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躬身入局,哪有扬帆远航?用好网络媒体,传播女性正能量。我们相信女性的正能量可以改变一切!愿广大女性更加智慧、坚韧、自信、独立、有爱心、能创造、敢担当,立足本职岗位,奋力拼搏进取,为吴桥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各式各样的花馍
杂技之乡铁狮王、憨态可掬小老虎,鱼儿跳龙门、花猫招财宝……花馍,在北方并不稀奇,可这样花样百出的“面馍馍”,着实让人惊艳了一番。这些精巧的“艺术品”出自吴桥姑娘梁红军之手,凭着精湛的技术,创新的灵感,富于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她所做的吴桥花馍、饸饹面、玍扎三项地方特色小吃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红军,是花馍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她介绍,所谓花馍,主要突出在一个“花”字上,有五彩缤纷的色彩,各具特色的造型,传递了人们朴素的美好与祝福。“花馍看着好做,其实非常费功夫。”梁红军说,在传承花馍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她还用蔬菜汁为面团上色,保证了花馍的“绿色”。
农村的孩子,吃花馍是逢年过节最开心的事。在吴桥,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习俗,走新亲、生娃娃,娘家都要准备各式各样的花馍,送到女儿家添喜气,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盛行。
经过多年传承发展,花馍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民俗技艺。近几年,梁红军将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进行了很好的传承,更是融入吴桥的地域特色。在花馍制作上增加了杂技元素,将花馍赋予杂技外形,并添加了蔬菜汁调色,粗、细粮搭配,使花馍色香味形俱全,并独具杂技特色。
饸饹面,可能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山西的特产。其实不然,吴桥的饸饹面也是一绝。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吴桥的红薯远近闻名,农民们都是用红薯到山东地区换粮食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红薯是主粮,老百姓就在红薯上做文章。用红薯面加上粗粮粉,打成面糊,在煤炉锅上溜成煎饼片,用饸饹床子一压,切片溜着吃,筋道可口,软糯鲜香,一度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梁红军跟老人们学习了这一传统工艺,还让木匠父亲做了一台传统的饸饹床,把几十年的老味道重新搬上餐桌。
吴桥玍扎更是全国绝无仅有的传统美味。绿豆面糊糊,平锅里摊成薄片,晾在竹席上,直到晾凉。切丝和菜入锅烹炒,绿豆的清香,沁入菜的肌理,汁汤香浓。正因为是纯手工,天然食品制作,是健康的美味佳肴。梁红军又将传统的传统粉玍扎升级,做出了添加红豆和黑豆的新口味。
沧州日报、晚报多次报导梁红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