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老兵的故事二

张志中(-),南徐王乡南徐王村人,出生于地主家庭,但他幼时却喜欢同长工们玩耍、食宿,一起干些农活。10岁那年,他看到长工的米饭里有许多谷子,就非常气愤,责问大人们:“干活的吞咽谷糖,不干活的却要吃好饭,这是为什么?”一天,他在爷爷奶奶的米粥里加了些谷糠,爷爷吃饭时发怒了:“怎么搞的?把人当牲口喂吗?”志中说:“糠是我放的,长工们整日劳累,为什么却让他们经常吃谷糠?”他据理力争,要求改善长工伙食,爷爷不答应,志中便去长工屋吃住,不改善长工伙食绝不回上房,终于使长工的伙食得以改善。志中8岁那年入学,年考入吴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年“七七事变”后,他非常仇恨日本侵略者。课余时间就把家中自卫用的马枪、弓箭偷拿出来与同学们练习,努力掌握杀敌本领,以图报效祖国。年他读完了高小,在孙庄找到了地下共产党组织,参加了东光县大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升为区队指导员。年秋季的一天夜间,他摸黑穿过封锁沟,返回家乡,宣传抗日道理,劝爷爷奶奶将多余的土地分给穷人耕种,剩余的粮食、钱财周济乡亲;又向一些长工们讲抗日的前途,民族的希望。

是时,他常住沟外蔡家庄蔡大娘家。这里紧临封锁沟,住有伪军和少数日军,他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得知伪军多系穷苦出身,当兵只为混口饭吃。于是就设法与他们接近,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贡献力量。此后,那些伪军就想方设法与沟外地下抗日武装人员保持联系,还不断为抗日武装传递情报。年10月,由于汉奸告密,日伪军突然包围了东光县陶家店的一所民房。当时志中等人正在开会,只得率众突围,转移到公路旁的苇塘中,在与日伪军激战中,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23岁。

尹金忠(-)吴桥镇东关人,因家境贫困,少年外出做工。年参加解放军,任炊事班长,先后参加过解放济南、开封、郑州及淮海战役。年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江南的多次战斗。荣立4次三等功,为全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他身为人民功臣,从不居功自傲。年回乡后,积极组织农业生产互助和初级农业社。担任过组长、村长、社长、队长。

他关心群众疾苦,尤其关心军烈属的生活。年,一次大雨,他冒着风雨对烈军属的房子进行检查,发现烈属周大娘的住房危险,立即将她背到自己家中,刚背走不久,房子果然倒塌,使周大娘免遭不幸。几天后,又用自己家的物料,组织群众将周大娘的房子修好。

至年,他担任大队保管员,尽职尽责。为了看好库房,自己搬到仓库里住,有了病在仓库吃药,坚持不离岗位,还帮助大队喂猪、修农具。“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到仓库索要财物,金忠理直气壮地说:“你们自称是造反派,应该造资产阶级的反,我这里保管着社会主义的集体财物,咱们应当共同保护……”,“造反派”们无话可答。

年临终前,全村的干部都去看望他。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不行了,干不成什么事了,你们要多给群众办些好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yw/10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