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吴桥县素称“杂技之乡”。在吴桥,杂技艺术俗称“耍玩艺儿”。据说,吴桥是孙武后代的封地,吴桥人习武、练杂技的喜好与此有关。
以下翻译内容来源于中国核心语汇
中文吴桥杂技
英语WuqiaoAcrobatics
法语LesacrobatesWuqiao
俄语ЦирковоеискусствоУцяо
西班牙语LasAcrobaciasdeWuqiao
葡萄牙语AcrobaciadeWuqiao
阿拉伯语???????????????????????"???????"
日语呉橋雑技
韩语???(吴桥,??)??
视频:吴桥杂技表演极速飞人
『吴桥杂技』
吴桥,作为我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以其悠久的杂技历史和精湛的杂技艺术在国内外杂技界被称作杂技艺术的摇篮,年,周总理出访西欧十四国时,所到之处,华侨中无不有吴桥杂技艺人,周总理欣喜赞道:“吴桥真不愧是杂技之乡!”“杂技之乡”因而得名。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在吴桥这句流传千年至今的民谣生动反映了吴桥杂技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吴桥有近10%的人从事杂技旅游或与其相关的产业,并且包括一处国家首批4A级杂技旅游主题公园,40个杂技团体,44所杂技学校,50多个杂技专业村。另外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的艺术盛会,是世界三大杂技赛场之一。
吴桥杂技集中体现了尚武好义、百折不挠的吴桥杂技文化精神,为人们所传颂。
『历史起源』
吴桥杂技是河北省的传统民俗杂技艺术。提到“杂技之乡”人们多以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素称。据有关史料记载,吴桥杂技历史最悠久。
河北省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战国时期中山国成王墓中已有演练杂技形象的银首人俑铜灯出现。吴桥很早就是冀州大地杂技密集的地区,晋代墓室中已有宴乐杂技表演的壁画出现。到宋朝,杂技走向民间,出现“勾栏”、“瓦舍”等演出形式。清代和民国时期,吴桥杂技达到鼎盛阶段。
在两千多年的变迁过程中,吴桥杂技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着。它供奉“吕祖”为自己的行业神,创造了行业“春典”(即行话),衍生了表演中的“说口”、“锣歌”等口头文艺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道具、管理以及传承等方面的规则,构成了完整的行业文化体系,受到全国杂技界的推崇,其影响远播五洲,素有“十方杂技九籍吴桥”、“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之说。
相传,吴桥是孙武后代的封地。吴桥姓孙的人也确实不少,以孙姓命名的村就有前孙、后孙、牌坊村等不下十多个村。
吴桥古城东南面是一群土丘,传说是孙膑与庞涓打仗时摆“迷魂阵”的遗址。土丘南面十里处有个孙公庙村,村东有座孙公庙,庙里供奉的塑像就是孙膑。吴桥人习武练杂技之所以早,据说与此有关。
『杂技类别』
吴桥杂技从业人员多,节目种类丰富,流布地区广。据统计,传统节目主要有肢体技巧、道具技巧、乔装仿生、驯兽、马术、传统魔术、滑稽7大类个单项。
耳熟能详的杂技节目有:空中绸吊、顶灯、女子造型、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钻地圈、“耍花坛”、“古彩戏法”、“手技”、“抖空竹”、“顶碗”、“耍花盘”(后称“转碟”)、“飞杠”、“大武术”。
『吴桥杂技大世界』
年,吴桥县政府与香港国旅合资兴建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把杂技艺术作为一项独有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吴桥杂技大世界”占地公顷,规模庞大,气势宏伟,内设十大景点,融千年杂技文化于一苑,集游乐、人文、博物、民俗、杂技培训、比赛交流于一体,具有神奇、绝妙、新颖、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现了杂技之乡古老的民间文化风采,成为独树一帜的世界东方杂技旅游胜地。
“吴桥杂技大世界”是杂技之乡唯一的专业文艺团体,阵容庞大,设备齐整,实力雄厚它汇集了杂技之乡最著名的杂技艺术家余人,中国吴桥杂技团的演出节目构思新颖,技艺纯熟表演惊险、奇特、幽默、滑稽,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
视频:吴桥杂技节车技表演《中国秦俑魂》夺魁
中国吴桥杂技团,杂技艺术迅猛发展,经全团艺术家的精心努力创作了《狮子舞》、《晃板》、《顶技》、《双层秋千》、《柔术滚杯》、《龙舞》、《空中技巧》等五十余个优秀节目曾三次参加“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演出。参赛节目《晃板》在第一届“中国吴桥国际艺术节”获“金狮奖”。
《晃板》
『杂技的文化传播』
中华杂技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它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
火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而火药的最初使用却不是作为武器,而是作为人们娱乐的杂技表演的音响与烟火效果的。三国时代的大发明家马钧在机械方面的不少创造发明,也都是为宫廷杂技百戏演出装置道具而设计的。
中国的杂技艺术甚至对外国科学家的发明产生过启迪心智的作用。根据李约瑟教授的记叙,法国科学家孟高尔费(年~年)在发明降落伞前,就是由朋友介绍了东亚杂技演员运用雨伞作“走索”表演的防护道具而受到启示的。运用雨伞作“走索”的防护道具是中国杂技演员的发明,至今在“走钢丝”中仍被使用着。
杂技艺术自古就是吸收异域文明的舞台,早在汉代,远至东罗马帝国和天竺国的杂技艺人,就到中原表演,而中国杂技和乐舞更是盛唐时代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西渐东传的重要文化内容,当时古天竺国幻术极为发达,由僧人和艺人传来的技艺也丰富了中国的杂技艺术。
『现状及问题』
吴桥杂技团体庞杂,私人团体众多,却多是作坊式经营难以做大。受电视、网络等传播形式的冲击,依托剧场演出的杂技景气已大不如前。
加之该项艺术需经历长年艰苦训练,成名回报难与付出成正比。为此,多数杂技团遭遇“招徒难”问题。作为该县唯一的官方杂技团,吴桥杂技团目前仅有演出人员80余人,还包括为数不少已不能演出的老演员。
当了十几年“底座”(在杂技表演中托举他人的角色)的姜师傅告诉记者,除非有海外演出,否则演员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一千元人民币。近几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外杂技演出也大大减少。团员们甚至调侃道:在商场当导购也强过在吴桥演杂技。
在吴桥杂技大世界常年表演的“口中吃针引线”、“缩骨功”的老艺人王宝合坦言,尽管他一直在寻觅合适的传人,无奈现在的年轻人能吃苦的不多,他很担心祖辈留下的传统艺术就此失传。
在文化多元化、娱乐方式多样化的现代,任何一种单一的艺术门类都难以满足现今市场需求。中国的杂技亟需从传统的“硬功夫”中寻求突破和创新,改变“卖原材料”的被动地位,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整合。此外,在商业运作和品牌创新上,中国杂技还存在巨大的挖掘潜力。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演出组织形式、活动形式的改变,老艺人、老教练、老手艺人越来越少,行业规矩淡化,吴桥杂技文化有逐渐走向消亡的危险,亟待挖掘和抢救保护。
来源:非遗说
以下内容摘录于「中国核心语汇」词条解读“英文”部分
点击阅读原文可浏览九大语种对照解读
WuqiaoAcrobatics
WuqiaoacrobaticsreferstothefolkacrobatictechniquesofWuqiao,HebeiProvince.IthasaprofoundhistorysoastomanypeopleinWuqiaocanpracticeskillsofacrobatics.PeopleinWuqiaohaveparticularpreferenceforacrobatics,whetherinthestreetsandlanes,orthewheatfields,theyperformacrobatics.In6,itwasincludedintotheNational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ListofChinaforitsdefiningChinesecharacteristic.
本词条已被“中国核心语汇”百科词库收录
点击阅读原文为您呈现九种语言权威解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