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安家正先生回忆烟台二十四件往

往事悠悠

——安家正先生回忆烟台二十四件往事

01

叶剑英元帅在烟台鉴赏古书画

年8月,叶剑英元帅来烟台疗养,住在东山宾馆。一天,烟台专署办公室王韶华副主任来到烟台地区博物馆对馆长史征夫说:“叶帅很想鉴赏博物馆收藏的古书画,但因年事已高,行动不适,能不能由你挑选一批精品,运往叶帅住处?”史征夫说:“可以”。于是他便精心挑选了明、清时期二级以上书画珍品53件,装入特制的文物专用箱内,做好了准备。

8月24日上午,专署派专车把这批书画珍品运到东山宾馆,史征夫也同车前往。车停在8号楼前,博物馆同志下车把装书画的箱子搬进楼内。这时只见叶帅在张爱萍将军的陪同下走了出来,史征夫一见到叶帅,心情有点紧张,叶帅可能看出史征夫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便把右手向他伸来,史征夫连忙双手握住叶帅的手激动地说:“叶老您好”。叶帅问史征夫:“你贵姓?多大年纪?”史征夫回答:“免贵姓史,68岁。”叶帅紧握史征夫的手和蔼地说:“史老你好”。史征夫一听叶帅称他谓“史老”,真有点受宠若惊,自己这寻常之人怎能让党和国家领导人称“史老”,况且叶帅还比自己年长l4岁呢,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

接着开始鉴赏书画,叶帅看得非常仔细,先展开近看,再挂到墙上远看。当看到沈南苹的《梅花锦鸡图》时,叶帅说:“沈南苹的画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史征夫便向叶帅介绍:“沈南苹是浙江人,擅长花鸟画,雍正年间,曾受日本国王之聘,在日本住了三年,对日本画坛颇有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叶帅听后点了点头,高兴地说:“作为一个地区博物馆,能收藏这么多精品,很难得啊!”当展开唐寅的《灌木丛篁图》时,叶帅特别兴奋,看得十分人迷。史征夫便向叶帅汇报了这幅画的流传经历:“这幅《灌木丛篁图》,是唐寅成熟期具有独创风格的作品,书画专家鉴定为一级品。原为掖县(今莱州市)大户赵家藏画,赵家先人赵焕,明嘉靖44年进士,万历l4年曾在南京任右都御史,此时距离唐寅谢世只有60多年,赵焕便在唐寅的家乡获得这件传世精品带回掖县家中,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该画历尽沧桑,破损严重,l年被烟台地区博物馆收藏,后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揭裱修复,才使这幅国画精品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叶帅说“你们烟台收藏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书画精品,说明你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53件书画精品,叶帅看了整整两天,直到第二天下午五点,才全部看完。

两天来,史征夫一直陪在叶帅身边,聆听叶帅对文物工作者的教导,最后,叶帅反复叮嘱博物馆同志:“一定要好好保护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还指示烟台地区领导:“要关心、支持文物保护工作。”

叶剑英元帅虽已离去,但他老人家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深深地印在史征夫的脑海中,他老人家“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的教导,将永远激励一代代文物工作者为之奋斗下去。

02

冯玉祥烟台之行

20世纪30年代,著名爱国人士冯玉祥将军曾到过烟台,他虽然只住了四天,但他的高尚人格和爱国精神,却永远留在烟台人民心中。

冯玉祥(—),安徽巢县人,字焕章,曾先后任北洋陆军旅长、师长、督军及陆军检阅史等职。年发动“北京政变”,把“赌选总统”曹锟赶下台,改所部为国民军。l年9月,国民革命军攻抵武汉时,他宣布集体加入国民党。年,他举旗反蒋,l年爆发蒋冯大战。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l年5月,他与共产党合作,组成民众抗日同盟军,自任总司令,奋起抗击日寇,一举将日寇赶出察哈尔。后在蒋介石与日寇的联合攻击下失败,8月下旬他带着4个手枪连到泰安隐居,但他虽然息影泰安,却始终不忘抗日救国。l年5月初,他从泰安出发,踏上了宣传抗日的旅途,经济南、青州、潍县、黄县、蓬莱等地,于5月22日抵达烟台,受到烟台人民的热烈欢迎。

烟台于1年1月刚刚脱离福山县建置,成为烟台特别行政区,设专员公署,首任专员张奎文系冯玉祥的老部下。冯玉祥到烟台后,由专员公署接待,下榻于金沟寨原海军学堂。冯玉祥在烟台,除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抗日,还先后考察了永康造钟以及绣花、发网、花边等工厂,他看了永康造钟厂的产品后说:“谁说国货没有洋货好?”他赞扬绣花工人“花样翻新绣得鲜又巧。”他见东、西炮台被拆毁,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句:“东炮台上炮全毁,西山炮位早坏了。先人的心血今已成了历史上的史料,而今而后徒供后人凭吊!大好要塞不设备,敌若来时只有跑,试看政府枢要还不是不抵抗当道!”

在行署专员张奎文的陪同下,冯玉祥登上了停泊在烟台港的美国兵舰参观,而后他怀着满腔忧愤写下一首诗《美国兵舰》,诗中写道:“不平的世界,不平的地天,什么时候我们的兵舰能到美国住几天!”

冯玉祥生活俭朴,在烟台期间一切从俭,他宴请烟台各界人士时,以豆腐、豆芽、萝卜为主,使应邀赴宴者大为感动。他考察永康造钟厂时,厂方要赠送他几座木钟,被他婉言谢绝,而后自己掏钱买了4座。5月26日,冯将军在志孚中学(今烟台一中)操场上,向烟台各校师生及各界人士发表演说,宣传抗日、抨击汉奸、卖国贼和不抵抗主义,勉励青年学生好好读书,将来担当救国重任,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他在青年会挥笔题书:“碎骨粉身都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继续与共产党合作,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并与李济深等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年,他出国考察水利,l年9月,他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因所乘船只途经黑海时失火,不幸遇难。噩耗传到烟台,各界人士无不悲痛,纷纷集会悼念,缅怀这位令烟台人民敬仰的,一生爱国的冯玉祥将军。

03

辛亥革命与海防营

老烟台有座海防营,虽早已不复存在,侣官却永沅留在烟台人的记忆中,因为90年前辛亥革命烟台起义时,“十八豪杰”智取海防营,取得了关键性胜利。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山东革命党人积极响应,11月12日晚,号称“十八豪杰”的栾钟尧、李凤梧、王耀东、宫仁山、宫锡德、宫锡恩、杨新亭、张雨臣、丁训初、李士元、李旭堂、由芝贵、肖仕生、王锡之、孙锡纯、刘德亭、曹维新、倪显廷聚集在《渤海日报》社内,商定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分兵三路,攻占海防营、道署衙门和大清银行。

海防营是清光绪29年(年)设立的,之前是清同治7年(年)设立的水师营,海防营是一个齐整的守备营,拥有营房、库房余间,装备有洋枪洋炮。而“十八豪杰”仅有步枪一支,手枪5支,于是他们便用布包着笤帚疙瘩当手枪,用布包着苹果当手榴弹。攻占海防营是起义胜利的关键,但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不能强攻,只可智取,于是商定:利用“十八豪杰”之一宫锡德在海防营当营哨官,与海防营管带董宝泰是亲戚的有利条件,进行智取,在“革命党大军来啦”的呐喊声和在铁桶里放爆竹的炸响声配合下,宫锡德等豪杰们直闯董宝泰卧室,用枪顶着董的胸膛,强令他交出兵权,怕死的董宝泰答应照办,就这样“十八豪杰”完全控制了海防营,之后由董宝泰点齐所部,鸣枪二排,列队奔向道署衙门。栾钟尧先到一步。守衙清兵刚想反抗,只见栾钟尧高擎手榴弹大喊:快缴枪,否则我要扔手榴弹啦!”清兵吓得丢魂失魄,连忙缴枪求饶,其实栾钟尧的手榴弹是一个用布包着的苹果。道台徐世光闻变,携家眷逃到海关税务司英国人梅尔公馆寻求保护。

天色将明,三路人马在道署衙门会师,烟台起义成功,“十八豪杰”立即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宣布烟 立,成立山东军政府。烟台起义的胜利,是对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贡献,烟台起义勃发出来的革命精神,是极其宝贵的,而烟台起义胜利的关键便是智取海防营。

年8月29日,北洋军阀政府设立“烟台镇守史公署,镇守史聂元蕃统兵一个旅,进驻海防营。l年,南京政府成立,刘珍年率部进驻烟台,接管海防营。l年,海防营改为烟台特区公共商场,成为烟台城区西部的商贸中心。解放后,曾在海防营设文化馆,年,海防营被拆除,在旧址上修建了机床附件厂。后来,机床附件厂又搬迁了,这里成了农贸市场。如今,农贸市场又进行了搬迁,让出地皮搞建设。

04

盛宣怀与广仁堂

老烟台有座号称“胶东第一”的慈善机构——广仁堂,广仁堂建于清光绪l7年(年),下设十所、十会。十所是:(1)济良所(收容被虐待的妇女和妓女)、(2)慈善所(收养受虐待的童妓、婢女、童养媳)、(3)施医所(免费施医舍药)、(4)养病所(收容无家可归的患病贫民)、(5)残老所(亦称招贫所,收养贫苦无依的老弱病残贫民)、(6)避寒所(冬寒季节向难民施舍衣食)、(7)蒙养所(收养无主儿童)、(8)戒烟所、(9)寄柩所(寄柩所设在东河口以东,所处的路称广仁路,职能是将路边无主尸体入棺后,置于所内待转)、(10)工艺所(聚集贫苦难民自力自救,收入归己)。十会是:(1)训善会、(2)保婴会(收养弃婴)、(3)备棺会(免费为穷苦贫民死者提供薄板棺材、(4)掩骼会(广仁堂在大海阳河下河口西部和玉皇顶西部山丘都有“义地”,专门掩埋无主遗骨)、(5)因利会、(6)惜字会(老烟台商铺门旁墙上,均设“敬惜字纸”墙洞,过往行人可将有字废纸投入洞中,由惜字会定期派人取走集中火化,此举既倡导了敬惜祖国文字,又保持了街面清洁)、(7)恤嫠会(救济寡妇)、(8)读书会(招收贫苦儿童人会,进行半工半读)、(9)农耕会(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垦荒耕作)、(10)乞管会(专管不守规矩的乞丐)。

广仁堂建在今市府街北侧,共10个院落,建有房舍余间,广仁堂最兴盛时期拥有附属房产余间,义地余亩。

为什么小小的烟台街,竟建起规模宏大的广仁堂?其中有个特殊原因。清光绪15年,一条叫“保大号”的船装载贡品由上海启航北上进京,不幸遭遇大风失事,沉没于石臼所海域,贡品全部落海,有的被潮水冲到岸边,烟台的登莱青道道台盛宣怀闻知后,立即派统领孙金彪领兵前往现场组织打捞和收缴被百姓捞出的贡品,然后全部押回烟台。由盛宣怀亲自清点密封,再派人护送进京。盛宣怀因此受到慈禧太后的嘉奖。

事实上盛宣怀并没有把打捞出水的贡品全部护送进京,而是私自侵吞了一部分。事隔不久,被人举报上奏朝廷,慈禧太后大怒,颁旨让山东巡抚张曜负责查办。张曜知道盛宣怀之父与李鸿章是深交,因此来烟台查办前,先给盛宣怀写了一封密信,让其有所准备。盛宣怀闻知侵吞贡品东窗事发,满怀忧虑,坐立不安。盛家有一张姓门客,得知此事后,对盛宣怀说:“给我一夜时间,献出良策,保你无恙。”第二天张某交给盛宣怀一道奏折和一份《筹建广仁堂大纲》,奏折大意是:胶东地瘠民贫、连年灾荒、匪患众多。拟将新打捞之贡品中的黄金白银若干两,再由本地道台自筹白银若干两,合资筹建一慈善机构,救济贫苦无依的黎民百姓,为皇帝广施仁政,定名广仁堂。奏折中写的是“新打捞之贡品”,一个“新”字掩盖了盛宣怀扣留侵吞贡品的事实。数日后,山东巡抚张曜来烟台时,见了奏折和《筹建广仁堂大纲》,便顺水推舟上报朝廷。慈禧见奏折后,不但颁旨让盛宣怀在烟台建广仁堂,还决定每年拨皇粮担(小米),供广仁堂救济难民。在山东巡抚张曜的关照下,在门客张某的策划下,在李鸿章的周旋下,使盛宣怀从侵吞贡品的官,变成了为朝廷广施仁政的官,随后他遵旨建成了广仁堂。

光绪33年(年),广仁堂迁到位于道署街的道署衙门中,原因是:时任登莱青道的道台大人何彦升嫌道署衙门面积小,办公条件差,他看中了广仁堂庞大的建筑群,便决定与广仁堂对迁。广仁堂虽迁入登莱青道衙内,所处街名仍叫道署街,后来被改成道恕街。

辛亥革命后,军阀控制烟台,广仁堂资金短缺,日渐衰败。日寇侵占烟台后,把广仁堂改成救济院,更是有名无实。烟台解放后,市政府就设在被登莱青道占据的广仁堂旧址,人民政府对广仁堂十分关心,将收养的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遗留事务移交恤养院。

广仁堂旧址,经历了广仁堂、登莱青道、烟台市政府三个时期,虽很多附属建筑被拆除,其主体建筑尚存,鉴于它重要的历史价值,被市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设在其内(现已搬迁)。

05

捻军两次奔袭烟台

年(清咸丰十一年)和年(同治六年),捻军两次奔袭烟台,其目的是为了反抗入侵烟台的帝国主义列强。

捻军的前身是捻党,起源于清康熙年间,盛行于安徽、河南、山东和苏北一带,起初是“居则为民、出则为捻”不脱产的农民起义队伍,数人或数十人结成“小捻子”,一二百人结成“大捻子”,只进行抗粮、抗差、打富济贫等零星活动,鸦片战争后,捻党武装日益发展。

在捻党里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的是孔丘厄于陈蔡时,饿得要死,派弟子向范丹借粮,范丹是著名的穷人,家中常常断粮,但他还是把仅有的一点点粮食借给孔丘,后来孔丘做了官、发了财,却不承认借粮之事。捻党自称为范丹后代,而视官家和富豪为孔丘后代,因此要向他们讨还旧债。

此故事完全是捻党臆造出来的,因为孔丘是春秋末期人,生于公元前年,范丹是东汉时期人,生于公元年,比孔丘晚出生多年,孔丘怎么会向他借粮呢?范丹,字史云,陈留外黄(今河南杞县)人,系东汉经学家、文学家马融弟子,很有才华。桓帝时,任他为莱芜长,他不干,情愿在家受穷,所以被称为“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捻党臆造孔丘向范丹借粮的故事,是为了获得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

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军北伐,捻军纷纷响应,年组成捻军,成为太平军的北方友军,其首领是安徽毫州人张乐行(一作张洛行),年发展到数十万人,先后转战江苏、安徽、湖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8省。捻军第一次奔袭烟台,正是清政府批准烟台为通商口岸的l年,8月22日,直隶候补知府王启曾主持烟台对外开放仪式。10月7月捻军兵临烟台通伸岗,吓得在烟外国人不知所措,时有美国传教士贝克尔和牧师霍尔迈斯到捻军中游说,企图阻止捻军进入烟台,被捻军杀死。10月8日,停舶在烟台海面的英法军舰疯狂向捻军阵地开炮,捻军被迫撤离烟台。

年6月12日,十万捻军由河南进入山东,一路势如破竹东进胶东,此时登莱青道已由莱州迁到烟台,道台潘尉害怕捻军再次奔袭烟台,便集中清兵名进行扼守,并在烟台东西口筑建防御圩子,东圩子用土堆成,西圩子用石砌成,南起玉皇顶北坡,北至海边,长约米,(今海港路一带)。同时勾结英法海军联合防守,三口大臣崇厚还派参将邓元启率一洋枪营从天津乘船赶来烟台增援。6月30日,捻军开始第二次围攻烟台,由于大刀长矛不敌清军洋枪洋炮和海上英法军舰的猛烈炮火,未能攻进烟台。7月14日,捻军又以小队骑兵奔袭烟台,连攻两日未能奏效,便转战宁海。

捻军两次奔袭烟台,清政府大为震惊,年调拨登州、文登马步兵名,到烟台设水师营,装备洋枪洋炮,年改为海防营。

捻军从年配合太平军北伐,到l年失败,历时16年,捻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06

老烟台的码头工人

“看码头,真气派,机械列队江边排。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这是现代京剧《海港》中,退休码头工人马洪亮的唱词,他唱的是1年上海港,烟台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距《海港》定位的1年,又过去了40年,上海港也好,烟台港也好,机械化程度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面对辉煌的烟台港和豪情满怀的新时代码头工人,不由使人回忆起老烟台码头工人所经受的苦难。

19世纪中叶,烟台已是一座商贸繁荣的海港,却没有正规的码头,烟台开埠后,虽然在南、北太平湾分界处,修建了一座海关码头,靠泊能力仅吨,吨以上的轮船,只能停泊在远离码头的深水中,货物、旅客全靠小舢舨过驳转运,由此,产生了一支庞大的的装卸队伍——码头工人。其中有“摇舢舨的”、“扛包的”、“背客的”和“打现的”四种行当。

“摇舢舨的”多为几人合伙买一条舢舨,摇橹往返于码头与停泊在深水的轮船之间,把货物和旅客从码头运到船上或从船上运到码头。“扛包的”负责把货物从码头或轮船扛到舢舨上,再从舢舨上扛到轮船或码头。“背客的”负责把旅客和旅客的行李,从码头或轮船背到舢舨,再从舢舨上背到轮船或码头。“打现的”是上述三种以外没有固定行当的散工,哪里有活便到哪里干。

当年的码头,全靠人力装卸,所以“扛包的”最苦、最累、最危险,他们扛着沉重的货物,一步一颤地往返于搭在舢舨与码头之间的“桥板”上,稍有闪失便会堕人海中,所以“桥板”又称“绝命桥”。不论哪个行当,都要受帮主、工头的盘剥,劳动所得微乎其微。据清末统计,老烟台的码头工人达五千余人。l年,码头工人集居地,形成了一条北起海边,南至北大西街,长米的胡同,因住在这里的码头工人多为单身,被称为“光棍衡子”,l年改称“光国衡子”(今光国巷所在地)。

后来一些码头工人陆续成了家,可是“出尽牛马力难养老小”(《海港》唱词),子女根本上不起学。直到解放后,码头工人子女才获得了学习的权利,位于罗锅桥北的工人子弟小学,便是码头工人子女最集中的学校,由于解放前延误了他们的学业,十五、六岁才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一位解放初在工人子弟小学任教的老教师说:解放后,由于教师缺乏,一批烟台一中的初中毕业生,被集体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我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我们的年龄仅十六、七岁,进入工人子弟小学后发现,很多学生比我们这些教师的年龄还大。

今日的码头工人,“天地广阔前程远,迎千轮送万船重任在肩”(《海港》唱词)。但他们不会忘记先辈们所创下的基业和经受的苦难,如果马洪亮能来看看21世纪的烟台港和码头工人,一定会用更美的唱词来抒发他的情怀。

07

十万女红织花边

20世纪初,以开埠后的烟台为中心,胶东半岛有十余万妇女从事出口、花边编织生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全国罕见。

年(清光绪19年),英国籍基督都传教士詹姆士·马茂兰与夫人莉莉·马茂兰来到烟台,此前他们在四川传教,因身体原因来烟台休养。他们在烟台边休养边传教,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烟台及周边地区的妇女勤劳朴实、心灵手巧,于是马茂兰夫妇决定,把流行于欧美的花边编织工艺传授给她们,利用她们编织花边,然后销往欧美,因为花边是欧美各国家庭装饰必不可少的物品,从事花边贸易,必能获利。随后他们以自己的名字创办了詹姆士·马茂兰公司,又称仁德公司,目的是告诉人们,他们的公司倡导“仁义道德”。公司成立后,精通花边编织工艺的莉莉·马茂兰,便开始传授女教徒编织花边。

早在年(清光绪l6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赫尔夫妇已在烟台创办了“女子花边学习班”,年回国时,便将学习班托转给马茂兰夫妇,马茂兰夫妇接手后,在南山路中部路西,把“女子花边学习班”扩建为“花边女子学堂”,收容贫困女子入学,让她们一边读书、读圣经,一边学习花边编织工艺。学成后,她们不但要从事花边编织生产,还要到周边地区去传授技艺,就这样我传你、你传她,像滚雪球一样,使十余万半岛妇女成为从事花边生产的女红。

马茂兰夫妇是以教会孤儿院的名义创办“花边女子学堂”的,所以获得了进出15减免关税的特殊待遇,使他们经营的花边出口贸易获利甚丰。l年(清光绪22年),他们又投资在三马路兴建了当时颇为壮观的二层楼,进一步扩大了“花边女子学堂”的规模,求学女子多达千人。(这处建筑年后改为“培真女中附小”,年3月改为“市立南山路小学”)

由于l0余万花边编织女红的艰辛劳动,使仁德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多种经营的洋行。与洋行老板相比,女红们所得的劳动报酬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赚取外汇的一支重要力量。

年,詹姆士·马茂兰病逝于烟台,仁德洋行由其夫人莉莉·马茂兰经营,年,莉莉·马茂兰亦病逝于烟台,由其长罗拔继任仁德洋行总经理,并于l年在大马路修建了拥有豪华楼房二栋、平房二栋,建筑总面积万余平方米的仁德洋行新址,其进出口贸易额居山东省之首。年12月仁德洋行被入侵烟台的日军查封,在烟台存在了40多年的仁德洋行虽然消失了,但活跃在半岛广大地区的花边编织女红,则把各种花边编织工艺继承下来,成为烟台出口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08

梅里士与烟台大花生

烟台不但是我国大花生种植的主要基地,也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被誉为烟台八大土特产之一。据烟台海关最新统计,仅年前10个月,烟台出口大花生及大花生制品,已达吨,价值万美元。花生,亦称“落花生”、“长生果”,我国种植面积极广,以黄河下游各地为最多,烟台的花生种植,早在乾隆、嘉庆年间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其品种是小粒花生。今日烟台盛产的花生均为大花生,大花生扎根烟台并发展成我国大花生种植的主要基地,是烟台开埠后引进洋种子取得的成果。最早把大花生种引进烟台的,是传教士梅里士。

梅里士(Mills),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教士,在烟台正式开埠的当年(年),他便来到烟台传教,同时带来美国弗吉尼亚大花生种克,交给大杨家村农民教徒杨得来试种。烟台气候温和,土壤松疏,雨量适中,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花生的生长,长出的大花生,果型大、籽粒饱满、果皮洁白、香脆可l5。因此杨得来首次试种便获得了成功,在大杨家村和周边村庄引起轰动,种惯了小粒花生的农民,纷纷改种大花生,进而扩散到周边各县,成为胶东农村的一大经济作物。

烟台大花生种植形成规模后,由德国人创办于l年,在烟台最有影响、最有实力的盎斯洋行抓住机遇经营大花生出口,使烟台的大花生果、大花生仁远销欧洲,盎斯洋行因经营大花生出l5而获得了巨额利润。

开埠,惊醒了酣睡的烟台,使烟台的历史从此走向转折,我们研究烟台开埠史,往往只注重其负面影响,忽略了开埠给烟台带来的活力。那些随着烟台的大门洞开接踵而来的外国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大花生种子的引进便是例证。

烟台能成为我国大花生种植的主要基地,大花生和大花生制品能香飘万里、风靡世界,我们不应该忘记梅里士这个名字,是他以克大花生种子,开创了烟台种植大花生的先河,才有今日被誉为烟台八大土特产之一的大花生。

09

老虎眼·醴泉啤酒

在全国啤酒业中,能同时生产黄、黑、白系列啤酒的厂家,唯有烟台,且三色啤酒均在年的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年,具有悠久历史的烟台啤酒厂被授予山东省明星企业称号,现在烟台啤酒已成为烟台市的八大知名品牌之一。

笔者拜访了烟台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省明星企业家曲继光先生,从而了解到80多年来,烟台啤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就是一代代烟台啤酒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

中国本无啤酒,啤酒的“啤”字,是英文“beer”和德文“bier”的音译。19世纪中页,随着中国门户洞开,洋人蜂拥而人,他们喝不惯中国的烈性酒,便把啤酒引了进来。

20世纪初,在国外经商的荣城人王益斋、李介臣,深知啤酒营养价值高,是洋人生活的必需品,于是决定回国办啤酒厂。年,王益斋、李介臣来到开埠50多年的烟台,他们发现,烟台已成为一座洋楼林立、洋行众多,洋人集居的城市,人们的生活充满“洋”气,把啤酒厂建在烟台是最佳选择。

要生产啤酒,除酿造技术和设备外,关键要有好水。经考察他们发现,烟台南山北麓有一状如卧虎的名胜——“老虎岩”,岩下有一泉,名“老虎眼”,水质甘甜、储量大,时为烟台第一名泉,此泉正是酿造啤酒的最佳水源。

此时中国人办的啤酒厂,仅北京“双合盛”一家,在烟台更是空白,“敢为天下先”的王益斋、李介臣,于年筹资l0万元,买下“老虎岩”下10亩河沟崖地,利用从“老虎眼”淌出来的优质泉水,建了一座厂名为“醴泉”的啤酒厂。“醴泉”两字取自东汉散文学家、哲学家王充的传世名著《论衡·是应》,王充对“醴泉”的解释是:“泉从地下出,其味甘若醴,故日醴泉”。王益斋、李介臣把啤酒厂建在“老虎岩”,就是因为岩下有“甘若醴”的泉水,以“醴泉”为厂名,名符其实。

年,醴泉啤酒厂经北京政府农商部核准正式投入生产,当年便生产啤酒46吨,同时生产汽水6万多瓶,啤酒商标为“三光牌”,与北京双合盛啤酒厂的“五星牌”齐名,从此在开埠的烟台,又一家中国制造业、又一个新品牌诞生了,同时诞生了第一代烟台啤酒人。

开埠后的烟台,洋人洋货几乎垄断了烟台市场,中国造的“三光牌”啤酒,难以与洋啤酒抗衡,加上资金短缺,到1年,醴泉啤酒厂濒临倒闭。“敢为天下先”的第一代烟台啤酒人,没有退缩,而是多方筹集资金,提高产品质量,终于战胜了建厂后的首次危机,使“醴泉”生存下来。1年,因受洋货倾销的冲击,“醴泉”再次面临危机,为战胜危机,烟台啤酒人四处奔走,筹到资金20万,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使“醴泉”重振雄风,年产量达吨,汽水l5万多箱。产量增加了,销路是关键,烟台啤酒人知道,中国啤酒的大市场在上海,市场竞争的焦点也在上海。此时上海已有洋人办的三家啤酒厂,烟台啤酒要与这些建厂早、势力大的洋啤酒厂竞争,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让烟台啤酒进军大上海,烟台啤酒人投巨资在上海作了声势浩大的宣传,上海“大世界””和南京路均有“烟台啤酒”的巨幅广告,同时举办了多种促销活动。例举其一,凡到“大世界”的游客,不但赠送印有“烟台啤酒”字样的毛巾,还可免费畅饮烟台啤酒,而且饮得最多者有奖。活动期间,到“大世界”饮烟台啤酒者人山人海,造成交通堵塞,游客们高举着印有“烟台啤酒”字样的毛巾,畅饮烟台啤酒,场面十分壮观,此次促销活动,轰动了整个上海滩。游客们齐声称赞:“中国啤酒比洋啤酒好喝”。“大世界”促销活动后,上海各报均做了绘声绘色的报道,l年8月26日《申报》称:“烟台啤酒系泉水精制,饮之适合卫生,本非以自来水制成者所可同日而语……”、“烟台啤酒质量醇美,请问饮过者均能证明。烟台啤酒定价特底,为提倡国货不惜牺牲”。那时上海的啤酒市场全是洋货,唯烟台啤酒是国货,所以经销烟台啤酒的商家,其广告牌上“国货”两字特别醒目,很令国人自豪。早在年,列宁就说过“电影是教育群众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所以烟台啤酒人在上海搞宣传活动期间,不失时机地拍摄了一部极具生活化和亲和力的电影广告片,影片主题是“烟台啤酒是快乐健康之母”,时为中国最早的电影广告片。由于烟台啤酒扬名上海滩,不但销量大增,而且引起海外华侨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yw/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