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先有窑厂店后有北京城”?窑厂店与北京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在吴桥县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先有窑厂店,后有北京城”,几乎是老幼皆知,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窑厂店村,在安陵镇政府东北约一公里处,现有村民余人。该村紧邻京沪铁路,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隔道相望。
根据《吴桥县志》中记载,窑厂店村是在“燕王扫北”时期,人口大迁徙,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而来的人们建立的,当时村中有很多烧窑的窑厂和店铺,因而取名“窑厂店村”。当时燕王迁都以后建造的北京城,其用到的砖就是由窑厂店村的这七十二座窑烧制的。这也就印和了民间“先有窑厂店,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如今走进窑厂店村,在村民的院墙、猪圈等建筑物上,还到处能见到又宽又厚的特大型青砖。
根据资料分析以及调查走访得知,出于运输方便的考虑,这些规模数量庞大的古窑厂皆依河而建,这同时也就促进了当时漕运经济的发展。在明初时期,这些窑厂供砖就漕艘搭解,后遂沿及民船装运。在安陵运河东岸还建有古码头。窑厂与码头,公共构成了当时窑厂店村的兴旺繁荣。
窑厂店砖的发现,与遗留下来的七十二座窑址,证实了吴桥几百年来的土地结晶。人民的汗水与智慧也伴随着城砖进京,镶嵌在了北京的城墙,铭刻进历史。无论是对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意义深远。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