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农民张宪臣26年如一日坚持记录乡愁

68岁的张宪臣是吴桥县东宋门乡西宋门村的一个农民。酷爱文史的张宪臣于26年前编修了自家的家谱,从此开启了“写志”之路。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他26年如一日,深入乡间地头,挖掘出一段段历史和故事。从家谱到家族志,再到村志、民俗志,张宪臣记录了许多乡愁。从编修自家家谱开始张宪臣从小酷爱文史,对本地的民间文化、民俗礼仪很感兴趣,喜欢找老人刨根问底地了解。后来由于工作繁忙,他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少了很多。几年后,张宪臣的生意出现变故,他内心非常苦闷。“人在苦闷的时候就想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于是重新燃起了整理民俗书籍的热情。”张宪臣说,“我们家族的张氏族谱已经几十年没有修了,不如趁这段时间修谱。”张宪臣一个人动手,将自家的家谱整理得一清二楚。自家的家谱修完了,张宪臣又修了外祖家的家谱。从修家谱发展到写村志在编修家谱的过程中,张宪臣了解到家族里很多的历史事件。“我就想把这些内容加入到家谱中,做成家族志,让一个家族的历史更加清晰。”张宪臣说,打定主意以后,他开始翻阅资料,四处了解家族历史。从年起,张宪臣购买了十几本有关方志学的书籍,开始自学方志学。即使是农忙的时候,他也要挤出早晚时间,边查字典边学习,还经常到青岛、石家庄等地向方志界专家请教。张宪臣立志写村志,但是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只要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写成。”张宪臣说,他走家访户,了解村里的风土人情;四处奔走,搜集各种资料。为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他不辞辛劳地搜集。“事件得详尽,语言得朴实自然。”张宪臣说,他经常是改了又删,删了又改。20年间,仅本村村志他就完成了两套。其中,最后成书的一套记录了本村经济、自然、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变迁。“写志”之路越走越远修完村志,张宪臣又开始着手撰写民俗志。从年4月开始,他冒严寒、顶酷暑,骑着自行车跑遍全县多个村庄,行程达公里,入户走访多人,搜集了各种民俗资料。完成最初的材料收集工作后,张宪臣历时一年时间编写出了22万字的吴桥《民俗志》。内容包括宗族村社、生活习俗、人生礼俗、崇拜与信仰、节日、杂技艺术和民间文艺等。这部《民俗志》集史料性、知识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乡土气息。现如今,张宪臣即将进入古稀之年,但他仍坚持为周边村庄及村民撰写家族志、村志等。“只要我还能写,就会一直写下去,我要为社会留下一些历史资料。”张宪臣说。来源:沧州晚报记者张倩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yw/14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