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今天沈城多云,最高气温将回升到11℃上下,不过夜间的最低气温依然只有-4℃。周四会迎来本周第二轮冷空气,白天的最高气温只有6℃。本周一直到周四,气温都会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本周五、周六,沈城将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气温相对平稳,最高气温可维持在10℃到12℃之间。
本地新闻
1、沈阳杂技团《炫彩车技》荣获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
10月31日,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由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的《炫彩车技》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一举摘得“金狮奖”!再次问鼎代表中国杂技高水平赛场的最高奖项!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是经国务院批准保留的以杂技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赛事和文化节庆活动,被国际杂技界誉为世界三大重要杂技赛事之一。由文化和旅游部、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于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在石家庄、沧州和吴桥县三地举办,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朝鲜、蒙古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个节目和中国的5个节目参赛,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1名国际杂技界专家组成评委会,本届杂技节共设置3个金奖——“金狮奖”。
《炫彩车技》导演是著名编导李春燕,她执导的首部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一度轰动上海滩。担任技术执导的是原中国杂技团孙力力。孙力力是中国杂技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她8岁即登台演出,以45岁高龄凭借高难度技巧斩获全国杂技比赛金奖,54岁带领中国杂技团攻下有着杂技界奥斯卡之称的“金小丑”奖。两位顶尖人物的加盟,极大提升了节目的艺术水准,加之服装、音乐等专家的倾力支持,打造了这台令人激越振奋、高端时尚的艺术精品。
2、年度沈阳市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申报启动
11月4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年度沈阳市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申报工作已于近日启动。申报时间为10月25日至11月10日,需登录沈阳市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在完成注册后按项目类别进行申报。
此次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申报包括技术交易受让企业补贴、成果转化人才动态支持补贴两大类。技术交易受让企业补贴的补贴范围为沈阳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在沈阳市实现转化,并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将择优按照成交价(技术合同需经登记机构认定登记)的5%给予受让该科技成果的企业补贴,每年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万元。成果转化人才动态支持补贴的补贴范围是对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或核心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支持,对创办的企业或成果在三年内(年9月30日至年9月30日)实现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0万元、万元、1亿元的,综合质量效益情况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万元、万元奖励。
3、“70后”辽籍高官崛起,辽宁沈抚新区管委会主任连茂君南下天津任副市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天津11月5日综合报道据“津云”客户端消息,年11月5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任命连茂君为天津市副市长。至此,全国“70后”高官增至18人,其中辽宁籍五人;有12省份政府领导层有“70后”副职,其中福建省副省长郭宁宁、海南省副省长冯忠华、河北省副省长葛海蛟、天津市副市长连茂君都是辽宁人。12人中,不少出身于企业,相当一部分曾任金融系统要职。
据中国经济网地方党政领导人物库资料显示,连茂君,年出生,长期在辽宁省工作,曾任沈阳市委常委、秘书长等职务,年任辽宁省沈抚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姚来英,年12月生,曾任南开区委书记,年任天津市副市长,近日已调任湖南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
连茂君简历
连茂君,男,汉族,年11月生,年8月参加工作,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曾任沈阳市于洪区委副书记、区长;沈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沈阳市委常委、秘书长等职务。
.06辽宁省沈抚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
.11天津市副市长。
4、以下地区要停电,您看仔细了!
记者从国网沈阳供电公司获悉,因配合市政工程,影响下列地区供电:
11月11日07时00分—18时00分,铸造变美工甲线所带美工甲干1-59#及左右分支、美工乙线所带美工乙干1-90#及左右分支。影响翟家街道:大挨金村、小挨金村、浑河二十街、污水处理厂(双电源此路电源)。
因线路检修影响下列地区供电:
11月11日07时00分—18时00分,劝工变北联乙线所带北联乙A、B、C环网单元。影响兴工北街、北二东路,联通、保利花园北园自维1#、自维2#、设计院(双电源此路电源)、千姿汇、保利花园北园、和皇家园一期、和皇家园二期。11月12日07时00分—18时00分,历工变历南乙线所带历南乙A、B、C、D环网单元、正大世纪2#变电站(原自维)。影响保工北街、北一中路、北四中路,和兴大众汽贸、易居园自维、安装公司、辽宁报业世鸿置业自维(双电源此路电源)、梦想之约。
11月12日07时00分—18时00分,朱尔变朱尔线所带朱尔干35-78#及左右分支。影响虎石台街道:虎石台南大街、蒲松路、前詹村、变压器研究院、锅厂、虎石台法庭、朱尔小学、石台北苑、红枫庭院。
11月11日06时30分—18时30分,小民屯变大玉线所带大玉干1-#及左右分支。影响大民屯镇:新庄村、方巾牛村、佟家房村、平安堡村、道发屯村、瓦盆窑、玉宝台村、村自来水、鱼池、粮食加工厂、养殖场、大棚、电信、网通、移动、炊具厂、侯巨增辣椒加工厂、沈阳东和精细化工厂、沈阳宝华诚电源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新民市公路管理处大民屯中心道班、辽宁绿立方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方巾牛排水站、新民市金丰家具厂、陈明木器加工厂、沈阳宝华诚电源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河道管理所住宅楼、方巾牛家属楼。11月12日07时30分—17时30分,大柳变吴屯线所带吴屯干1#-#及其左右分支。影响大柳屯镇:镇政府、大柳村、吴屯村、八家子村、和平村、兴隆山村、辛家店村、李屯村、苇子沟村、下营子村、上营子村、谢家村、台门村、村自来水、粮食加工厂、大棚、养殖场、鱼池、网通、移动、综合厂、农机厂、邮局、市场、粮食储备库、农商银行、鸿润粮贸、丰齐粮食收购站、恒润粮贸、丰正谷业粮贸、富顿置业、大德肉禽屠宰、宏达服装、蔷薇粮食收购、玉强粮食储备、大柳学校、李屯张宏伟粮库、兴隆山博隆粮库。
11月12日07时30分—16时30分,胜利变文孔线、胜利线、自来水线、八家子线、造纸线、糖厂线、哈户线。影响胜利街道:文华村、下洼子村、孔家村、哈户村、八家子村、刀兰村、修理村、朝阳村。11月12日06时30分—21时30分,胜利变文孔线32#所带文华分1-16#及左右分支。影响胜利街道文华村。
温馨提示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提示,计划有延后执行、提前送电或因不可抗力取消的可能。请各用电单位和居民安排好生产和生活,关闭用电、用水及煤气设备,防止意外发生。如果有问题,请致电国家电网服务
本栏目为沈阳帮联合沈阳市旅游委员会联办,文章已获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似水年华,沈阳吟唱了年的光阴故事
沈阳城的漫漫时光,倒映在茫茫的浑河水中。迎来了繁华,送走了喧嚣。从明朝到今天,倒映在浑河记忆中的主角,恐怕就是沈阳市的中心街路——中街了。从建立至今,多年间记录着沈阳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大变迁,更是沈阳商业传奇的活化石。
明代的沈阳城里,最神奇的便是中心庙,它几乎是沈阳最小的庙,占地不足半亩,处于沈阳老城中心点。位于今日沈阳故宫和中街之间的中心庙,是沈阳古城中央的座标点,有人说它是沈阳城四象八卦中心的“太极”。
不管怎么说,这神奇的中心点在一代代沈阳人心中意味悠长,中街的故事就在这座庙宇边蔓延开来。明朝时期,朝廷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明洪武二十一年(),明地方政府在元朝修建的沈阳土城基址上修筑砖城,城内开辟十字大街,这便是中街的雏形。
就在沈阳建砖城的那年,中山庙兴建起来。明代永乐年间,沈阳周边地区设立抚顺、开原、广宁等马市,官方收购女真人、契丹人的马匹、人参、兽皮等,进而促进了边境经济贸易的繁荣和发展,由此带动了沈阳商业的繁盛。
中心庙最脍炙人口的传说在清代。相传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城后,选了城里最中心的位置,把“关老爷”的塑像恭恭敬敬地供在庙里,并请人写了“忠义千秋”四字金匾挂在庙内,人们也把这座庙叫座“忠义千秋庙”。后来老汗王觉得庙前面也应该有一块写有庙名的匾,就找人来写。因为挂匾的地方太小,写不下“忠义千秋庙”五个字,就简单地写成“忠庙”二字匾。挂出来后,老汗王觉得这个匾名能让群臣像关羽那样忠君爱国,意思也不错。由于过去的匾是竖着写,有的人就把“忠”字念成了“中心”两个字,却正好应了它所处的位置,后来人们也就将这座关帝庙叫做“中心庙”了。
不管怎么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仍沿用明代沈阳城,地上建筑仅作简单修缮和增建。到了太宗皇太极时期,沈阳城开始改建,由“四门”改为“八门”,中街等城内街路,从“十”字街改为“井”字街。“井”字街的八个端点直通砖城的八个城门,其中第一横画中心为沈阳故宫所在地,在第二横画中段的街路交叉点修建钟楼、鼓楼。
皇太极将故宫北面钟楼、鼓楼之间的地段命名为四平街,取意“四季平安”,因其位于沈阳古城中央,又称中街,沿用至今,“中街”的街路格局正式形成。
在这个清代如同弹丸之地的首都中,密密麻麻地布列着皇室贵胄们的居所、清王朝的衙门。这里不仅有“八大铁帽子王”的王府、盛京六部,也有以后的承德县衙、盛军将军府、萃升书院、朝鲜使馆等等。
皇太极兴建自己皇宫的时候也修建了四平街,主要目的在于“前朝后市”。故宫及周边是皇帝及其大臣等办公和生活的地方,有多座王府,八旗贵族也聚居于此。但是一切生活日用品需要一个市场来支撑,于是就按照传统祖制(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即王宫之左是祖庙,王宫之右是社稷坛,王宫正面朝南,王宫后设市场),在故宫的后边构建了中街,作为贵族购买物品的场所,这个方便贵族们的决定,悄然地描述出了中街的命运线索。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沈阳成为了大清朝的陪都——盛京,作为龙兴之地,日渐繁华。这一时期,沈阳城内人口倍增,民间贸易也更加繁荣。地处盛京城中心位置的中街,有着得天独厚的商业地理位置。就是在这一时期,在中街地区的胡同里陆续出现了一些商号,中街商业街开始萌芽,至清康熙中期,中街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区。
中街两侧是钟鼓楼。每天每夜,钟鼓之声传遍城内每一个地方,跳动着古老沈阳的脉搏。当五更一过,城门大开,商贾行人就会络绎而来,店铺卸下厚厚的门板开始营业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业的发展源于需求的增加,随着沈阳的政治身份的强化,往来人口逐渐增多。清康熙十五年(),山东黄县单氏兄弟,在中街路南城隍庙附近租了几间房,开了盛京城内第一家丝房“天合利”。在清代,绣花丝线的需求很大,因而,尽管“天合利”起初规模并不大,却迅速吸引了盛京城内外的顾客,生意很快红火起来。
有了第一家商铺的成功典范,其他商人也嗅到了商机,便纷纷在中街这块风水宝地开店做生意。一时间丝房百货店、茶店、点心铺、钱号、珠宝、照相、钟表、玩具等等商号林立,顾客络绎不绝。
据《奉天通志》记载:当时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丝房当地共有42户,其中在中街开办早、规模大、资本多的丝房有17家,形成了以“天、兴、吉、洪、裕、谦”为字头的六大字号丝房,其中又以“天、吉”两大字号为最。不仅仅是丝房,据史料记载,当时在中街地区形成的行市有25处,占当时全市的70%。有果品行、估衣行、鱼行、铜行、木行、皮行等9个行,以及银市、鸟市、马市、灯市、帽市、肉市、果市、柴草市、菜市、洋货市等16个市。中街成为了东北当之无愧的最大商业街。
其中最有现代精神的当属夜市。当年的盛京城,每到掌灯的时候开市,到夜深人静才歇。这是小百货、烟酒茶点及卖小吃摊点的热闹之时。夜晚,人们可在这里买到可心商品,品尝各色风味小吃。铜行是清末形成的,延续的时间则更长。沈阳解放后“德顺成”为东北军区后勤部制作扣子、皮带卡子、帽徽和马具,“恒发永”为抗美援朝的 骑兵做马镫。
清光绪三十二年(),经盛京将军赵尔巽奏准修筑三丈五尺宽的中街石子马路。此项工程由日商饭冢工程局承包,承包金共计现小洋38万元。
中街上的时尚似乎无穷无尽。年,马车铁道由火车站通往中街。当时的《盛京时报》以四分之一版面,刊载了马车铁道通车广告:“沈阳马车铁道公司,自火车站起到小西边门开通,车票每张洋半角。”当时的沈阳,共有这样的马车29辆,马匹;每天往返运行次,日平均运客量多人次。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马拉铁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道路的通畅,带来了滚滚的客源。到年,中街86家商号的店貌初具规模,路南42家从西向东分别是同聚源帽店、洪顺盛和洪顺茂丝房、天益堂药房、老天合丝房、犹太人开的仁太洋行……京广杂货商四合庆、公济平市钱号、最早的西药房大德生、裕源公金店、官僚资本的东北银行,最东的是庆丰润帽店;路北44家,从西向东分别为李湛章笔店、谦祥恒、裕泰盛、瑞林祥(北京瑞蚨祥分号)、内金生、内宾升鞋铺、萃华金店西号……吉顺通丝房、同益成小洋货店、吉顺洪、吉顺昌、同义和丝房,最东是兴顺丝房和兴顺西丝房。
年为解决交通拥挤,奉天市政当局做出拓宽中街马路的决定,由三丈五尺拓为四丈四尺,各商铺按吉顺丝房退出一丈一尺宽度作为人行道。年,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拆除了钟楼、鼓楼。年又将中街石子路改修成柏油马路。这些市政建设,为中街老字号的持续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路改”引发了“房改”,各家商号、奉系军阀争先恐后在中街兴建门市楼房,自营或是出租给商号牟利,这次建楼浪潮带来了中街老字号的发展繁盛期。特别是中街路北东部的“吉顺”改建五层西式大楼,成为改变中街古老面貌和带动新建楼群的地标式建筑。到年,中街未建楼的商号只有三四家。
当时中街商号出现了历史“六最”:最大的药房——天益堂、最大的钟表商——亨得利、最大的影剧院——光陆电影院、最权威的毛笔商——李湛章、最挣钱的洋货商——同益成、最大的百货店——吉顺丝房。“楼宇化”的同时,中街商号迈向“电气化”:各商号安装了电灯,马路两旁安装了路灯,交相辉映之下构成璀璨的中街夜景:裕源公金店橱窗里安装了一个四尺多高的寿星老,两眼能连续转动;萃华金店总号橱窗里的刘海戏金蟾、西号橱窗里的天女散花电动模型令人交口称奇。此外,萃华金店和吉顺丝房安上了电话局的电话;吉顺丝房还安上了当时人人称奇的电梯。
到年,日本侵略者们将皇太极时代就叫响的“四平街”改为“一德街”,取一心一德之意。年一德街又因为地处中央,而被改为中央大街。到了年,中央大街又更名为中央路,直到年才正式定名为中街路。
如今人们眼中的这条繁华的商业街,则是年建设而成的。当时,沈阳市政府投巨资将中街二段、三段改建成0多米长的街道,并且引入了大量的商铺门店,建成了当时的“中国首条商业步行街”。
中街上的时尚之流,总是给这座城市带来眼花缭乱的时尚,悄然带走了易逝的光阴。当你眨眼的时候,那些辉煌一时的大型商铺,大多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当你还来不及叹息一声的时候,又有更新潮的商业形态在这里如春笋般竞长。
天若有情,江山易老,但中街却永远是中街,它始终微笑着见证着沈阳商业的发展变迁。在繁华的都市中,交织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无论这座城市的繁华与辛酸,那些色彩斑斓的老故事,都在这条街道的座标系上寻找着与众不同的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