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定义:
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约20%,20岁以下少见。
分类:
1.按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90%)和宫颈肌瘤(10%);
2.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3类:肌壁间肌瘤(60%-70%)、浆膜下肌瘤(20%)和粘膜下肌瘤(10%-15%);
危害:
1.子宫出血:最常见,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不规则出血,失去正常周期。
2.腹部包块。
3.腹痛:下腹部或腰部坠胀不适。
4.阴道排液:白带增多,一旦感染坏死可有大量脓性白带,如溃烂坏死,出血时有血性白带,有恶臭,且有阴道排液。
5.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尿潴留、尿失禁;压迫直肠,大便不畅。阔韧带或巨型宫颈肌瘤压迫输尿管形成肾盂积水。
6.贫血:长期月经血量增多,不及时治疗导致贫血、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
7.习惯性流产:不孕。
8.肌瘤恶变:发生率0.4%-0.8%,恶变为肉瘤,恶性度极高,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尤其绝经前快速增长的肌瘤及绝经后伴疼痛和出血的患者要警惕有恶变的可能。我院在超声引导下行子宫肌瘤穿刺活检,能够轻松排除恶性。
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应早期治疗,定期复查,及时手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由传统的开腹手术发展到目前盛行的微创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我院开展了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超微创的手术方式。具体如下:
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或经腹部穿刺,将射频针刺入瘤体后,针尖的多根微电极呈“伞”形张开,通过微电极发出射频波,激发组织进行离子震荡,离子相撞击产生热量(80-°)、使局部组织产生高温、干燥、最终凝固和灭活软组织及肿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图一示:射频消融术前
图二示:射频消融电极导针定位穿刺完成
图三示:射频消融术中
图四示:消融术后,瘤体内回声变强。
优点:
1.无创伤:局部皮肤和子宫表面都没有创伤,不留疤痕。
2.术后无疼痛,改善手术感受;
3.恢复快:对脏器无损伤、对脏器功能无干扰,术后恢复快。
4.无需住院,术后休息片刻即可回家。
适应症:≤5cm肿瘤,单发;
≤3cm,数量3个以内
禁忌症:
1.严重凝血机制障碍;
2.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肺功能不全。
治疗后转归:
射频消融治疗后,形成凝固性坏死的子宫肌瘤不是立即消失,而是逐渐被机体正常组织吸收,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3月:肌瘤体积缩小45-55%;
6月:肌瘤体积缩小60-70%.
因为肌瘤位置不同,吸收快慢有差异。肌壁间子宫肌瘤比浆膜下子宫肌瘤和粘膜下子宫肌瘤吸收更快;而粘膜下子宫肌瘤在接受射频消融术后,有可能通过阴道排出体外,在短时间内实现肌瘤体积的缩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