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
源自温州网论坛
叶青城
说实话,方案出来时,我们好像都不敢大声批评,因为好不容易等到的东西,现在公示好像撤掉了,应该是有所变动,所以探讨一下也没什么了。其实去年的那版真的是由史以来最好的一个版本,在去年那版本上微调就已经不错了,动来动去最后成阉割版。我也不是说公示的这一版就很差,相对很多城市来讲,温州的这个规划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但因为期待更好,所以希望有所改进。
我的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恢复S3,与M3更好的分工,二是M1一期就延长至柳市。其他的小建议很多,特别是对于运营时的站名有非常大的意见,站字与Station千万别加,各个站点的名称必须好好取,什么楼盘名称就别乱用了。
一、建议恢复S3线,以现温州站为起点,一期通达鳌江流域
1.理由:
A.S3与M3虽然走向相似,但功能却有很大区别,鹿城-瓯海片与瑞安-塘下片是温州人口规模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两个区域,快速通达的必要性非常强,通过M3或是S1与S2的换乘无法做到这一点,唯有S3能担此重任。
B.取消S3的族,要利用s2沟通平阳苍南地区,S2的线路总长会非常长,大约会有公里,运行或以后延伸等各方面会有诸多问题,而S3则相对短很多,大约在75-80公里左右,较为合适,也符合平阳苍南往温州市鹿城瓯海片通达的主要客流流向要求,S2则可以轻松接向瑞安站,全长也能控制在80公里左右,比较合适。
C.既然定位市域铁路,如果连市域南面平原两百多万人口的地区都不能纳入一期建设,那这市域铁路太局限了,恢复S3,80公里里程通达鳌江流域昆阳、鳌江、龙港、灵溪,理所应当。
2.调整细节:
A.错开S3与M3线的部分线段的服务区域,M3线从白鹿洲站起向西移,从南塘河西到龙霞站后再向西拐经蛟凤路南下,增加M3站点。双线缠绕换乘,利用S3快速通达与M3站点密布,使轨道交通线网趋向合理。
B.加强S3线快速通达能力,统筹线路站点设置以及减少线路弯曲走向。例如在温州中学与万象城中间设站,到达两地均不超过米。比如,塘下往南段不要向东弯曲,直接南下接向瑞祥新区仙甲村。
C.建议M3线茶山站南段线路北移,向西在温州乐园设立站点与S3线换乘,再向西在肯恩大学南面设立站点,再向南拐到星光村,这样,通达温州乐园、温州肯恩小镇、丽岙浙南花城、瓯海时尚智造小镇等重要节点。
D.S3线平苍段从昆阳南下后,建议向西移走火车站大道,连接鳌江火车站东、银泰城、万达广场,鳌江东面田野虽然好走,但忽略了客流需求。
二、建议M1线一期延伸至柳市片
1.延伸理由:
柳市-北白象是温州重要的经济重镇,人口大镇,柳市片西部(不含S2通达的翁垟黄华)近五十万人,几乎相当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级区域,与温州市区隔江对望,原本的S2因市域铁路的一些特性要求,没有通达柳市片主要区域,令人遗憾,M1线完全应该尽早通达柳市片,推动柳市工商服务业发展,推动温州都市区一体化进程。
2.延伸细节:
跨江后设磐石、茗屿、北白象、横带桥、凰屿等站点,二期可考虑未来发展需求选择向东北接向乐成或直接接入翁垟片区的S2站点。
三、建议S2线与S3共桥过江后,向西延伸接入瑞安站
1.延伸理由:方便瑞安片区民众高铁出行
2.延伸细节:
A.在宋家埭设立S2与S3线换乘站南滨站,与北面的人民路站(东山站)形成双站反向同台换乘,不要再像灵昆站的设计,本可以与机场站形成双站反向同台换乘,却因为一点点难度而放弃。
B.在孙桥设立站点,服务飞云镇、宋桥、孙桥及温职瑞安学院。
C.在瑞安站北十字路口设立站点,服务瑞安站与江南新区,预留向仙降马屿片延伸的条件。
四、远景方案建议点
1.M2线或M4线应当考虑接入滨海职业教育园区
2.S2线考虑预留杭绍台温或沿海铁路乐清东站站点换乘
3.S1与S2线机场站到灵昆站间间距极大,不知道还有没有条件在中间的浙南科技城蓝田片设置站点,若条件允许,希望将S2下行线往东弯曲,S2双线中间设置岛式站台,增加蓝田站。
4.很多信息包括车辆运行图显示S1的瓯采站有列入一期,但在实际施工中不知道瓯采站是否在一期开通,若条件允许,希望是一期开通,因为北面有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第二职业中专。
5、远景方案应该多做预留,包括S1线西端的延伸,S2线的延伸,S3线的延伸等,M4线可考虑在飞云江两岸形成环线。若S3线向上塘方向延伸,可考虑M3线与S3线从三江到温州北站之间的并线过楠溪江。
五、站点名称问题
1.站名后加站字不合理
A.几乎没有看到别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图上除了火车站外的站点会以站字结尾的,这样的模式,增加了名称长度,像高铁站站,温州西站站等称呼更是不合理与有点冗长搞笑。
B.在英文名称表达上也非常不方面,机场,翻译成WnzhouLongwanIntrnationalAirport已经够长,还加上个Station,WnzhouLongwanIntrnationalAirportStation,在小小的运行图上,字眼就显示特别小,有些站名字大有些站名字小,斜斜密密麻麻,整体非常不雅观,视觉不方便,难看不实用。
C.报站不简练,轨道交通每站运行时间较短,乘客也喜欢简短清楚的报站,加一个站字,英文再加一个Station,甚至如果有本土语言报站,那这就夸张,完全没有必要。
D.如S1线,直接以:桐岭、高铁站、秀屿、新桥、德政(牛山)、龙霞、温州站、惠民(中央绿轴)、文昌、状元(御史桥)、三垟湿地(黄屿)、瑶溪北、瑶溪南、奥体中心、永中、机场、灵昆、瓯扬、瓯帆、瓯采等为站名,显示干净利索。
2.站名取名太随意(不知道是不是外地团队不熟悉温州的原因)
A.站名最好是具有一贯性,因此取名不可太随意,轨道交通网站并不是一条线,比如S1线有站名取名龙腾路站后改为状元站,都不太合适,要考虑到M2线路的站点命名。看规划图上M2线状元南站在S1线状元站北面,这样合适吗,显然不合适,运行一段时间后改名更不合适,在规划时就应当考虑到这种问题。
B.有传统地名就别用楼盘名称,有好听富有人文气息的名称就别用难听且普通无意义的名称,有简短名称就不要用复杂名称,有大地名就不要用小地名,像新城车站站这些撤消了的或像温州站那样即将撤消了的名称不要使用。
附:站点名称建议(规划原名-建议名称)
M1线:
岛中岛站-吟州、江中花园站-樟里、CBD中心站-滨江商务区、中央公园站-岠江、杨府山公园站-杨府山、新城车站站-旺增(物华天宝)、惠民路站-绣山、车站大道站-吕浦(时代广场)、白鹿洲公园站-白鹿洲、银都花苑站-吴桥、西山路站-西山、平天路站-上河乡、秀浦路站-上汇
M2线:
上叶站-丰门、上戴站-嵇师、鹿城工业区站-牌楼、下寅站-翠微山(黄龙商贸城)、勤奋路站-郭公山、工人文化宫站-百里坊(信河街)、筲箕涂站-洪殿、罗湾锦苑站-涂村、蒲江路站-蒲州、汇金锦园站-上江、汽车东站站-屿田、状元南站-状元、温州大道站-马鞍岭(金岙/瑶溪北站)
S1线(部分站点已改):
温州南站站-温州高铁站、下斜站-秀屿、德政村站-牛山、龙霞路站-龙霞、温州站站-金温广场(温州大道)、府东路站/惠民站-中央绿轴(世纪广场)、上江路站/三垟湿地站-黄屿、文昌路站-文昌、龙腾路站/状元站-御史桥
S2线:
翁垟北站-海屿、翁垟南站-翁垟、塘下站-崇泰(与清泉站这个传统名站的站名对应,这一带以前属崇泰乡,塘下站名称留给S3线)、上望站-薛里、世纪大道站-上望、人民路站-东山
另注图中M3线与S3线站名:
M3线:温州北站、后江、三江、罗浮、瓯北、海坛广场、中山公园、龟湖水乡、白鹿洲、南塘、龙霞、炬光园、蟠凤、南湖、霞坊、仙垟湿地、附一医(生命健康小镇)、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温州大学)、帆游(温州乐园)、下川、白门(温州肯恩大学)、丽岙、星光村(时尚智造小镇)
S3线:金温广场(温州大道)、横港(万象城)、仙垟湿地、南白象(温州商学院)、帆游、仙岩、罗南、塘下、岑歧山、仙甲(瑞祥)、万松路、隆山路、东山、南滨、万全、练川、昆阳、平阳中学、鳌江站、平阳万达广场、平阳银泰城、龙江、龙港新城、白沙、宜山、江山、云岩、灵江、渎浦、苍南银泰城、苍南中学、苍南站、苍南汽车西站
六、运营线路的名称问题
建议不要使用温州市域铁路以及S、M来作为线路运营时的名称,统一使温州轨道交通X号线来表达,特别是作为汉语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加入英文字母,一个部分民众识别不方便,二是称谓不简练,三是字母没有中文表达方式。建议做项目规划时可采用S1、S2、S3线,M1则改成M6,M2改成M7,M3改成M8,M4改成M9,这样规划中就变成S1、S2、S3、M6、M7、M8、M9等七条线路,
正式运营后,S1、S2、S3、M6、M7、M8、M9直接使用1号线、2号线、3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作为名称,中文正式名称则是温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以此类推。4号线与5号线为S4/M4及S5/M5预留。
附1-3月(年第一季度部分经济指标)
历史回顾
市域铁路S3线有了转机
市域铁路S3线,我们等你等得好辛苦
关于筹划温州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建设的议案
《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公示
台州市市域铁路线网规划修编成果公示
隐匿半年之久的市域铁路S3线或将重见天日
苍山蓝海问政抗议取消S3
温州市域S1线首车面纱揭开,发车仪式正在举行!!!你们能接受“S3线”被取消吗?
长按著名的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