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分享几篇石家庄文史

以严肃认真的态度

分享几篇石家庄文史

在此,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分享几篇最近发布的石家庄文史小文章,供有识之士参考。明代北直隶的保定巡抚驻地,在保定还是真定(正定)?

斌哥谈历史-01-:59:50

《皇朝文献通考》:保定巡抚驻真定的记载

明朝为了防止地方的官员势力做大,洪武年间设置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将地方的执政权利三分。

布政使司,主管行政事务,相当于如今的省政府。布政使为从二品,俗称“藩司”,为封疆大吏。

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刑名,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省政法委书记。按察使官居正三品,俗称“臬司”。

都指挥使司,主管军事,相当于今天的省军区。长官为指挥使正三品,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

明代的三司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社会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原来作为中央派往地方的“差职”——总督、巡抚逐渐向地方官转化。并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常设机构。

到万历七年,巡抚官员普遍加提督军务或赞理军务衔,明代的巡抚制度基本定型。

《明史.职官志》所列明代的巡抚可以分为4类。

第一类: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四川等13省的巡抚,为13个布政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第二类:凤阳、应天、顺天、保定、辽东、宁夏、甘肃、延绥9巡抚

(其中,南、北直隶地域广大,政务繁冗,南直隶以长江划界分凤阳、应天二巡抚;北直隶以居庸关划界为顺天、保定二巡抚;辽东地区(相当于今天的辽宁省)隔海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为了便于管理分设辽东巡抚)

第三类:南赣、郧阳、松潘、偏沅4巡抚,置于省界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

第四类:宣府、大同、天津、登莱等8巡抚,是以巡抚级成战区。其中宣府、大同为九边重镇,而天津等是明末抵御清军的临时而设。

从巡抚地区的设置区划来看(除去第3类、4类的临时设置),巡抚制度具备省级建制的特点,为清代省级政区采用巡抚制度奠定了基础。

明成化8年北直隶地区的3巡抚:保定巡抚、顺天巡抚、宣府巡抚。

明成化8年北直隶地区巡抚辖区图

成化8年设立保定巡抚,驻真定府(治今河北省正定县),辖:保定府、真定府、河间府、顺德府、大名府、广平府等六府。控遏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固关、土门关等关隘,并兼管河道。

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兼管河道一员。成化八年,分居庸关以西,另设巡抚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大名、广平六府,提督紫荆、倒马、龙泉等关,驻真定。万历七年,兼管河道。——《明史.职官志》

再有明建文年间,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俗称“燕王扫北”),朱棣占据北平府,攻陷永平府,北平布政使司没入燕王朱棣之手。

惠帝朱允炆于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设平燕布政使司,辖北平布政使司其余府州,即:真定,河间,保定,顺德,广平,大名等6府(与成化8年之后的保定巡抚辖区基本一致)。而后保定府于建文2年2月归附燕王朱棣,故平燕司辖其余5府。

清代顺治年间也于真定府置保定巡抚,后改称直隶巡抚,并于康熙8年(年),由真定府移驻保定府。

以下为明保定巡抚辖区:

保定府(治今河北省保定市)

元保定路,直隶中书省。年9月改府。领3州,17县。东北距京师里。年编户5万,58万口。年,4万户,52万口。

13县:清苑(倚)、满城、安肃(今徐水区)、定兴、新城(治今高碑店市新城镇)、雄、容城、唐、庆都(今望都)、博野、蠡、完(今顺平县)

祁州(今安国市),北距府里。领2县:深泽、束鹿(先治旧城镇,后治新城镇)

安州(今安新县安州镇)西距府70里。领2县:高阳、新安

易州(今易县)南距府里。领1县:涞水

明保定府

河间府(治今沧州市河间市)

元河间路,直隶中书省。年10月为府,属河南分省。年3月来属。领2州,16县。北距京师里。年编户4万,37万口。年,4万户,41万口。

10县:河间(倚)、献、阜城、肃宁、任丘、交河(今泊头市交河镇)、青、兴济(今沧县兴济镇)、静海(北有天津卫)、宁津

景州(今景县),西北距府里。领3县:吴桥、东光、故城

沧州,西距府里。领3县:南皮、盐山、庆云

明河间府

真定府(治今石家庄市正定县)

元真定路,直隶中书省。年10月为府。属河南分省。年正月属山东,3月来属。领5州,27县。东北距京师里。年编户5万,59万口。年,7万户,万口。

11县:真定(倚)、井陉、获鹿、元氏、灵寿、藁城、栾城、无极、平山、阜平、行唐

定州,西南距府里,领2县:新乐、曲阳

冀州,西北距府里。领4县:南宫、新河、枣强、武邑

晋州,西距府90里。领3县:安平、饶阳、武强

赵州(今赵县),北距府里。领6县:柏乡、隆平、高邑、临城、赞皇、宁晋

深州,西距府里。领1县:衡水

明真定府

顺德府(治今河北省邢台市)

元顺德路,直隶中书省。年为府。10月属河南分省。年3月来属,领9县。距京师里。年编户2万,18万口。年,2万户,28万口。

9县:邢台(倚)、沙河、南和、任、内丘、唐山、平乡、钜鹿、广宗

明顺德府、广平府

广平府(治今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

元广平路,直隶中书省。年为府。10月属河南分省。年3月来属,领9县。东北距京师里。年编户2万,21万口。年,3万户,26万口。

9县:永年(倚)、曲周、肥乡、鸡泽、广平、成安、威、邯郸、清河

大名府(治今邯郸市大名县)

元大名路,直隶中书省。年为府。10月属河南分省。年3月来属,领1州,10县。东北距京师里。年编户6万6千,57万口。年,7万户,69万口。

10县:元城(倚)、大名、魏、南乐、清丰、内黄、浚、滑

开州(今濮阳),北距府里,领2县:长垣、东明

明大名府

灵魂拷问:河北:我的中心在哪里?

生活兴趣杂谈-07-01

在中国各省份中,河北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怀抱首都和第三个直辖市天津的区划格局,使得省会石家庄很难像其他省份的省会那样成为全省的中心。

历史上河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哪里呢?

河北有燕赵大地之称,我们先看看战国时期河北的情况。

“燕赵”也就是燕国和赵国。既然是两个国家,那就至少有两个中心。事实上,燕国和赵国各有三个国都。燕国的国都分别是上都(今北京城区)、中都(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下都(今河北易县)。赵国的国都分别是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中牟(今河南省鹤壁市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期间在河北中西部还存在过中山国。

这一时期,河北地区大体上是南北分治,并没有单一的中心城市,可以说是群雄并立。

之后进入秦汉大一统时期。在汉朝,河北为冀州和幽州管辖,依然是南北分治。其中冀州刺史部的驻地先在柏乡,后迁邺城。

秦汉之后,下一个大一统时期是隋唐。唐代河北地区为河北道。河北道的治所在魏州(今大名县东)。

进入北宋,河北再次分裂。此时的河北地区大致分属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中都路管辖,治所分别在治所大名府(今大名县东)、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大兴府(今北京城区)。金朝控制河北全境后,河北东路治所迁往距离国都更近的河间府(今河北河间)。

明朝初期,河北为北平省,治所北平(今北京城区),永乐年间北平省改为北直隶,由首都直辖。这一时期,河北地区的中心都是北京。

清朝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大名府、正定府、保定府、天津府都曾经做过省会,其中后期为保定、天津双省会。

进入民国,河北东北部和西北部独立出去与内蒙古地区的部分区域分别组建热河省和察哈尔省,承德和张北、张家口(万全)成为省会。而保定、天津、北京则轮流做河北的省会。

历史上(战国以后),做过河北地区省级行政中心的城池有:邯郸、北京、房山、易县、灵寿(平山)、柏乡(高邑)、临漳、大名、河间、正定、承德、张北、张家口、天津,共计14个。这个数量,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纪录的保持者。

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河北的地理结构。河北的核心是华北平原,北、西两面为燕山-太行山山脉,东部面向大海。

传统上中国建城的最佳地点为背山面水,次为背水面山,再次为背山或临水。

就河北而言,建城首先会在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有大河流出的地方寻找城址。于是,三条发源于山西高原的河流:桑干河(永定河)、滹沱河、漳河摆脱大山束缚后不远的地方,分别诞生了北京、正定、邺城/邯郸。这三地都曾做过河北地区的中心。但是河北平原又比较广阔,这三地又分别偏居平原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掌控全局,较难。于是开始在平原腹地寻找适宜的中心城市。

在平原上寻找中心城市,最佳的区位是在贯穿全境的大河之畔。当时在隋朝大运河(永济渠)畔的魏州(大名)就成为这个幸运儿。

到了元朝,将大运河东移取直后,大名府的区位优势瞬间消失。清朝建直隶省后,虽然一度将省会设在大名府,但之后就北迁到了正定和保定。由于保定相对居中,因此最后保定胜出,成为清代担任直隶省省会时间最长的城市。

到了晚清,中国开始融入海洋文明。地处海河水系诸河汇流处、东距海滨不远、同时守卫着西北国都的天津卫兴起。之后数度成为河北(直隶)省会。并最终直辖。

当河北的辖区扩大到燕山以北后,京津是合适的省会所在地。这俩城市都直辖后,河北辖区内就不再有能统领全境的城市了。于是只能选择相对合适的城市作为省会。当然,河北的省会依旧只能在占河北人口、经济比重最大的华北平原上选。此时华北平原上可供选择的城市有两座:一个是区位相对居中、但交通枢纽性较差的保定;另一个是位置较偏、但属于铁路枢纽的新兴城市石家庄。两座城市可以说是难分伯仲。因此,河北省里也是在这两座城市之间来回摇摆。

最后的结果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石家庄成为了河北省的行政中心。

但是,交通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北京兼任。工业产值最高的城市是唐山。唯一的省属大学在天津、唯一的部省合建大学在保定。

是石家庄做的不够好吗?其实石家庄已经很努力了。

在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唯一货真价实的做过河北地区中心的城市是明朝时期的北京。而那是因为河北的中心是由国都兼的。在剩余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河北地区基本不曾出现过单一的中心城市,一直是双中心甚至多中心。

不要调侃万石家庄人!

风物菌地道风物-09-09

▲石家庄地标电视塔,如日中天。摄影/凉liang-风物君语-不懂石家庄,就不懂河北“冀A是哪里的车牌”,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如下几种回答:“天津?”“……保定?”“冀?冀是哪里?”石家庄的地位,不言而喻。在B站的《三国演义》片段中,赵子龙一露脸,屏幕上就飞过一大片戏谑的“吾乃石家庄赵子龙”——好像用“石家庄”替代“常山”(常山郡,治今石家庄市正定县),气势顿时就矮了一截。在北京、天津的强光笼罩下,这座面积略小于北京、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8的超大城市成了“灯下黑”,连同它的壮阔河山、人文珍宝,一起隐没在“最没存在感的省会城市”的调侃中。▲月夜笙歌的国际庄。摄影/凉liang石家庄,太行山中路第一城比起省内一众兄弟姐妹——京畿核心保定、历史名城邯郸、经济重镇唐山、“首都后花园”承德、“草原天路”张家口等等,兴于晚清、发于工业的移民城市石家庄显得有些乏善可陈。20世纪初,铁路像河流一样,为彼时的小村子、今天的“国际庄”输送了大量营养物质。虽然在工业时代红极一时,但石家庄也被贴上了“没底蕴”、“暴发户”的标签。随着市辖区的扩大,这个略显土气的名字背后的历史也丰富起来,与深沉的燕赵大地血脉相通。▲石家庄地形示意图。制图/F50BB谁说石家庄没有大自然?从地图上看,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石家庄称得上“依山傍水”。和北京一样,石家庄西高东低,西上太行山地,东入华北平原。在西边更高处,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海河向东奔腾而下,数十条支流横切太行山,在太行山东麓形成了一连串富饶的冲积扇。被称为“小黄河”的滹沱河,从石家庄市区北面滚滚而过。虽然没有名声在外的风景,石家庄却有着不折不扣的、大山大河的壮丽。西北方向,坐落着“钟五岳之秀”的五岳寨,森林覆盖率达到惊人的98%,被认为是太行山区保存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转向西南,还低调地保存着一种极为特殊的“宝藏”地貌——嶂石岩,不仅颜色绯红、远看仿佛赤霞落地,而且岩壁垂直陡峭、犹如刀削。虽然人气远不如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却和后两者并称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鬼斧神工的嶂石岩。摄影/凉liang▲云蒸霞蔚的五岳寨主峰。摄影/白云飞旌旗如虹铁骑彪悍行如轰背靠大山、身探沃野,石家庄地区自然是人见人爱的风水宝地,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除了“燕赵侠风”,这片土地还孕育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神秘小国,也就是号称“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中山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石家庄市北部的灵寿县、平山县一带。在春秋十二诸侯、战国七雄的包夹中,中山国坚持了余年,建了河北境内最早的长城,还与“七雄”中的韩、赵、魏、燕结盟,对抗秦、齐、楚,成为仅次于七个“万乘之国”的“千乘之国”。国力鼎盛时,今天的石家庄市、保定市大部分地区,都在中山国的统治范围中。??向左滑动▲图1:石家庄平山县中山国遗址。摄影/石耀臣;图2、3:河北省博物馆藏,中山王厝墓出土的龙首形金衡帽和金银狗项圈。摄影/动脉影此后,石家庄一带的历史就长期与兵刃相碰声为伴。秦末,韩信在石家庄西面、太行山南麓的井陉关(今属石家庄市井陉县)打出了“背水一战”,以少胜多、大破赵军,唐代诗人卢纶在此怀古,还留下了“君不见汉家边将在边庭,白羽三千出井陉”的诗句;到了安史之乱,井陉成了安禄山和大唐朝廷反复争夺的关键地带,平山县也因“平定安禄山”得名;共和国的黎明前,平山县西柏坡,又成为了“新中国的摇篮”。▲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摄影/石耀臣▲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赵州桥,位于石家庄市下辖的赵县。摄影/石耀臣叙话至此,平平无奇的石家庄终于亮出了王牌,而她在工业时代获得的一系列成功,也都得到了解释:这里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实在太好了。一个“庄”,何以牵动两条大动脉?与其说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倒不如说,扼守晋冀咽喉的石家庄,是铁路时代必然的赢家。占据“太行八陉(xíng)”之一的井陉的一端,这份“地利”注定了石家庄的腾飞,即使不是石家庄,也会是“李家庄”、“张家庄”。年,清政府贷款修建的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后称平汉铁路、京汉铁路,今京广铁路的组成部分)开工,四年后,彼时仅有居民余人的小村子石家庄,听到了“况且况且况且”的声音。火车带来了食宿的消费需求,石家庄陆续出现了饭庄、旅店、商铺,石家庄的规模迅速扩大,兼并了邻近一众村庄。▲上图:-年修筑的正太铁路石拱桥之一。图/视觉中国;下图:正太铁路沿途风光,列车经过太行山中的岩会村。摄影/王嵬年,石家庄迎来了一次重大发展机会——争议多年的正太铁路(正定-太原,今称石太铁路)终于动工了。正定位于滹沱河北岸,设计者本想将其打造成“水陆双通”的交通大动脉,却发现滹沱河的航运能力有限,建造跨河铁路桥只会徒增成本。于是,正太铁路的起点一再南移,最终移到了位于滹沱河南岸的石家庄村东头。那时建造的火车站,就是后来石家庄人口中的“老火车站”、今天的石家庄铁路博物馆,而石家庄也一直担任着华北交通枢纽的重任。▲现今的石家庄铁路博物馆。摄影/凉liang▲正太饭店遗址,它是正太铁路的起点,旧时石家庄最大最豪华的饭店。摄影/凉liang这次,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石家庄真的起飞了。正太铁路的窄轨设计,让石家庄成了人力、物资的“聚宝盆”:由于轨道宽度不同,火车无法在正太铁路、卢汉铁路之间自由切换,所有货物都要在石家庄重新装卸,转运仓储因此生意大好,大量农民“进村务工”。年,石家庄的人口激增至6.3万人,医院、邮局、银行、商号、纱厂、面粉公司纷纷入驻。从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到中型城市,石家庄只用了30年。▲石家庄中华北大街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摄影/凉liang铁路带来的好运气还在继续。作为山西省第一条出省铁路,正太铁路取道井陉,横穿太行、沟通晋冀,工业时代最重要的物资——煤炭,向石家庄滚滚而来。新中国成立前夕,石家庄最重要的工业遗产——正太铁路石家庄总机厂(今天的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成为了被解放的第一座大厂。▲正太铁路,石家庄井径县南横口村。摄影/东风4-石家庄,如何“换掉药厂的衣裳”?新中国成立后,众多重点建设项目落户石家庄。年,国家投资万建设华北制药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华药”。华药生产的青霉素,让这种抗生素的单支价格从“以金价计”跌到了不足一元。亚洲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厂,就此在石家庄崛起。▲石家庄石药集团,工人正在加班生产防疫急需药品。图/人民视觉▲石家庄神威药业,车间工人检查多效蒸馏水机设备运行状况。图/视觉中国由于华北盛产玉米,制药所需的淀粉也能实现自给自足,于是,淀粉厂和药厂在石家庄双双开工,一个生产载体,一个培养灵魂。《杀死那个石家庄人》里的一句歌词,道出了“药”在这座城市的烙刻之深:“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一度是典型石家庄生活的写照。石家庄制药行业占河北省制药行业总量的70%以上,全市共有家制药企业,其中包括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神威药业这样的“大牌”。除了制药,石家庄还聚集了众多纺织、化肥、水泥、钢铁、煤矿机械工厂,为共和国的“打桩立柱”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开国第一城”到“共和国医药长子”,这是石家庄应有的骄傲,也是应得的光荣,更是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的底气。▲灯火辉煌的石家庄新乐市化肥厂。摄影/赵志伟▲石家庄平山电厂,脱硫、除尘、煤耗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把对大气污染降到新低。摄影/丁建军其实,石家庄的省会地位至今不能服众。从清朝顺治年间开始,受战争、经济、行政变更等影响,河北省会进行过至少11次迁移,在邯郸、保定、天津、北京之间流转,石家庄却从未参与其中。直到年,周恩来总理发话“河北省的省会不要再迁”,于是,这场漫长的击鼓传花“花落”石家庄。石家庄,亟待破局随着河北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石家庄陷入了发展困局:天然气还是煤,采暖还是防霾,治理污染还是保住工人衣食、企业生存、地区经济,面对周边地区的治污压力,石家庄并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年,石家庄制定《城市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规定,今年是完成所有改造、搬迁、腾退的最后一年。“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里的孩子——华药,终于出走,迁往石家庄郊外。▲混沌压抑,石家庄自带雾霾滤镜。图/视觉中国除了工业,石家庄引以为傲的交通,也面临着挑战。一边是“京津冀一体化”,一边是愈发严格的外地牌照限行规定;一边是超负荷运转的首都机场,一边是吞吐量仅有首都一个零头的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津石(天津-石家庄)铁路至今没有动工,与太中铁路(太原-宁夏中卫)相连、搭上新疆腹地的通道的计划,仍是一个未定的设想。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石晓冬说,北京就像个“盘子里的鱼肉多得吃不完的大胖子”,而石家庄就是“饥肠辘辘的大瘦子”。▲夜幕下的石家庄站。摄影/凉liang▲石太高铁经过井陉头泉村,这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高铁客运专线。摄影/郝宪华好消息是,京津冀“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的共识正在逐渐形成。年底,津石高速(天津-石家庄)将实现主体建成通车,而“轨道上的京津冀”——高铁、城际、市郊和地铁,也正从蓝图变成现实。读懂石家庄人,看见河北的B面既是千年沙场,也是京畿之地,双重压力下,石家庄人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这片土地既养育出了心怀家国天下的文臣武将,也保护着“幸福就是吃一盆饺子、睡一下午”(如石家庄人窦文涛所说)的平凡的人民。无论是出门上马定乾坤,还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其实都是对生活不言弃的执拗。某种程度上,老石家庄人的性格,也代表了典型的“河北气质”:豪放而谨慎低调,勇猛而安于平凡,付出和回报似乎总是不对等。以虎威将军赵云为例:由于“入职”太晚,赵云在刘备团队中的地位始终不如关羽、张飞,甚至被调侃为“刘备的保镖”。??向左滑动▲正定县是赵子龙的家乡,图为隆兴寺雪景、广惠寺华塔。图1摄影/赵政雄。图2/视觉中国石家庄人的运气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心脏和精神却无疑极为强大。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形容中山国人:“丈夫悲歌慷慨,女子鼓鸣瑟”,在数次被灭国又复国的动荡中接受命运,又不甘于命运。《隋书·地理志》也评价道,“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燕”,而这本书的作者、唐朝宰相魏徵,就是河北人。秉持着这股拧劲,石家庄豪杰辈出。▲古代中国,多少文人武将从石家庄走来?制图/孙大仙工作室当代的石家庄,走出了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位女性主席铁凝、童话大王郑渊洁、擅长暴力二次球的奥运女排冠军丁霞、金马影后周冬雨,以及继承了“慷慨悲歌”的气质的摇滚乐队“万能青年旅店”。▲“渤海洗雷音,十年一万青”,万能青年旅店演出现场,上图为主唱董亚千,下图为灵魂小号手史立。上图/视觉中国,下图摄影/颜仲夏,图/图虫·创意除了“万青”,石家庄另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没有特产的石家庄”的特产,正宗安徽牛肉板面。没人知道这个生于安徽县城的“大碗宽面”是怎么冲出皖北、走向河北的。也许就像南京的馄饨摊、上海的包子铺、整个华东地区的家政阿姨一样,勤劳的安徽人(确切地说,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人)用“劳务输出带动饮食输出”的方式,让同样喜爱面食的河北人吃上了改良版的太和羊肉板面——面过黄河,羊肉变成了牛肉,手擀面变成了皮带面,“正宗”二字变成了黑色幽默。虽然被冠以他乡之名,石家庄人还是乐呵呵地接受了这碗充满错位感的“四不像”,这大概也是移民城市特有的谦和与包容。▲河北美术学院,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石家庄分院。图/视觉中国今天的石家庄的处境,与当年的中山国有异曲同工之处:强邻环绕,得到认可已属不易,逆袭突围更是难上加难。可贵的是,历经坎坷的石家庄一直保持着“河北式质朴”,虽然有时显得用力过猛,比如位于石家庄、建筑风格惊世骇俗的河北美术学院,但听到校长的愿景——“盖大楼,聘大师,铸大爱”,你就能体会到这种质朴的力量。祝每个石家庄人都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慷慨高歌去,渤海洗雷音。▲夜幕下的石家庄,认真生活,焕发光彩。摄影/张云鹏-END-文丨密林图编丨DCZhang地图编缉丨F50BB绘图丨孙大仙工作室封图摄影丨凉liang石家庄不只是没有美食|大象公会

大象公会Elephantia大象公会年1月13日

文|朱起鹏

和石家庄的朋友聊天,会发现这里的尴尬不只是美食:除了所谓本地名吃驴肉火烧其实来自保定,排名最好的省属大学却设在天津,而且作为省会城市,其本地方言的影响力都越不出市区。

·缺乏地域特征的石家庄名吃:驴肉火烧和牛肉罩饼源自保定,扒鸡出自山东,饸饹面则应该来自石家庄西面的晋南地区

究其缘由,他们总会解释说这座城市没有历史。作为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石家庄真的没有历史么?

历史包围的洼地

描述广义的石家庄历史,看看河北博物院琳琅满目的文物收藏就够了。从藁城的商代遗址到灵寿的中山国王都,再到出土金缕玉衣的满城汉墓和绚丽的曲阳石雕。石家庄处在中华文明的腹地,历史文化不是丰富两个字能形容的。

·石家庄市区周边历史遗存地图/图源:石家庄市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的部分国宝级文物,包含国宝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和错金博山炉

而石家庄东北15公里的正定,除了是赵云的故乡,更曾是冀中最重要的都会。在《刺客聂隐娘》的时代(唐末),正定(时称恒州)是和北京(时称幽州)平起平坐的藩镇首府。驻守此地的李宝臣父子,悄悄将它按照国都规格修建。

·石家庄与清正定府区位关系图/图源:大地理馆·近年修复的正定城墙,正定城墙历经北周、唐、明多次建设,周长24里,是平遥城墙长度的两倍。四面城门都由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重构成,防卫森严

到了宋代,作为最重要的边境城市,皇家与殷实的地方豪绅花费巨资修建起众多壮观的佛寺。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即使经历近千年的战事天灾,当梁思成年初次来到正定时,依然惊叹它为「古建筑博物馆」。

·正定保存至今的主要古代建筑遗存,如果不是几十年来持续的古城破坏和低水平旅游开发,正定完全有机会成为中国的奈良·石家庄周边历史城市变迁图/图源:大地理馆

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与现在的石家庄市区没什么关系,各种都城、郡城和府城都绕开了这片土地。直到19世纪末,石家庄还只是滹沱河南岸无数普通农业村庄中的一个,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人口勉强达到。六座小庙和四口水井,是村里最值得夸耀的资产。

·年石家庄村落轮廓示意图:范围相当于今中华北大街以西、兴凯路以南、新华路以北、北荣街以西的区域/图源:石家庄市博物馆

迫不得已的「始发站」

年,一项拖了8年的铁路项目终于在太行山间开工,那就是连接太原和正定的正太铁路。正太铁路由法国巴黎银行投资建设,从勘测到修建都达到了当时工程技术的较高水平。

·正太铁路沿线站点线路图(年)·修造难度颇高的正太铁路,穿越太行山区的崇山峻岭

工程接近尾声,连绵的铁轨终于将山峦环抱的山西和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联系到一起。山西出产的优质原煤,即将毫无阻碍的输送到东部的工商业都市。但铁路始发站的选址却成了问题。

最初站址在正定府南郊的柳林堡,可正定南侧宽阔且多变的滹沱河实在难以逾越。

·丰水期的滹沱河正定段,河面极其宽阔,但枯水期却成为砾石密布的深沟,筑路设备都无法运输

第二站址想选在传统陆路枢纽获鹿县城,但保守的当地官员害怕破坏风水坚决抵制,不得已,这个所谓联通正定府的铁路只能将终点设在滹沱河南岸的石家庄村。

·正太铁路始发站选址示意图

当然,选这里也并非拍脑袋的决定,就在两年前,连接北京与汉口的京汉铁路(时称卢汉铁路)在石家庄村东设置了一个只有几间平房的三等小站「振头站」。这样一来,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汉线和联通晋冀的正太铁路在这个小村边联系了起来。

·年,正太铁路通车初期的石家庄村,由美国地质学家张柏林拍摄

虽然早几年修建的「振头站」并没带给石家庄什么起色。但这个新引入的始发站的确称得上气势不凡。

·年建成的石家庄火车站,石头建造的简洁站房、铁皮孟莎屋顶和机械报时钟,成为石家庄最早的城市形象

除了平米的别致站房,正太路的机务段、车辆段、停车房、总机车厂、监督局、法国总管局和成片的职员公寓相继在村东的耕地上矗立起来。

这片簇新的建筑中,一座叫做正太饭店的二层楼引人注目。它由青砖砌筑,精致的敞廊带着南欧风情。作为这条铁路的标志,正太饭店在太原和石家庄各建造了一栋。虽然比起太原的那座,石家庄正太饭店规模偏小。但这座屹立在村舍阡陌间的法式洋楼,依然可称为震动冀中的建筑奇观。

·初建时的石家庄正太饭店,是当时冀中地区最豪华的酒店设施·正太饭店现状,后改建为3层,今废弃空置

「不方便」造就的城市

当一座铁路新城冉冉升起之时,石家庄却成为交通枢纽中最拧巴的典型。

首先正太站作为一组庞大的建筑群,被高大的石质围墙圈起,被周围村民称作「洋城」。虽然辟有12座门,但由路警弹压守卫,普通居民无法穿越。这片区域连同纵贯南北的铁路将石家庄村与东部广大地区彻底隔开,两侧交通几近切断。

·被围墙圈起的「洋城」,远处连续坡顶建筑为正太机器局

后面虽然修造了23拱的大石桥,但也只跨过了正太线的7股道岔,并没有彻底穿越东侧京汉线。

·年,正在修建的石家庄大石桥,是中国最早的城市立交桥之一·今日的石家庄大石桥,已没有通行功能

好在当时通行要求不高,大石桥勉强成为南北几十里唯一的东西通道。因祸得福,由于周围十几个村庄的通行都被压缩到了大石桥。大桥两端迅速热闹起来,无数旅店、饭店、杂货店和邮局、商会随着蜂拥而至的旅客和本地居民横空出世。大石桥西侧,一条连通石家庄老村的斜向小路很快发展成有模有样的商业街,成为后来的大桥街。

·大桥街旧影,整街由条石铺砌,近处大桥撞球(台球)牌匾清晰可见

石家庄的起飞并不意外。正太铁路如同连续的强心剂,打进它串联的土地。年到年,山西的煤炭外运增长了6倍。太原城区人口从2万增至10万。距离石家庄80多公里的小阳泉村,也因设置火车站发展成新兴城市阳泉。年之后,那里走出了一位叫做刘慈欣的科幻作家。

不过,石家庄的发展还有一件秘密武器——「不方便」。正太铁路修建时存在一个bug。为了节省经费,正太铁路全线采用了毫米的窄轨,这使它与采用标准轨宽(mm)的京汉铁路无法直接联通。所有通过火车运到石家庄的货物,都需要通过人拉肩扛在两种轨距的列车间转运。

·人挑肩扛的早期石家庄货物转运

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列车都要在石家庄这个所谓枢纽耽搁更长时间,旅店被迫爆满,饭馆排起长龙。庞大的货物转运量释放出无数工作机会。截至年,石家庄从事转运货栈的企业达到33家,其中22家拥有自己的铁路道岔。半个河北的青壮劳力都想涌入石家庄做个挣工资的搬运工人。

石家庄几乎瞬间成了中型城市。老村周围迅速蔓延出几十条整洁体面的街道,互不相识的移民成了这座新城市的主人。

·20世纪30年代石家庄南大街街景,沿街建筑多是楼房

城市的快速发展,让石家庄本地的建筑工匠猝不及防。他们来不及熟悉城市生活就被迫要造出符合城市中产的起居空间。于是传统的冀中宅院变得更轩敞明亮,高大的欧式玻璃窗带来内部空间和使用模式的改变。

·正在拆除的恒丰胡同,还存有上世纪30年代石家庄典型的街巷景观·恒丰胡同典型中产家庭宅院示意(笔者自绘)当时的宅院已通电通水,正房室内铺设进口瓷砖,主要房间都是双层门窗,门口的小前院用来存放自行车

在这些建筑中,石家庄人迎来了他们的时代。正太铁路通行30年后,石家庄常驻人口增长了倍(70人),商户多达0余家。

石家庄速度

年代的最后几年,石家庄被恐怖的气氛包围。日军占领了这个枢纽城市。城区人口骤降到0。各种商业店铺、银行、工厂货站要么倒闭,要么军管。

·年10月11日,日军占领石家庄

城市周边圈起大片土地,5座巨大的日军兵营被建造起来,其中仅北兵营用地就达到62万平米。而南兵营除了营房还建设了占地19万平米的战俘劳工营。环绕市区修建了长30公里,宽5米深3米的壕沟,沿线碉堡炮楼密布,重兵把守。

·解放战争中的石家庄战役略图,仍可看出石家庄层层布防的军事堡垒格局

在日本人看来「石门(旧指石家庄)为大东亚战争之后方基地,关系华北建设,尤为重要」。源源不断地日军和日本人涌入石家庄,再以石家庄为中心扫荡华北平原。

为了更好的握住这根吸管,年10月日本人提出了详细的《石家庄都市计划大纲》。

·日伪《石家庄都市计划大纲》与今日地址对照图

《大纲》以火车站为中心,规划范围38平方公里。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定在桥西,工业区设在市区东北,行政区在西南。当时石家庄城区的西部边界还在现在的黎明街。《大纲》将路网西扩至泰华街和平公园一带。

·《大纲》中规划的石家庄市区西界——石家庄神社(抗战胜利后拆除)·石家庄神社今址,今和平公园

和平公园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作为现在桥西最大的绿地,在年规划中已经以神社、棒球场和竞技场的方式确定。此外今天的中山路、中华大街、维明大街、自强路、裕华路和大量河渠堤坝均在此时奠定开拓。

·石家庄日伪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原址,解放后这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办公楼,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

对日本来说,石家庄最大的优势是铁路,占领不久,他们就开始调整正太铁路的窄轨问题,年终于实现了京汉和正太的真正联通,二站合为一体,正太铁路也改名为石太铁路。一年之后,联通山东德州的石德铁路修建完成,石家庄完成了从丁字枢纽变成十字枢纽的跨越。

·年石家庄站铁路出线变化图(左图变化前,右图为变化后)变化后两站合并,石家庄真正成为高效的全国性枢纽/图源:李惠民《石家庄大石桥考释》

年,石家庄人口迅速恢复并翻倍为18万。但此时的石家庄俨如日本城市,街上日文招牌林立,日资企业占到全市企业的一半。日本人和朝鲜人数量占到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

·年代,日文招牌林立的石家庄街道·日本风格的石家庄西本愿寺,用于存放侵华日军的骨灰(抗战胜利后拆除)

无论如何,至抗战胜利时,石家庄作为省辖市,无论人口总数还是产业结构都已超过当时的河北省会——保定。

但属于石家庄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年11月,石家庄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2年之后的年底,石家庄人口就达到27.8万人,是保定的1.6倍,邢台的7倍。

年,石家庄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这一规划延续了日伪《大纲》桥西的规划布局,但将城市的主体安排在拥有更开阔土地的桥东。

几年之间,由前苏联援建的项重点工程中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前民主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相继落户桥东。此外,四所规模空前的纺织厂与印染厂也沿着和平路一字排开。石家庄火车站以东3公里的位置,石家庄新的中轴线诞生。

·年建成的苏联风格的华北制药厂,其中的储粮塔建成后即成为石家庄制高点·年兴建的石家庄第一纺织厂大门

这份规划预计20年后石家庄将发展为50万,城市用地面积为54平方公里的中型轻工业城市。现在看来,它显然低估了石家庄。因为3年后,只有18平方公里的石家庄,人口就接近38万人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河北省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当时还归属河北省的天津。

·年兴建的石家庄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建筑面积近2万平米。包含文化活动楼、电影院、游泳池、旱冰场、篮球场和当时石家庄最大的礼堂(今已拆除)

从人到38万人,多倍的增长,石家庄花了50年。下一个达到这种发展速度的城市,叫做深圳。

年,石家庄取代保定成为河北省省会。距离石家庄年设市,只过去了43年。

·年,「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今河北博物院)在石家庄新中轴线开工,这座在形制上模仿人民大会堂的建筑,是石家庄升格为省会的标志

被擦除的历史

今天,石家庄已经成为辖区1.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的特大城市,当初以石家庄站为核心的城区,已变成为平方公里,万人口的建筑丛林。

·今日石家庄鸟瞰

由于建城历史短暂,石家庄城建过程中,从没有过任何历史包袱和顾及。旧城区整片被推倒,新社区快速建立。那些能曾证明石家庄都市发展奇迹的街区和建筑也烟消云散。

·直至21世纪初仍格局完整的石家庄桥东历史片区(原休门、新华街、电报局街等),在年后的几年中全部拆除,建设为商品住宅

年,曾诞生石家庄第一家戏院、浴池和照相馆的五一街(原升平街)拆除,街道被取消,原址改建为新华服装大世界和福兴阁商场。

年,曾汇聚众多民国豪宅和原日本宪兵司令部的石门名街民生路开始拆除,大量已纳入保护范围的历史建筑,被迫成为异地重建的赝品。

·拆除过程中的民生路,重要的历史建筑没有按照异地迁建的要求拆除

-年,石家庄历史原点大桥街地区拆除,石家庄最早形成的城市肌理彻底消失。

·年大桥街地区卫星图,已完全拆为平地(虚线为原大桥街街道轮廓)

年,曾作为日伪特务机构的石家庄最后一座四合楼院——南大街19号院拆除。

·市民在拆除前的南大街19号院留影,这不但标志着又一处侵华日军罪证的湮灭,也意味着曾遍布石家庄的特有建筑类型——四合楼院全部消失

年,作为50年代一五建设重要标志的原华北制药苏联专家楼拆除。

年上半年,曾出现在《石家庄风光》封面的石家庄标志建筑邮政大楼拆除。

年9月,华北制药老厂区50年代建造的苏式淀粉库被拆除。

·网络上关于「苏联楼」拆除的讨论

·石家庄本地公司对邮政大楼拆除的报道·拆除中的淀粉库,曾是原华北制药厂内的重要建筑,是新中国一五计划的重要遗存

当别的城市忙着塑造自己文化特色时,石家庄正忙着消灭它们。等石家庄人开始觉得不对,才发现一切都有点晚了。缺乏有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区,使石家庄的城市形象干瘪单调。诺大一座城市,连地标建筑都找不出。

虽然在拆成平地的老城中心,打造特色城市地标的围挡树立起来。可文化一旦驱散,重塑之路则遥遥无期。无处安放的石家庄城市文化只能在购物中心的地下室拼凑一片电影布景。

·年6月,在石家庄勒泰购物中心地下一层建成「石门老街」(石家庄旧称石门),成为集餐饮和购物于一体的体验式商业空间

虽然都是臆造的场景,内容也都是常规的餐饮和零售,但它恰好击中石家庄缺乏文化地标的痛点,短短几个月,这座「石门老街」就成为石家庄最火爆的游览胜地。

·「石门老街」中的「南大街」

·现实中的南大街,只剩下民国建筑五交化大楼兀立在拆迁废墟中,前途未卜

徜徉在勒泰的「石门老街」,会觉得非常吊诡,一面虚拟的老街场景游人如织,一面真实的老街被拆平废弃,沦为城市「背面」。

石家庄本身不缺特色,超高速的近代发展历程,河北乡土文化与都市文明的结合,独特的交通和工业遗产,每个点都能闪耀独特光彩。而且即使是现在,市中心还能寻觅到保有老石家庄特色的原真老街。

·石家庄桥西区北横街,清净优雅,独特的小镇风貌铭记了石家庄特殊的城市发展阶段·永安街一带的老宅门,虽然破旧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细考究,它们是属于石家庄的独特建筑遗产·北横街南端的玉德里,闲适的氛围,诉说着逝去的老石家庄生活方式

很可惜,这些街区和建筑无一例外的都列入了拆迁范围。

历史短暂并不是没有历史,「近代深圳」的发展奇迹,本身就是珍贵的历史财富。当深圳开始着手保护它独具特色的「城中村」时,石家庄却将在几年内彻底消灭所有老街。

没有佐证的历史,只能成为虚无的传说。石家庄的历史,也许就是它自己有意无意抹掉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yw/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