴桥怀疑自己这种心态成形于一次小学暑假作业。由于自己父母都是老师,自己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以上小学时,每到开学老师评讲寒暑假作业,其中会有相当一部分让吴桥来念自己的答案,因为每次吴桥的答案都和标准答案一样的正确。久而久之,吴桥开始觉得老师似乎开始不核对他当众念的答案了,而且自己无论说什么都是标准答案。
那年夏天,吴桥特别贪玩,以至于到了开学前一天,他的语文暑假作业还有一大半没做。那个晚上,吴桥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匆忙地把语文作业填完,一大半他确信知道正确答案,剩下的一小半,尤其是字的偏旁部首,是需要查字典核对因而颇为费时的,他就凭着小聪明自己瞎填,估计也能有个八九不离十;另一件事情就是他祈祷明天语文课上老师会突然不喜欢他,而挑另一位同学宣读自己的暑假作业。
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再次证明了墨菲法则的灵验-ifsomethingcangowrong,itwill(假如一件事情能够出错的话,它就会出错)。第二天语文课一开始,语文老师就笑眯眯地叫吴桥站起来宣读他的正确答案了,此时的吴桥再没有了往日的自豪与骄傲,取而代之的是焦虑和生怕被捉到时的恐惧。
然而,此时的吴桥并没有勇气向老师和同学承认自己的暑假作业做得不认真,而且其中一部分是瞎写的。他不能接受别人不再视他为好学生,哪怕仅有这种可能也不行。于是,吴桥在磨磨蹭蹭站起来的同时,心理已经决定赌一把,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错的也当标准答案念了。很快,奇迹发生了。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是因为它总是在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时候发生。
吴桥很快发现,居然在自己读完所有的所谓“标准答案”后,老师和所有的同学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俨然一副全盘照收的感觉。怀着忐忑而又得意心情的吴桥,下午放学后忙回家翻了字典,发现其实自己白天读的作业里有好几个错误。就在翻阅字典的那一瞬间,小小年龄的吴桥似乎明白了一些生活的微妙之处。他临时决定的这一赌固然让吴桥失去了一次做个诚实孩子的机会,却意外地给了他一个人生的重大启示,而这个启示贯穿和影响了吴桥的整个人生。
个中微妙在10多年后,吴桥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被时常想起,拿出来玩味。他从中获得的启示很类似苹果总裁斯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在著名演讲-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Hungry,StayFoolish)中提到的,即人生的很多东西都是要等过去了回过头来看才了解它的重要性和意义,而当你将自己人生的不同点连起来时也才能看出意想不到的轨迹。
后来吴桥乱读野书的时候,接触了些心理学的书,就明白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专门的术语,叫做移情(Transference)。因为在家里,他从小就不拿父母当权威,做教师的父母为人在他们那一代中算比较开明的,所以也不太当回事,吴桥从很小就习惯于自己做决定,碰到问题时他并不觉得父母是最好的求助对象,吴桥更喜欢冷静下来思考,想出自己的做法,最好还是别人没想到的。他始终觉得如果世界上有比做错误的决定更糟糕的话,那就是让别人替自己做这个错误的决定,当然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在这个意义上吴桥是一个非典型中国人。由于老师和父母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是处于相同地位的角色,都代表了权威和权力,所以如心理学里移情原理揭示的那样,如果一个孩子对自己父母的态度不是毕恭毕敬、惟命是从的,那么他也会对老师和其他所有处于类似地位的人,比如他未来的老板等等,持相同的态度,哪怕很多人自己没有感觉到。
吴桥的这种性格和心理特征让他从很小开始就有着批判性的思维。然而这种批判性的思维主要集中体现在吴桥的学习、工作和事业方面,而吴桥在对待感情问题上却是犹豫的。这让人想起时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的评论,他说当他给那些在事件中舍生忘死一次次冲入即将倒塌的大楼和熊熊烈焰中救人的救火队员颁奖时,这些勇敢的人在领奖台上却紧张得手足无措,在随后对公众的演讲中更是手心发汗,话不成句,他从此了解了勇敢的多层含义。
另一个在吴桥比较小的时候就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东西倒是个现代化的产物—电脑。吴桥从初中便开始接触电脑和网络,从最早的IRC聊天室一直玩到最新的SNS和网络游戏,他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历史也就是电脑和网络在中国成长的历史。正因为这样的成长经历,他思考问题很多时候是放在一个电脑和网络环境中,这包含了他获取、验证、分享信息和形成观点的方式,当然还包括了他解决生活中大多数问题的方式,这其中就有找女朋友。吴桥始终相信,自己的爱情一定是基于某种数字元素的,会很cool,然而对于它到底将如何发生,吴桥并不知道,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爱情的期待。
吴桥是在到大学后才渐渐有些许感情方面的经历,他在这方面的大量空白为他后面的人生境遇提供了无限遐思。这就如同书法中的飞白和国画中的留白。
PARTTWO:
相遇之梦
吴桥第一次有小鹿乱撞的感觉是在地铁里。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穿过港汇广场走进了徐家汇地铁站,站在站台上开始等开往人民广场的地铁,地铁按时徐徐开进车站,吴桥下意识地循着列车驶来的方向望去,这一望注定了吴桥在接下去无数个日夜中的兴奋和沮丧。吴桥抬头望见了一张典雅、精致的女孩脸庞。
毫无疑问,这是吴桥第一次看到这张脸,但他却有非常熟悉的感觉,后来回想起来,吴桥认定着是因为这个女孩集中了他最喜欢的五官类型和脸型,一定是自己梦到过这样的长相,要不就是自己曾经画过。她那大大的眼睛似乎会说话,每看左右一下,都像是给这个平淡的世界增加了一抹精彩,鹅蛋型的脸庞白里透红,基本未施粉黛,高高的鼻梁下是一张精致的嘴巴,嘴角微微上翘,如果按照传统中国审美中樱桃小嘴的说法,她的嘴巴显然要大些,但这正是吴桥喜欢的那种,他总觉得这样微微上翘的嘴巴代表了对生活充满的渴望和胃口。吴桥一直认为,再精美的食物也比不上饥饿的胃口,没有胃口生活将彻底失去滋味。
那个女孩穿着宽松款式橘黄色的毛衣和黑色牛仔裤,显得洒脱而干练,长长的头发似乎是在空中优雅的盘起。由于她面对着吴桥,他无法确切地知道女孩背后的发髻到底是什么样的。
吴桥第一眼看到这张脸就知道他的命运会和她有关。然而,人总是在命运的重要转折口要停一下,歇一下喘口气,并不会、也不愿,抑或是不敢马上穿过这个转折的十字路口.吴桥也不例外.在心头充满了一阵狂喜之后,他却不再敢看那个女孩一眼,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熙熙攘攘上下车的乘客身上。
这趟车比较挤,等他低着头看着路上了车转过身来时,那个本来站在他对面一侧等车的女孩已经不见了踪影,吴桥在尽量不大幅转动头的情况下,用眼睛狠狠地从左到右在视线所能及的范围内扫了一遍,但却不见那一抹热烈的橘色。
颇为遗憾之余,他不由低了低头,却突然眼睛一亮。原来他的左手一直抓着上方的地铁把手,他低下的目光不经意见穿过抬起的左手看到那个他刚才在紧张寻找的橘色,“啊,她什么时候站到我后面了”,吴桥心理一整慌乱。但他很快定了定神,定睛再看,从女孩毛衣下摆的方向,吴桥判断她一定是背对着站在他的身后,于是他大胆回头去看那个女孩,由于车厢比较紧,基本上无法调整站姿或位置而不弄出大的动静来,所以吴桥并不敢转身看个究竟。而这个回头的角度正好可以让他近距离看清这个女孩小半个背影,原来她那整齐的向后梳的发髻是用三个橘色的发卡固定的,随意中透着一丝艺术的感觉。由于距离比较近,就在转头的一瞬间,吴桥还闻到了女孩身上一股很淡的香味,至于是薰衣草味还是香奈儿的Chance香水味,他是分辨不出来了。吴桥的头哪敢久留,扫了两眼后,马上转了回来,恢复到了本来位置。
车很快就到了黄陂路站,那个女孩很麻利的下了车,看着那个女孩下车后远去的背影,吴桥心中充满失望,他多么希望她是和他一样在人民广场站下车啊,最好还能从同一个出口出来,然后惊喜地发现他们还在同一个写字楼里上班,这样他就可以经常看见她了。吴桥正这么想着,地铁的门啪的一下关上了,突然间一种失落的感觉袭上心头。
吴桥像往常一样来到公司,走到自己的位置,打开电脑,开始收email,今天看到了另一个令人兴奋的新SNS游戏插件制作的策划,他心中兴奋了一下,他很喜欢游戏,尤其是策划精良的游戏。但很快他的脑海中就又浮现出了那一抹橘色。真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啊。他很快意识到,准备制作自己喜欢的游戏项目与回想那个女孩同样是愉悦的事情,但愉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前者是一种做自己喜欢事情时的愉悦,是一种满足的感觉,后者则是一种对异性的向往,是一种希望的感受。吴桥这一整天都有点魂不守舍,无论走到哪里,眼前似乎都会一恍惚出现那个女孩的身影。
其中一次出现在他中午下去吃午饭时的电梯里,他走入电梯就有点魂不守舍地又开始想了,以至于两眼凝望着电梯里站在对面的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是吴桥隔壁公司的市场助理,人很活泼,见吴桥在电梯里一直盯着她看,就说:“Hey,你老看我干什么?难道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这么一说,吴桥才从白日梦中猛然醒了过来,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忙说“不好意思啊,我在想事情,不是故意盯着你看的”,看那各女孩有些愠怒,吴桥脸一红还傻乎乎的补充了一句,“哦,你的脸上没有任何东西啊,是我不好,”就赶忙钻出了电梯,他知道如果再不出来,自己还不定会说出什么毫无逻辑的话。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可那女孩的身影又开始在吴桥的脑海中浮现了。他开始热切地盼望明天能再次见到这个女孩。然而这个念头甫一出现,他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了,那个茫茫人海,这个城市有近两千万的人口,两个陌生人能在地铁里见到第二次的几率应该接近于零吧。可是他还是禁不住要这么想,就在这种恍惚中,吴桥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时间不知不觉中到了第二天。
其实第二天早上吴桥走得很匆忙,可能是由于前一天晚上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入睡,所以第二天闹铃响了两次才匆匆起床,一路狂奔后终于赶到了徐家汇地铁站,掏出手机一看,只比平时晚了3、5分钟,此时他的脑海中只有按时赶到公司,不要迟到,昨天那个女孩并没有出现。可就在他冲入地铁的一瞬间,他突然闻到了那股熟悉的香味,他心中一颤,抬头一望,正是她。今天她穿了一身蓝衣,吴桥不禁暗喜,真没想到我今天还能碰到她啊,更没想到我迟到了几分钟,结果她却还在。
也许冥冥之中果真有缘分。
今天的车,刚停了一站。车门一开,就见到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跳上了车,她一进车门,就嚷道“哎,薛梦笔,好巧啊,上班路上碰上你了。”她打招呼的那个女孩就是自己今天又看见的人。原来她叫薛梦笔啊,刚上来的这个人应该是她的同事,她们应该是在上班路上碰上了,吴桥正这么想着,就听见那个刚上来的女孩开始说起她最近看的一部国内动画片,名叫《神厨小福贵》,说是很好玩。讲了清朝末年布衣少年小福贵的什么故事,吴桥反正就听清了,这个小福贵应该是个卡通形象,为了救亲人什么的,做了慈禧太后的首席御膳大厨什么的。
听着听着,吴桥就觉得这个故事可真荒唐,居然连个卡通形象都被放到了清宫戏的背景里了。正这么想着,薛梦笔说话了。
吴桥听不太清她说的具体内容,可能是生怕偷听被她发现吧。处于爱情诱惑中的人就是这样谨小慎微。但是薛梦笔说的大概意思,吴桥听明白了,她说她也看过几集,但她不喜欢这部动画片,因为到今天为止中国人的绝大多数小说和电影电视中写的都是奴才、主子的故事,无论故事如何百转千回,最后不过就是伺候好了皇上皇后什么的,没想到现在这种趋势居然还进入了给儿童看的动画片,这不是从小给小孩子灌输奴性吗?!
听到这,吴桥惊呆了,薛梦笔的想法岂不是和自己一摸一样吗?看来自己和她不但有缘,似乎还很可能有份啊。他不禁对眼前这个女孩更增添了一份好感。其实此时的吴桥多么希望和她探讨一下这部动画片啊,顺便再告诉对方自己最不喜欢的动画片还包括时下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如果碰巧她也和自己一样不喜欢这部动画片,那他们可就有一担子的理由多聊聊了。
因为着一大早的意外收获,吴桥这一整天都很兴致高昂。吴桥在看到这个女孩第二次的时候就知道了她美丽的名字,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完美。
虽然就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名字有什么关系吗?即使换一个名字,玫瑰也依旧芬芳。但在此时吴桥的心里,因为知道了对方的名字,他感觉和对方近了很多,和他想象中的幸福又近了一步。
---其余部分请看下面几条推送---S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