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喜欢道教文化,
雪涡县年10月建立时叫永涡县,管辖范围包括涡阳的涡河以北和永城的南部地区,东依宿蒙县,西连雪商亳县,方圆百余里,面积为平方公里,人口45万。全县辖9个区、83个乡,县机关设在涡北龙山集。年2月,为纪念彭雪枫同志,改称为雪涡县。从建立到年11月西撤的两年时间里,雪涡县党、政、军和人民群众为支持抗战、反对内战、建设家园,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建县时的形势 涡北是新四军四师的发祥地,是彭雪枫于年创建的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年5月,彭雪枫率四师奉命撤往皖东北后,敌伪、顽、匪蜂拥涡北地区,烧杀抢掠,人民群众惨遭蹂躏。年4月,日军发动“中原战役”,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致使千百万人民沦于日军铁蹄之下。为解救广大人民群众,收复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四师主力在师长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吴芝圃等率领下,奉命于年8月15日誓师西进,一举突破津浦路,挥师进入豫皖苏边。首战小朱庄,再战八里庄,三战保安山,连战皆捷。四师部队一鼓作气打到涡河岸,横扫涡北敌、伪、顽军,基本上恢复了豫皖苏边涡北抗日根据地。 军事上的胜利,为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的恢复建立开创了有利局面。经淮北苏皖边区党委批准,在涡北曹市集正式建立了以吴芝圃为书记、彭笑千为专员、张震为司令员的淮北苏皖边区二地委、二专署、二分区。接着,各县县委、县政府也都宣布成立。 二、县委、县政权的建立与演变 年9月,李晨率领一批地方党政干部和武装配合新四军四师主力在涡北龙山、曹市一带活动时,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就曾指示:抓住有利时机,在涡北恢复建立县政权。10月,苏皖边区党委决定划涡河以北,永城以南地区建立永涡县。10月下旬,保安山战斗结束.我军收复涡北失地,中共永涡县委、县政府在龙山宣布成立。党若平任县委书记,李晨任县长,丁明道任县委委员兼丹城区委书记,李德新任县委秘书,武建周任县政府秘书。年1月,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公布彭雪枫师长牺牲的消息。2月上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和十一旅主力及永涡县党政机关,在驻地龙山集召开彭雪枫追悼大会,会上宣布永涡县改称为雪涡县。 年春,随着对敌斗争和党政建设发展的需要,一批党政干部从津浦路东调来涡北,充实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逐步建立健全了县委县政权的工作机构:张孑夫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增补李德新(宣传部长),胡克明(统战部长)为县委委员,张心鼐任副县长,还设立了公安局(局长陈玉,后郭建华)、民政科(科长段景华)、司法科(科长耿演武,后段景华)、教育科(科长王笑伟)、财粮科(科长谭警,后李亚梦)、交通局(局长李奎三,后吴秀峰)等工作机构。 年8月,日军投降,抗战胜利结束。10月,中共淮北苏皖边区二地委、二专署、二分区改称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八地委、八行署、八分区,中共雪涡县委、县政府隶属八地委、八行署领导。这时县委书记是党若平,委员有李晨(县长)、胡克明(县独立团副团长)、丁明道(县委组织部长)、李德新(县委宣传部长)。武建周任统战部长。年5、6月间,县委又增设民运部和社会部,赵仲三任民运部长兼县农会主任,徐士奇任社会部长。 年6、7月间,全国内成爆发,国民党军队向我华中八分区大举进攻。地主还乡团武装配合国民党驻永城五十八军向雪涡县境进犯,涡河南岸的国民党地方军也积极配合,进入涡河以北地区,使我八分区腹背受敌。为了积蓄革命力量,整顿组织,八分区党政军于10月份开始西撤。 雪涡县党政干部和地方武装也奉命随八分区主力撤离雪涡县境。 三、县委、县政府的主要活动 雪涡县委、县政府从年10月建立到年10月西撤,在两年时间里,开展了下述各项工作: 1、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区、乡政权。 县委、县政府建立以后,抓紧了县区乡的党政建设。从年10月至年春,全县党政干部深入到各村庄开展群众工作,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全县先后建立6个区、69个乡、64个党支部,发展党员名。其中:龙山区(区委书记刘希真,区长常冰如),辖14个乡,有党员名,建立14个党支部;黄口区(区委书记赵宗瑞,区长刘因),辖10个乡,有党员69名,建立5个党支部;裴桥区(区委书记沈一帆,区长梁文斌),下辖10个乡,党员名,建立11个党支部;丹城区(区委书记夏国光,后丁明道兼任,区长段景华,后王秉法),下辖12个乡,有党员名,建立了13个党支部;曹市区(区委书记先后由岳挺平、夏国光担任,区长郑训,后马占义),辖10个乡,党员名,建立11个党支部;青疃区(区委书记夏国光,区长郑训),下辖13个乡,党员90名,建立6个党支部。 年5月,我军拔除新兴集日伪据点,开辟了新兴地区,8、9月间建立雪枫区委、区政府,常远、陶志远先后任区委书记,谭警任区长,下辖3个乡,建立3个党支部。 年10月,县委、县政府调陈龙翔、祝复华等到牌坊集建立义门区,陈任区委书记,祝任区长,下辖8个乡,建立5个党支部。 年5月,县委、县政府在吴桥集建立区政府,调谭警任区委书记兼区长,下辖3个乡,建立3个党支部。至此,全县共建立9个区的党委和政权机关,建立83个乡政权和74个党支部,党员名。 2、发展地方武装,开展对敌斗争。 在恢复建立地方党组织和各级政权的同时,地方武装也得以迅速发展。县成立县总队,区、乡建立区队和乡队,村成立民兵基干队。县长李晨兼总队长,县委书记党若平兼政委,罗文奎、胡克明先后任总队副,朱大清任总队参谋长。各区队队长、政委依例由区长、区委书记兼任。 年10月,县总队成立时只有余人、70余支枪。同年底即发展到一个营(两个连),有余人枪,并成立了5个区队和30个乡队,拥有余名队员、余支枪。年9、10月间,为了迎接全国胜利,壮大我军主力,县委、县政府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进行扩军工作,号召全县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形成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军的群众热潮,从而很快完成了扩军0人的任务。同时还建立了雪枫、义门两个区队和7个多队。 抗战胜利后,淮北二分区奉命改称为华中八分区。雪涡县以县总队为基础,建立了华中八分区雪涡县独立团(后改为独立三团),团长杨申奎,副团长胡克明,副政委陈玉,参谋长朱大清。独立团下辖3个营(6个连),有0余人枪,年夏,又建立了吴桥区队和3个乡队。西撤前,全县武装发展到余人枪(1个团、9个区队、60多个乡队)。 地方武装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开辟新区、建设各级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力地配合了我军主力对敌作战。两年里,共参加大小战斗余次,其中在雪涡县境内发生的较大的战斗有: (1)曹圩子战斗 年2月5日至10日,县总队及区队配合我新四军九旅二十六团攻打曹圩子敌伪据点,经过数次进攻,终于攻克该据点。是役,歼灭守敌一个团,毙伤敌伪营长以下余人,俘敌伪特务团长姜郎风和敌五十九团副团长以下余人;缴获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14挺、步枪余支、电台一部、弹药两汽车。 (2)大张家战斗 年2月底,县总队副总队长罗文奎率总队一个连,配合四师九旅二十五团主力在大张家与来犯日军发生战斗。战至当日下午5时许,日军潜逃。此战毙伤日军20余人。 (3)新兴集战斗 新兴集东小寨是敌伪张岚峰部第八军十四师设立的据点,我四师为扩大涡北根据地,奉命围歼该敌。年5月7日夜,县总队配合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团及旅骑兵连包围了东小寨之敌。8日4时整,我军向东小寨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两个小时激烈战斗,该敌大部被歼。此时,驻牌坊集伪军在营长张开瑞率领下前来增援,途中遭我伏击,将其全歼。东小寨残敌见状,被迫缴械投降。6时半,战斗全部结束。此次战斗计毙伤敌伪余人,俘伪营长张开瑞以下余人,缴获轻重机枪30余挺长短枪支及其它军用物资。 (4)赵庄战斗 年2月上旬,国民党涡阳县常备大队第四中队等共余人向涡北龙山一带进犯。新四军四师十一旅三十五团在雪涡县独立团及龙山区队配合下,在赵庄聚歼该敌。此战计毙敌30余人,伤敌40余人,俘敌67人,敌中队长、涡北著名匪首侯尚杰(外号侯老四)被生擒。 此外,雪涡县独立团在区乡武装配合下,还取得了包河沿、单集子、龙山集等战斗的胜利。 3、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 年11月,雪涡县委根据边区党委的指示和二地委的部署,在全县开展减租减息和增加工资的群众运动。 在开始阶段,县委组织了一批干部选择龙山、曹市两个区进行“双减”试点工作。通过发动群众、访贫问苦、宣传“减租减息”法令、召开斗争大会、惩办不法地主等深入细致的工作和轰轰烈烈的斗争,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培养了一批贫雇农出身的积极分子,取得了开展“双减”工作的经验。 试点工作以后,县委、县政府把各区、乡选拔的骨干人员和“双减”试点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集中到龙山进行培训。培训工作由张心鼐(副县长)、武建周(县政府秘书)、李德新(县委宣传部长)等具体负责,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讲课。培训班共办3期,每期人左右,时间一个月。学习内容有时事、政策、路线、群众工作、工作方法等。 在试点和培训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不失时机地在全县所能控制的区域内开展了群众性的“双减”和增加工资运动。当时的减租政策是:赔牛地为“三五、六五”分,拉鞭地为对半分或“四五、五五”分,包租地为减去租额的二成五交租。减息政策是:利过本者停利还本,利倍本者本利停付。增加工资的政策是:大领工资斤一0斤,二领工资斤一斤,三领工资最低为斤,一律付给粮食,麦秋各半。从年春到年6月,全县先后有龙山、曹市、青瞳、丹城、黄口、裴桥、雪枫、义门、吴桥等9个区30个乡、个村、4.2万户、21.5万人口参加“双减”运动,有户佃农减租,个雇工减息和增加工资。年5月26日,县委、县政府在丹城区老天庄(当时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地)召开由工,农、青、妇、儿童团等组织参加的全县农协代表大会。会上,总结了发动群众与“双减”工作的经验;传达贯彻中央“五四”指示;成立了县农民协会,通过了斗争纲领,并提出“大翻身,挖穷根”的战斗口号。由于县委亲自颁导,措施得力,方法对头,广大贫雇农积极参加,全县减租减息工作开展得既有声有色,又积极稳妥,打垮了地主阶级在农村的统治势力,改造了部分乡、村政权,使广大贫苦农民翻身抬头,从而使涡北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4、做好统战工作,发展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工作,是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团结朋友、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雪涡县刚建立时,县委就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并指定武建周具体负责。年春,县委设立统战部,由胡克明、武建周先后任部长。当时地方中上层人士由于对我党政策不够了解,在我军收复涡北时,大部分跑到外地或涡河南(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为了开展好这一工作,县委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叙旧谈心,进行宣传,消除疑虑。主要是发动地方干部,通过亲戚、朋友、同学、老师等关系与之往来,使他们对我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逐步有所了解和接受。如国民党地方武装组织的小头目何如周,在我党的政策的感召和统战工作的推动下,带领一个排投向我军,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注意在“双减”运动中发现开明绅士。例如龙山区在开展减租减息工作中,群众反映焦二先生为人善良,思想开明,态度诚恳,拥护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因此在淮北区党委和淮北行署召开参议会时,县委、县政府就派他作为雪涡县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后来,蒋介石打内战,他就奔走呼吁,反对内战。三是相信党外人士,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丹城区段景华原是国民党旧军官,他对国民党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为十分愤恨,同情我党我军,赞同我党的抗日政策,并叁加了我方工作。他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县委、县政府任命他为丹城区区长兼区队长,在地方影响很大。由于我们党和政府对他信任和重用,所以即使在斗争最艰苦的时候,他也没有三心二意,总是同我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抗战胜利后,县政府又先后任命其为民政科长和司法科长。 5、抓好财政税收 搞好财政和粮食工作,对于坚持斗争、巩固政权、夺取胜利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县政府刚成立时就设立了粮食局(后称财政科),由谭警、李梦亚先后任局(科)长。县委、县政府根据“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出一系列新的比较合理的财粮税收政策。归纳起来是: (1)5亩地以下不征或每亩只征午秋各1斤;5亩地到10亩地的,每亩午秋各征3斤,田赋1斤;15亩地以上者,根据土地肥瘠情况征收。原则上是有钱出钱,有粮出粮,钱粮多者多出,钱粮少者少出。 (2)革命烈士家属(包括抗战前烈属)全部免征。 (3)对抗属、工属,根据其在我军主力部队或地方部队不同,酌情减免。 (4)对赤贫户,视其情况减免。 农业税的征收实行统一的累进税制,一年两季征收公粮10万斤左右。收粮时,县武装和公安队配合,以防敌人抢粮。在征收公粮的同时,各级政权注意加强其它税收工作,主要项目有:进出口税、行贴税、屠宰税、工商营业税、盐税等。在执行税收政策时,各级政府注意避免乱征和多征。当时,涡北地区的经济十分困难,干部、战士一律实行供给制。财务开支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县委、县政府机关以及县武装的开支,都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否则不予开支。 6、发展文化教育。 雪涡县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开展了对原有学校的恢复和整顿,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干部的搭配和改造,教育方针和教育计划的制定以及教育经费的筹措等项工作。年春,经淮北二地委、二专署及文化处批准,在龙山集设立了一所县立中学,校长由县长李晨兼任,副校长由县教育科长王笑伟兼任。各区乡恢复建立了小学。 年夏,县政府在龙山举办了一次教师培训班,全县教师、教育干部参加了培训,时间10天。在培训期间,县长李晨作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教育科长王笑伟作了“关于文化教育方针、计划和政策”的报告,不少学校和教师介绍了他们办学和教学的情况。 当时,办学的方针是:民办公助。即每月发给教师粮食50一斤,每季度发给一次。另外还征收一些亩地产、学产款项等作为学校的办公费。私塾学校完全民办。 那时,办学和教学形式,对不同地区作不同安排。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比较安全,可以办完全小学,学生使用抗日课本;接近边缘地区可以办半日制小学,或以私塾面目出现,学生使用《四书》与抗日课本两种,以便应付紧急情况;游击地区则可以完全私塾,以教学识字为主要目的。 四、反内战斗争与党政军西撤 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内战。这时,我华中八分区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大举进攻。七八月份,敌新五军进驻永城,并以永城为中心向周围地区进行扫荡,雪涡县首当其冲。全县军民在县委领导下配合八分区主力奋起反击,同敌人展开了游击战。整个涡北地区进入了紧张的战斗状态。不久,国民党五十八军接防新五军到永城,他们纠合逃亡的地主、土匪和地痞流氓等反动武装组成还乡团,反复对永南、涡北地区进行“清剿”。县委、县政府领导地方武装按照上级坚持斗争的指示,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9月,县、区武装配合分区主力在龙山集消灭了国民党涡阳县的一个常备大队,击毙大队长葛光林。在残酷的反内战斗争中,先后有我黄口区区长刘因(又名刘慕琨)、青疃区区长郑训等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与敌人英勇战斗,光荣牺牲。 年10月,涡北形势变得更为险恶。为应付这一严重的局面,以便加强领导,统一指挥,雪涡、宿西两县党政机关奉命合并,成立了中共雪涡宿中心县委(不久改称为华中八地委第二工委)和雪涡宿办事处,李时庄任书记兼办事处主任,党若平、冯家宸、李晨等为委员,两县武装合并组成华中八分区第二支队。两县党政武装合并后,坚持与敌人斗争到同年11月底,便随华中八分区主力部队,从涡北撤往涡南亳县境内,最后进入豫东鹿邑县境休整。涡北地区又陷入敌人手中。直到年1月,张国华、吴芝圃率豫皖苏军区主力部队,攻克涡阳,收复雪涡县,涡北人民才获得彻底解放。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小编微店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