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在北门桥老魏家包子店,要4个莲花白馅包子,舀一大碗包谷珍稀饭,挖一小碟辣油水水,满意地坐在店外的小桌旁,品味一天开始的幸福。以前光知道韭菜大肉香,豆腐粉条得咥,不知道莲菜、葱肉和油包子各有风味。几年内把它们都吃遍了,尝美了,虽然爱不释口,却偶然发现老魏将莲花白和地软捏在一起,别有洞天,其馅软硬中和,营养丰富,将农民眼里的低档菜,做成了富贵味。这几天只偏爱它,好像吃了莲花白,会修炼成口吐莲花的大神高仙,抑或爱吃贪多,不经意变成天蓬元帅的猪大肚样子,倒也无妨。包子与兴平人结缘,刨根到七八十年代,早点盛行热蒸馍就凉皮子、豆面糊汤搭配酥油饼子,包子哪有现在这么火呀!先头的包子味儿,好像从“担笼包子”走街串巷的故事开始。听人讲,从前手艺人在家蒸好热包子,悉心装进裹盖严实的担笼里,用担儿担着,用臂弯提上,一手提个小辣子水水瓷罐,边走边吆喝。碰见想吃的大人小孩,才躬下腰,放下担笼,揭开棉盖,拿出一两个,用小勺灌些辣油蒜水,递给顾客期盼有个赞赏的品尝。买的人从未有七八个吃饱的豪奢想法,卖的人只能指望小孩儿嘴馋了、老人们挂念了,卖出几个传传味道的稀欠美食。饭店和饮食摊没有主推它,大抵为着人们肚子里整日油货少、食量大,要吃这美味的灌汤包子,得多少个才饱够呀!现在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人们不再为想吃什么,顾虑节省几块钱。包子自此才大显身手,荣登兴平人平常早点的大舞台,一路从配角演到主角,从小摊开成专卖店,成为红遍兴平的一道主要早餐美食。清晨,置身兴平,不论哪个街区路口,早点品种,包子绝对不可少,好像包子对着兴平人的胃口,解着兴平人的心情,热气腾腾地预示着每天上升运气的开始。这包子,有肉有菜,有油有味,有面有香,有形有态,有热有气,有荤有素,有喜有乐,有褶有圆,真是包罗万象更新,蕴含千缕希望,拿捏百种道理,掌握十方人脉,入口众人醇享。当与人结缘结福,总有说不尽的美好。当与物同生共化,总有表不完的情理。久居兴平,经常吃包子,只知其味,不知其独特。美食家会划分出个派系门类,吃货大众,经常出门,才发现和外地有些不同。兴平包子,大笼蒸旺火烧,比拳头小,比鸡蛋大,相对小笼包子乒乓球大小的样子,胖大魁梧地多。小笼包子,从南方流行过来,多包肉泥碎葱,蘸些醋水,一口一个,枣一样囫囵就下去了,一般人正好吃一笼十个,不然离饱还有二三里地。兴平包子,从农家走来,因地制宜,看菜做馅,荤素搭配,荤者肉似众星捧月,素者青白相依瓜菜结合。简单罗列如大肉韭菜、大肉莲菜、羊肉葱花、豆腐粉条、茄子辣子、西葫芦胡萝卜等品种,剁馅时,不能太碎,大小如豌豆正好。兴平包子,用发面,面软流一案,蒸熟鼓松白。起面很好地解决了包子塌陷的问题,但西安回民街贾三包子,走以瘦为美的骨感路线,用筷子夹着吃,成其特色。有的店,为了增加面的香味,用酵面做引子,用碱面中和老传统,使人工与天然融合,相得益彰。放眼外地风味,兴平包子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佳品,虽然难以考证这种做法土生土长即发源于此,但有三点别地又模仿不来:一吃者可观菜馅,二现做手工软面,三辣子油水边吃边灌。做馅时,把菜和肉剁小,尚留其形,不碎成星泥,不致混合难以观真假品相。面软机器无法替代,手工包成现做现卖,倘有剩下,则不能蒸馏再吃。相比小笼包子,摆摊的生意人,将带来的冷包,加热后卖,兴平包子味道更鲜美。正宗不正宗,只看辣油水。油泼辣子是兴平人的最爱,吃包子时也要灌着辣油才下肚。如果端一碟醋水上来,那定然不是地道的兴平包子,若想吃些醋,兴平人会掂起小醋瓶,往辣油里滴,不会用酱油和醋来糊弄感觉。包子,不能大也不能小,像兴平这样就刚刚好。小笼包子像鸟蛋,吃着感觉不到馅就从嗓子眼咕隆滑下去了。大包子看着美,吃着愁。有次和付战线进涝峪,他夸甘河镇的包子大,2块钱一个,像个小碗,咬一口皮有一指厚,嚼一阵还剩半个,感觉粗糙豪放不精致。北塬消渡路口,支着帐篷卖包子,稍微大了点,围着吃包子的都是农民工,连个美女都看不到,这场景也是醉了,胃口顿失。兴平包子,酷似美女,顶端的褶皱和云扭,即是美女的容颜和发髻;中间的弧形和丰满,便是美女的腰身和线条;底部的平圆和绵软,正像美女的肥臀和嫩肤。其大小,不似五大三粗膘肥肉厚,也不似小巧玲珑心思缜密,身段和容貌恰到好处,香气四溢,让人钟爱贪恋。兴平包子自己打了天下,坐上龙椅,从担子挑着卖,走向了店面遍地开花的红火生意,有着接地气的人脉,掌握着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秘密。以前人们都说西吴桥的包子好,好在哪,是味道吗?味道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西吴桥头包子为过往早起晚归的司机,提供了吃饭的便利,获得了感谢和口碑,才使西吴桥头包子的名声,传进兴平城里,让更多的人扩散了这个消息。创业时期,西吴禄永包子,半夜3点起来,晚上12点不打烊,体贴司机的需求,试想兴平城里哪一家饭店,愿意晚上不睡为司机们准备饭食呢!大阜桥头饭店致富的奥秘,也在这里。他们勤劳,与司机为友,兴起了西吴桥头包子的产业和声誉。粮食路担笼包子,多少年前,也是因着黑天半夜批发蔬菜的农户和买卖人,缺少吃饭的地方,在家里蒸好了热包子,用担笼提来,亲切叫卖。这是李雷博他爸的事了,现在他传承下去,开了店,人们蜂拥而至,过去的根基在感情在,生意就好在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动向上。包子店,家人在后厨包,老板在门口连蒸带卖,与顾客随时谈话交友,有深厚的人脉基础。很多常客,十分熟悉包子店老板,端起茶杯,还能讲一连串的他的故事。不像大饭店,老板是谁不知道,收银员再冷冰冰,对每个人都在编织人情网的小县城,它是建着空中楼阁,只等味道、特色、价格的柱子撑不下去了,就轰然倒塌,关门大吉。在熟人那里吃饭,对兴平人来说,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支持,背地里是一份情感,吃包子当然不能例外。当约上三五朋友,要去吃早点时,百分之八十去了能记住老板或店名的地方,甚至去了还要同店主猛谝一阵。这些平凡勤劳的老板们,在兴平人的心目中,是自己人,等半天生意做完,有人约他下棋挖坑打麻将。第二天,便有了包子店老板没3直刨挂满档挖坑的传奇故事,在吃包子喝酽茶的氛围中,快活地讲下去。网上有篇“兴平人的一天,从一笼包子开始!”题目取的很实际,内容写的很精彩。确实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的女人,80%的男人,都爱吃包子,兴平的包子店数量,远远超过家。包子达人,一口气能报出,不止十个好吃包子的地方,东关小虎包子、东街小团包子、南关路雷博包子、体育场老李羊肉包子、莽山路杏花包子等等。在雷博包子店,几次遇见喜香源食品厂长冯小进,他说“雷博这包子好,爽口,味香。甭看这茶叶不行,专刮肠子上的油脂气。吃上几回,就上瘾了!”也许吃的人太多,把兴平的包子价哄上去了,现在一块钱一个,吃着有些放不开肚子。偶然把车停在美美别郡楼下,东关王元店小虎哥的包子店吃,特殊地没涨价,惊讶地问为啥。小虎哥边和面边说“四点”:一地方稍偏点,二味道香一点,二价格实惠点,三老板心轻点。这就是朴素的道理,杏花包子为占领市场,率先举起了包谷珍免费的大旗。有次在付家桥吃包子,老七碱面包子与时俱进开直播,说全国各地来的学徒都不少啦。从包子店的小生意上,可以看到老板的勤劳和改革精神,这就是兴平包子的活力所在。兴平包子店,开一家火一家,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群众基础。相比其他早点吃食,如油条、稀饭、胡辣汤、油饼、肉夹馍这些琳琅满目的品种,包子门口围的人还是多。顿时将这个潮流走向问题抛给了汤坊中学的杨耀武校长,他善于总结说:“吃包子5个饱了,花5元,便宜!吃其它,一碗稀饭2元,一碗胡辣汤5元,还要外加油饼肉夹馍,合起来超过五六块,兴平人会过日子会算账啊!”一语警醒梦中人,我随机举一反三推导出,自去年猪肉涨价以来,兴平地摊鱼大行其道的缘故(鱼价涨少呀!)。这是我们坐在丰仪桥头吃包子的随意会话,不足以概括兴平包子火起来的现象,却是吃包子人坐在门口谈天说地的自由。一出兴平,去周边县区和咸阳西安,说相同的话,吃不同的水,包子失宠了在兴平的地域魅力和人气氛围。吃的花样虽然多了,值得怀念的,还是兴平包子的文化底蕴和同吃共乐。
兴平大小事百姓身边事风尚兴平与您一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yw/8386.html