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运河景北段8沧海桑田连镇窝

沿大运河西堤岸,我又一次走进连镇。连镇,位于大运河畔,横跨运河两岸,由小郭庄、肥城、宋家圈、鬼家集、曹家厢房、东光口等几个小村连接而成,因地势低洼,故称“连洼镇”,也叫连窝镇,简称“连镇”。是燕赵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建于隋朝初年,鼎盛于康乾盛世,是明清两代发达的商业重镇和军事要地。清政府曾在连镇设有主管水运的水丞和主管运河驿的驿丞,建有京城备用粮仓,有巡查运河南北过往船只的军营。

小小连镇,却与三县(东光、吴桥、景县)相邻,这里水、陆交通方便,旧有水驿,为南槽所经,帆樯丛集,迎来送往,繁忙热闹。明清期间,菲律宾的古苏禄国后裔由德州北营迁居来此,传承宫廷御膳的手艺,为连镇名吃声传京津之肇始。清代修建的运河堤坝谢家坝见证了当年连镇的经济发达。特别是在清朝中期,连镇是东光、吴桥、阜城、交河等7县的粮棉油集散中心,农副土特产品船载车运,南销齐鲁、江南,北达京津、东北,各地客户也纷纷于连镇设栈,经销贸易。

那时,连镇顺河街上,山铺、酒楼、茶馆、赌局、戏楼、说书馆、镖局、大车店、中药铺、大药房、武馆、妓院、学校、衙门等应有尽有。加之,津浦铁路经之,“当年小镇上常住人口有两万人,光从事装卸运输的就有近三千。那是一番鼎盛繁忙景象啊”,不愧为“商贾云集,八方通衢、日进斗金”之赞誉。连镇市肆之盛境况空前,连镇“李家烧鸡”“黄家烤肉”“连镇烧饼”这三大名吃,也随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享誉南北。

翻开我手中珍存的民国二十二年(年)《河北月刊》1—2卷,其中的各县交通调查有这样记述,阜城县“距津浦路连镇站六十里,陆行一日可达,为出入之门户。”武邑县“县治东距津浦铁路连窝镇一百一十里,须两日始达。(由县往连窝之行程为:城东二十五里之审坡村,又十里之西桑村,又二十五里之漫河镇,又五十里即为连窝。)”吴桥县“津浦铁路经过县境之西北。由县境东通宁静,西通景县,南通德县,北通东光,皆有大道,连镇有电报局一处,县城有长途电话设置。”这些也足显连镇历史上地处要冲之重要。

连镇浓缩了丰富的历史沿革。据《景县志》记载:明时,连镇属景州清河二乡连镇地方,清代属景州二区连镇社。民国初年属二区第七乡。年“卢沟桥事变”后,成为日伪统治区,连镇曾以街为单位,被四个县共同管理过。年6月,日伪吴桥县公署,将连镇运河以西南园子、戈普庄、东三里庄、西三里庄、后三里庄、五里庄、前七里庄、后七里庄,东宗庄、西宗庄、陆庄、前双庙、后双庙、小周庄、小王庄、董庄、郑庄、十王殿、李梅庄、施庄、十五里口、马庄、张家圈、王家浅等24个村,划归景县(原归吴桥县管辖)。年,连镇河东部分由吴桥县划归东光县,河西部分隶属景县七区。于是出现了目前这种由景县和东光县两县分治的局面。年曾短暂划归东光县管辖,年又划属景县,延续至今。年11月景县、吴桥、故城合并称吴桥县。年6月三县分开,恢复原置。

其实,历史上,运河两岸的东西连镇一直是一个统一整体。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行政地域上的重新划分,现在的连镇因大运河分为东西两镇,河东叫东连镇,是东光县连镇镇政府驻地;河西叫西连镇,是景县连镇乡政府原驻地(现搬迁到赵虎头村北)。连镇共有人口一万余人,其中西连镇分南街、北街两(行政村)部分,人口不足人,以刘、葛、殷姓居多;东连镇有10条街,居民人,姓氏较杂,其中有安、温、运姓回民千余人(有教堂建筑)。

作为衡水市景县管辖的西连镇,年解放,年土改,年办互助组,年办初级合作社,年连镇乡南街、北街、大端庄等8个村子成立了连村高级社,年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年大县分开后,公社规模划小,成立连镇公社。年机构改革,连镇公社改为连镇乡,年合乡并镇,把原赵官寺乡并入连镇,组成连镇乡人民政府。现连镇乡辖54个行政村,人口2.5万,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

我走上连镇桥,放眼望去,只见千年大运河弯弯曲曲,桥两侧,房屋相连,店铺林立。蓦然回首间,在那物质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连镇所给予一方百姓的生活慰藉。那时,连镇的集市却赫赫有名,它是沧州、衡水两专区,东光、吴桥、阜城、景县四个县交界的“边民”唯一方圆近20里可以赶集的地方。大到生产资料骡马、犁耙等,小到生活物品锅碗瓢盆等,无一不通过赶大集的方式来获取,哪怕再忙,到了开集的日子,四方的乡民也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担着挑子、推着车子、牵着牲畜,各家以各家独特方式的前来汇集于此。集市最热闹的时刻开始了,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子的哭闹声参合着大人的呵斥声,如大合唱,又似波涛海浪,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充斥着大街小巷,在这无比的喧闹声中,集市履行着自己最古老的交易职能,印证着两千多年前的那位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亘古不变真言,完成了露天地里乡民朴实心灵的最自然地碰撞与交流。夕阳西下,散集的村民各奔东西,纷纷扰扰的集市也在村落袅袅升起的炊烟中重回安宁。

此刻,我身处一地却脚踏两县,思接千古,感受着大运河的遗风、繁华旧梦,经济之发达,军事之险重,文化之绚丽,连镇不愧大运河重镇之美誉。如今虽然连镇段的大运河早已断航多年,但依托大运河所遗留下来的巨大遗产,作为运河古镇的连镇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积极打造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带,用一种全新方式将因枯水而失去运输功能的运河再次“活”起来,变成可参观领略普通百姓风土人情之河,可学习交流漕运历史发展演变之河,可体验欣赏平民伟大智慧和非凡劳动之河。唯如此,大运河方能继续在人们心中流淌,连镇亦能在新的大发展中尽显人文魅力啊。

年9月28日初稿年7月16日定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yw/7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